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0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了解人畜扩大化疗结合健康教育防治策略在洲滩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的远期效果,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方法通过纵向观察比较流行区防治策略实施前后的病情和螺情以及小学生的疫水接触行为。结果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从实施前(1992年)的10.39%降至实施结束时(1995年)的0.96%,而钉螺感染率和阳性螺密度则分别下降了64.3%和86.3%。在对策中止实施3年后,疫情出现回升,居民感染率升至6.25%,其中尤以10~15岁年龄段升幅最大、男、女性感染率分别由2.82%、1.30%升至16.30%和11.11%;钉螺感染率及阳性螺密度分别回升240.00%和928.85%。同时比较健教前后小学生疫水接触情况,结果显示健教减少了接触疫水频数,但其在对策中止3年后出现上升。结论为巩固洲滩型流行区防治效果,在易感人群重点化疗的同时,应辅以易感地带局部灭螺,并保证儿童健康教育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62.
钉螺在自然状态下多呈负二项分布,一种效果好尤其是具有远期效果的灭螺措施,可能会打破钉螺的这种自然分布状态。反之,灭螺前后不同时期钉螺分布特征的变化,似可反映某种措施的灭螺效果。鉴于钉螺的负二项分布特征,可以通过对每框钉螺数经对数转换后的正态性检验得以验证,因此,本次利用2002年10月20日~11月22日在安徽省石台县进行的现场药物灭螺试验结果,依据  相似文献   
63.
目的 了解在“引江济淮”工程沿线地区钉螺生存情况。 方法 选择居巢区马尾河、肥西县大柏店、寿县瓦埠湖为实验观察点 ,无为县刘渡作对照点 ,观察钉螺在放养不同时间后存活率及生殖腺发育情况 ;记录各观察点月平均气温、月日照时数及月降雨量。 结果  1)各实验点的月平均气温 (瓦埠河除外 )及日照时数与对照点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但月降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点。 2 )计算X2 M -H表明居巢马尾河、肥西县大柏店的钉螺生存率显著低于对照点 ;寿县瓦埠湖钉螺放养 7个月后的钉螺生存率显著低于对照点。 3 )实验点与对照点相比 ,钉螺生殖腺丰满度的月份变化不相一致。 结论 “引江济淮”工程沿线地区钉螺能够生存。  相似文献   
64.
目的 目的 探讨湖沼型流行区社区水平 (村级) 卫生经济因素与慢性血吸虫病疾病负担的关系。方法 方法 收集2004- 2005年安徽当涂县和湖南汉寿县以行政村为单位的社会经济学资料, 建立慢性血吸虫病疾病负担伤残调整寿命年 (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 数据。以每村家庭第一主成分的中位数代表各村的经济发展水平, 对中位数进行排序, 并分成5 等分, 再计算两个县YLD的经济集中指数; 以各样本村的每千人口YLD为因变量, 用多元回归分析对经济水平、 安全饮水、卫生厕所、 村与疫水的平均距离等社区卫生经济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结果 当涂县和汉寿县YLD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12 和0.03, YLD在村级经济水平间分布均衡; 当涂县与汉寿县社区经济 “最差、 较差、 中等、 较好、 最好” 分类的每千人YLD分别为5.87、 4.43、 3.38、 0.76人年/1 000人和0.76人年/1 000人与5.38、 11.80、 5.17、 8.19人年/1 000人和9.58人年/1 000人, 2个县村级经济水平与血吸虫病疾病负担呈非线性关系。多元回归分析显示, 行政村离疫水越远, YLD越小(P < 0.01), 人均水田面积越多YLD越大(P < 0.05)。结论 结论 社区经济水平与血吸虫病疾病负担呈非线性关系, 但村与疫水距离、 种植水田的面积与居民疾病负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5.
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因地制宜进行沟渠硬化、沼泽地改塘等小环境改造措施后,钉螺面积减少了66.16%,活螺密度、活螺框出现率分别下降了76.54%及76.13%,阳性螺密度下降了100%;而实施药物灭螺的对照组9年来钉螺面积仅下降了27.62%;活螺密度及活螺框出现率分别上升了26.35%、151.01%,是小环境改造点的9.84倍及11.13倍。不同环改方法控制螺情的近期及远期效果不一致,以沼泽地改塘效果最稳定,其次为沟底及两侧石砌并用水泥磨面的方法。  相似文献   
66.
<正>钉螺是日本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控制和消灭钉螺是血吸虫病防治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常用的灭螺药物氯硝柳胺,具有见效快,适应性广,可反复使用的特点,但在复杂环境灭螺效果不够理想,且存在污染环境、毒害非目标生物和动物等问题[1]。近年来,四川省建立了一套黑色塑料地膜覆盖杀灭钉螺的方法,取得了显著效果[2-8]。为  相似文献   
67.
目的 观察不同宿主粪便中日本血吸虫虫卵存活时间.方法 采集日本血吸虫虫卵阳性居民、水牛、猪、兔子和鼠等不同宿主粪便,观察不同宿主粪便中虫卵的孵化率,以及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内虫卵的存活情况.结果 来自猪、鼠、人、兔和水牛新鲜粪便中血吸虫虫卵的孵化率分别为78.9%、53.7%、41.7%、28.9%和22.1%.在37℃、30℃、20℃和4℃温度下不同时段粪便中虫卵存活率差异很大,其中干燥和样本粪便的大小是影响虫卵存活的重要因素.水牛和猪粪便中虫卵存活率高,随着温度的降低存活率逐渐增加.结论 不同宿主粪便中虫卵的孵化率,以及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内虫卵的存活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8.
在洲滩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实施人畜扩大化疗结合健康教育防治策略后 ,进行了纵向观察。结果表明 :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从实施前 ( 1 992年 )的 1 0 .39%降至实施结束时 ( 1 995年 )的 0 .96% ,而钉螺感染率和阳性螺密度则分别下降了 64.2 9%和 86.32 %。在对策中止实施 3年后 ,疫情出现回升 ,居民感染率升至 6.2 5% ,其中尤以 1 0~ 1 5岁年龄段升幅最大 ,男、女性感染率分别由 2 .82 %、1 .30 %升至 1 6.30 %和 1 1 .1 1 % ;钉螺感染率及阳性螺密度分别回升 2 4 0 .0 0 %和 92 8.85%。同时比较健教前后小学生疫水接触情况 ,结果显示健教减少了接触疫水频数 ,但其在对策中止 3年后出现上升。由此提出 :为巩固洲滩型流行区防治效果 ,在易感人群重点化疗的同时 ,应辅以易感地带局部灭螺 ,并保证儿童健康教育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69.
在一洲岛型血吸虫病流行村抽样 1 85户农民 ,调查其血吸虫病感染率与其家庭居住环境、饮用水源、养牛羊与否、人均耕地面积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 :住房与江水的距离较近 ,感染血吸虫病的可能性较大 ;饲养牛羊的农户 ,其人群感染率显著低于非饲养者。进一步分层分析表明 ,饮用江水是引起血吸虫病感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0.
目的评价杀虫丁实验室和现场杀螺效果,探索有效灭螺剂量及影响灭螺效果的有关因素.方法以杀虫丁为实验组、氯硝柳胺为实验对照组、清水为空白对照组,捕捉野外钉螺在室内进行浸杀和喷洒实验,并选择有螺滩地进行现场浸杀和喷洒实验,观察比较不同浓度、作用时间和温度下钉螺校正死亡率.结果室内浸杀杀虫丁1.0mg/L浓度组浸杀72h后钉螺校正死亡率为54.55%,显著低于同浓度的氯硝柳胺组(P<0.01);室内喷洒杀虫丁1.0g/m2浓度组喷洒72h后钉螺校正死亡率为80.0%,杀螺效果也不及氯硝柳胺(P<0.05);现场浸杀杀虫丁杀螺效果与室内相似,但现场喷洒1.0g/m2浓度组15d后钉螺校正死亡率达77.10%,与氯硝柳胺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1.25g/m2浓度组钉螺校正死亡率高于相应的氯硝柳胺组.杀虫丁杀螺效果受温度和作用时间影响较明显,但杀虫丁具有较强抑制钉螺爬动作用.结论杀虫丁适合现场喷洒灭螺,浓度以1.0~1.25g/m2、气温在25℃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