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张培德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12,12(5):295-298
心房颤动(房颤)在临床上极为常见,目前心房颤动的机制尚未阐明,其中自主神经系统在房颤的发生、维持、终止和决定室性心律上是一个潜在的强大的调节因素。存在于中枢、神经节、外周组织、细胞和亚细胞水平的交感和副交感系统的复杂相互作用都能够改变心脏的传导性和不应期,较为重要的是分布于心脏的自主神经的调节作用能引起心房节律的改变以及影响触发活动的产生和类型,所有这些变化都能引发和维持房颤。本文就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在房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的作用机制及相互联系作一综述,为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对房颤的机制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房颤小鼠模型心房重构改变,以及探索黏着斑激酶(FAK)及其介导下游信号通路AKT/S6K在心房重构中分子改变。
方法 利用为心脏特异性表达人源肾素原受体 (pRR) 的转基因小鼠作为房颤小鼠模型,选取野生型C57BL/6J小鼠为对照组,本研究两组各选取16例8月龄小鼠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超声检测观察心房心室改变;获取心房组织,分别进行Masson病理染色和蛋白免疫印迹,观察两组纤维化程度以及FAK及其下游通路在两组小鼠心房组织中的变化。
结果 房颤模型小鼠在8月龄已经出现明显的持续性房颤,心脏超声提示房颤组小鼠心房和心室都较对照组小鼠扩大,有心房重构,病理提示房颤组小鼠心房纤维化程度较高,同时FAK及下游AKT/S6K通路蛋白的磷酸化表达均发生上调。
结论 心房重构是心房颤动引起的心肌组织结构的变化,为房颤持续和血栓形成提供基质。房颤可引起心房扩大和纤维化形成,其中FAK介导的AKT/SK通路可能是参与重构的重要分子。 相似文献
14.
张培德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1,18(6):561-564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心房结构重构是心房颤动基质的一个重要特点,能够产生纤维化和改变心房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心房纤维化的准确机制还未阐明,但近年来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我们介绍了目前对心房纤维化作为心房颤动基质的认识和其内在的机制,揭示两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相互联系,从而为临床上进一步认识心房颤动和指导心房颤动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硬肿症佐治药物宋伯松,张培德,李培荣(山东省曹县人民医院274400)新生儿硬肿症(ScleredemaNeonatorum,简称SN)目前尚无特效药,一般给予保温、补充热量及液体、抗感染、纠酸等综合治疗,病死率为25~75%,国内既往平均为3...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采用一种新的简易血清唾液酸检测法——F—8836化学比色法对肝癌67例,胆囊癌7例、胰头癌4例,急慢性肝炎72例、重症肝炎28例、肝硬化44例进行检测,并对癌症组以AFP作对照观察。本法检测肝癌阳性率86.5%,用AFP检测阳性率为64.2%(二者相比,P<0.001)。11例胆胰癌,用本法检测全部为阳性,而用AFP检测均为阴性。说明本法可作为诊断肝癌的一种新指标。通过对肝癌、重症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肝炎连续动态监测可提高肝癌诊断的阳性率(达到95.5%),并排除假阳性或假阴性。吸光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比;与疗效成反比,有利于观察疗效、判断预后和转归。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的心功能情况,探讨两者的关系,本文对30例甲状腺机能减退症患者进行了超声心动图的临床检测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 近年来,医源性肺心病多脏器功能衰竭日益引起重视。本文对17例医源性肺心病多脏器功能衰竭进行临床分析,以探讨医源性肺心病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临床特点,降低医源性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与死亡。 相似文献
20.
川芎属活血化瘀通经行气的中药,能增加冠脉血流量,缓解心绞痛。近年我们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4例。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对象:14例来自住院病人,男11例,女3例,年龄40~79岁,平均62岁。心绞痛病程5~18年,心绞痛严重度Ⅱ级3例,Ⅲ级6例,Ⅳ级5例。药品和给药方法:用常州制药厂生产的盐酸川芎嗪注射液40mg(2ml/支);每日每例给盐酸川芎嗪注射液80~120mg加入10%GS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20滴/min,15d为一疗程,疗程间不必间断可重复进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