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53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40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1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肿瘤大小、外侵程度、病理类型、肿瘤部位等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对145例NSCLC行肺癌切除和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清除淋巴结1682个,阳性率33.89%。原发性肿瘤大小及外侵程度(T)因素中T1、T2、T3、T4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2.33%、29.68%、28.77%、51.20%。鳞癌淋巴结转移率为19.49%,腺癌淋巴结转移率为35.57%,腺鳞癌淋巴结转移率为37.65%,大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率为70.59%。中央型与周围型肺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5.28%和33.08%。各区淋巴结10、7、5区转移频率较高,其中7区转移率最高。结论:NSCLC的淋巴结转移与原发肿瘤大小、外侵程度、病理类型、肿瘤发生部位均有密切关系。肺切除时行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克氏针扣压联合经骨折块内固定治疗中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折并中央腱止点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03-2019-04采用克氏针扣压联合经骨折块内固定治疗的15例中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折并中央腱止点损伤,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伤指总主动活动度.结果 1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  相似文献   
73.
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10年后人群病情监测和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以下简称达标)10年后人群血吸虫病病情,评价其防治效果和今后防治策略。方法对达标10年地区采用ELISA法检测人群血清抗血吸虫抗体水平,并用改良Kato-Katz法粪检血吸虫卵,进行定量观察和比较。结果达标10年地区人群粪检未查到血吸虫虫卵(0/3440),血清抗血吸虫抗体阳性率为3.50%(132/3770),男性和女性分别为4.36%(78/1788)和2.72%(54/1982),人群抗血吸虫抗体OD均值为0.068±0.056,其中男性为0.072±0.058,女性为0.065±0.054,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1);6~20岁,21~35岁,36~50岁和51~65岁年龄组抗血吸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33%(2/609)、0.55%(4/731)、3.79%(53/1399)和7.08%(73/1031),抗血吸虫抗体OD均值分别为0.048±0.030、0.052±0.032、0.071±0.060和0.087±0.068,除6~20岁与21~35岁年龄组在抗体阳性率和抗体OD均值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各年龄组抗体水平在统计学上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达标10年地区人群血吸虫病情稳定,未发现粪检阳性病人,但人群抗血吸虫抗体水平消减缓慢,在一定时期仍长期存在,且不同性别及年龄人群抗体水平仍与其暴露于原危险因素的机率有关,建议在加强输入性传染源和钉螺监测的同时加强对历史病人的清查和治疗。  相似文献   
74.
目的 评价静脉注射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通气功能、尿量及肺损伤评分的影响.方法 30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rhBNP治疗组(n=15)和对照组(n=15), rhBNP治疗组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为主的ICU综合治疗基础上持续 24 h静脉注射rhBNP 0.01 μg·kg~(-1)·h~(-1);对照组采取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为主的综合ICU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合指数(PaO_2/FiO_2)、尿量、心率、中心静脉压(CVP)及肺损伤评分、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变化.结果 rhBNP治疗组治疗前后心率、CVP无明显变化,PaO_2/FiO_2、尿量明显增加(P<0.05),肺损伤评分、APACHEⅡ评分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尿量并无增加,PaO_2/FiO_2、肺损伤评分降低(P<0.05),两组尿量、PaO_2/FiO_2、肺损伤评分及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注射rhBNP能显著改善机械通气ARDS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并有显著利尿作用.  相似文献   
75.
2004~2007年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2004~2007年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探索今后本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策略。方法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查螺,复杂环境采用全面细查法,用压碎法检查钉螺感染情况。以土埋结合药物方法灭螺。血清学方法结合尼龙绢集卵孵化法对居民、流动人群及家畜进行查病,阳性人、畜用吡喹酮治疗。建立血吸虫病防治年报表,进行数据汇总分析。结果4年全省开展查螺累计1774个乡、17590个村,共投工61.19万工,查螺面积2.96亿m2,查出有螺面积403.18hm2,累计解剖钉螺35.21万只,未查获感染性钉螺。累计查病742346人,查出血清学阳性者12359人,阳性率1.67%。累计粪检11756人,发现输入性血吸虫病人113例,未查出本地粪检阳性病人。结论浙江省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后防治成果巩固,但残存钉螺面积居高不下,输人性血吸虫病人数呈上升趋势。因此,应实施以查灭钉螺和防控外来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76.
灭螺药物的研制与开发是血防科研的重点,通过电镜观察灭螺药物对钉螺超微结构的损伤,阐明其作用部位和作用机制,从而为全面评估灭螺药物的效果和毒性反应奠定基础,并为开发新型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7.
2015年全国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后,进入以全面阻断血吸虫病传播为新目标、开展监测预警为主要干预措施的新时期.“十三五”时期,四川、江苏、云南、湖北等4个血吸虫病防治重点省份先后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或通过国家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技术评估,我国血吸虫病疫情处于历史最低水平,流行程度进一步降低,《“十三五”全国血吸虫病...  相似文献   
78.
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监测人群筛查的费用与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对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监测人群查治病费用与效果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探索主、被动监测防治策略的合理配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历史文献复习法分析2003~2005年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浙江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监测人群查治病费用与效果。结果2003~2005年,3省(区)血吸虫病主动监测查治病费用中,浙江省监测总费用及年平均费用最高,分别为679.82、226.61万元;广西区最低,分别为8.39、2.80万元。被动监测查治病费用中,浙江省监测总费用及年平均费用最高,分别为0.59、0.20万元;广西区最低,分别为0.18、0.06万元。每查治一病例的平均费用,主动监测中,广东省最高,为17.23万元;广西区最低,为8.39万元。被动监测中,广东省最高,为0.06万元;浙江省最低,为0.02万元。人均血检费用广西区最低,广东省最高。人均粪检费用广西区最低,浙江省最高。结论在不同区域内血吸虫病主、被动监测查治病策略的优化配置模式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9.
目的对广西壮族自治区近年恙虫病误诊概况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提高恙虫病诊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柳州市人民医院确诊的恙虫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两所医院5年间共确诊恙虫病216例,其中误诊191例(88.43%),均为外院误诊。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症状有发热、呼吸系统症状、消化系统症状、头痛、皮疹及皮肤焦痂等。主要误诊疾病为不明原因发热(74.87%)、肺炎(9.42%)、上呼吸道感染(6.81%)等。误诊医院为乡镇卫生院67例(35.08%),县级医院64例(33.51%),私人诊所30例(15.71%),市级医院26例(13.61%),省级医院4例(2.09%)。首诊科室主要为内科和急诊科。误诊导致患者并发多器官和(或)系统损害125例(65.45%),其中16例(8.38%)救治无效死亡。结论恙虫病误诊率近年呈上升趋势,误诊医院主要集中在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县、乡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恙虫病诊治相关知识的培训,以降低恙虫病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80.
福建省共发现0~14岁的儿童麻风3299例,其初发部应以下肢最多见(34.7%),其次为上肢(25.1%);多菌型以头面部多见(30.1%),初发损害性质以浸润或红斑为多;少菌型以红斑、色素减退斑和斑块多见。儿童麻风发病与人口中麻风的流行情况相伴,即儿童发病数与当地麻风的发病率、患病率呈正相关。少菌型儿童麻风被发现时,有单个皮损者占32.5%,病期在2年以内者占42.95%,两者都高于成年麻风。再者儿童麻风的畸形率(17.4%)低于成年麻风,这都表明儿童麻风较容易早期发现。儿童麻风治愈平均所需时间,多菌型为86个月,少菌型为54个月,复发率为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