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4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目的 通过文献计量分析,归纳总结公立医院改革的研究脉络与热点,分析其发展趋势,以期为公立医院改革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以CNKI数据库收录的公立医院改革研究文献为样本,采用Cite Space可视化软件对论文的主要作者、研究机构和热点关键词等模块进行图谱分析。结果 共有1 560篇研究文献被纳入分析,分布于2000年1月至2023年2月,研究文献数量呈逐年波动式上升,知识图谱分析未见明显的核心研究群体,研究焦点未见特别集中趋势,研究热点相对集中于治理结构、公益性与经济效率等方面。结论 知识图谱及热点文献分析显示,当前公立医院改革研究主题呈现阶段性,与政策出台实施密切相关,公立医院改革相关研究需在主题和内容上逐步拓宽,机构之间应加强合作;研究方法多用定性描述分析法,未见应用公共管理政策分析评价的研究文献,应用公共管理政策分析、评价工具对公立医院改革进行系统研究,应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82.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PVVs)可表现为静脉迂曲扩张、肢体沉重及肿胀,随病情发展可发生皮肤改变和难愈性溃疡等。PVVs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尽管最常见的原因是瓣膜功能不全和静脉高压,但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多项研究表明可能与遗传因素相关。近年来,血管重塑作为PVVs触发因素的观点逐渐得到认可,笔者对PVVs血管重塑相关的基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总结钝性外伤后胸主动脉扩张性病变诊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钝性外伤后胸主动脉扩张性病变的临床资料,其中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型)8例以及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4例.术前螺旋CT血管造影及术中数字血管减影造影对病变进行评估,待严重合并症稳定后行腔内支架型人工血管植入术.术后3、6、12个月以及其后每年随访CTA明确治疗效果.结果 11例行腔内支架型人工血管植入术,另1例未及手术死亡.所有手术患者均获技术成功,完全或部分遮蔽左锁骨下动脉6例,支架释放后即刻造影发现内漏3例,2例球囊扩张后内漏消失,1例仅给予随访.共9例获随访(B型主动脉夹层6例、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3例),均正常生存,未出现左上肢缺血症状及神经系统阳性体征,CTA检查示近远端主动脉无新发夹层或动脉瘤,无内漏、截瘫以及支架移位等并发症.结论 钝性外伤后胸主动脉损伤多位于主动脉峡部,待重要脏器合并症稳定后行腔内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有效可行,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并发症预警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1日~2019年1月1日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住院尾号奇偶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并发症预警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心理弹性[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理弹性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并发症预警护理可以有效减少脑梗死患者再次出血、溃疡、压力性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提升心理弹性水平,减轻疾病对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影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5.
Background Surgery for 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 remains a great challenge because of its need for extensive aortic replacement and remarkable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We here introduce our preliminary experience with medical therapy and 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 for primary retrograde type A dissection(PRTAD) with the entry tear in the descending thoracic aorta. Methods From March 2008 to August 2010, 5 continuous patients with PRTAD were admitted into our institution. All the lesions were discovered by th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CTA).Once vitals were stabilized, therapeutic measures were applied to the patients including medical therapy and TEVAR. Follow-up was performed with CTA at 1 month, 3 months, 6 months, 1 year and annually thereafter. Diameter measurement of ascending aorta, aortic arch, aorta of the anchoring site and descending aorta was obtained from each follow-up CTA. Results Two patients were simply medically treated: 1 because of the coexistent malignant tumor with short life expectancy, the other for financial reasons. Three patients underwent TEVAR, in whom technical success was unexceptionally achieved with the left subclavian artery intentionally covered. Type I endoleak was observed in 1 patient and managed with balloon dilatation.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4.6±2.7) months(range, 1 to 11 months). All were free from ischemic stroke or paralysis during the follow-up, and CTA showed complete thrombosis of false lumen in 3 patients、partial thrombosis in 2 and no newly-developed dissection or endoleak. Diameter of ascending aorta, aortic arch and anchoring site expanded during the follow-up. Conclusions TEVAR for PRTAD appeared to be feasible and effective, while the long-term results remained to be determined. In patients with serious co-morbidities and short life expectancy, medical therapy would be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86.
87.
平山病又称青少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症,是日本学者平山惠造于1959年首次报道的一种自限性运动神经元疾病[1],多发于日本等亚洲地区[2].平山病的主要临床特点:青春期隐袭起病,男性多见;肢体无力部位局限于上肢远端、手指及腕,伴手和前臂远端肌群萎缩;寒冷麻痹和手指伸展时出现震颤;症状为单侧或为双侧但以一侧明显;无感觉异常;无脑神经损害及括约肌功能障碍;85%的患者在5年内病情停止进展.  相似文献   
88.
吴茂锦  张婉啉 《山东医药》2009,49(36):88-89
目的探讨中老年患者牙列缺损、牙列缺失采用活动义齿修复后,口腔内余留牙的健康状况、义齿的卫生状况及使用当中的注意事项等。方法选取中老年患者70例,针对其不同症状,设计制作不同义齿,并配合专业指导性修复治疗,随访1-5 a。结果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基牙患龋残根、残冠,牙垢、牙结石、食物软垢,分别通过给予根管治疗、设计覆盖义齿,指导使用假牙快洁片、对义齿进行定期消毒、清洁后,义齿使用情况和口腔卫生状况均有提高。结论中老年患者义齿修复后要定期复查,加强义齿修复后的口腔自我保健及对患者家人、陪护的口腔卫生宣教,提高口腔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脉搏氧饱和度(SPO2)检测在高原地区先天性心脏病(CHD)新生儿早期筛查中的意义。方法在本院妇产科因高危妊娠、窒息、黄疸、早产等原因会诊的新生儿386例,通过临床查体和SPO2测定,将SPO2≤90%的新生儿进一步行超声心动图、胸片检查,做出补充诊断和治疗。将SPO2≤90%的171例患儿分为轻度缺氧组(SPO2≥86%~90%)和重度缺氧组(SPO2≤85%),比较分析2组CHD患儿的检出率。结果 386例中SPO2≤90%者171例。其中胸片、超声心动图正常者35例,占20%(其SPO2均>86%);诊断肺炎77例,占45%;诊断CHD 59例,占34%,其中PDA 28例,ASD 16例,VSD 5例,法洛四联症、ASD并PDA各3例,肺动脉狭窄2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主动脉弓断离各1例。轻度缺氧组48例中诊断CHD 8例,其检出率为16.6%;重度缺氧组123例中诊断CHD 51例,其检出率41.4%,重度缺氧组CHD检出率明显高于轻度缺氧组(P=0.001)。结论 SPO2检测在高原地区新生儿CHD筛查中可作为除体格检查以外的一项重要简便筛查项目,可提高高原地区新生儿CHD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90.
张婉 《健康人生》2011,(6):23-23
在一次旅行中,车载电视里,正放一部名叫《暖情》的电影。故事讲述一对夫妻双双下岗后,日子过得很拮据。妻子忍无可忍,扔下丈夫和儿子走了。年幼的小男孩,日夜想念妈妈。男人只好带着孩子,费尽周折也来到妻子所在的城市,父子俩靠卖废品为生,费尽周折四处打听妻子的下落,吃了很多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