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32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退变性症状性腰椎侧凸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间断固定、椎间植骨融合、矢状位重建术式治疗退变性症状性腰椎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1月-2006年4月,采用经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间断固定、椎间植骨融合、矢状位重建术式治疗退变性症状性腰椎侧凸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51—82岁,平均62.6岁。所有病例拍摄腰椎正侧位片及Bending片,常规备CT和MRI。根据患者下肢症状行全椎板或半椎板减压,神经根扩大,椎间植骨融合及椎弓根螺钉间断固定。[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1—6年,平均2年零7个月),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按JOA评分,手术疗效优良率91.9%,侧凸平均矫正率54.8%。随访期间无明显矫正度数及椎间隙高度丢失,术后3个月、1年复查X片内置物无松动及断裂,植骨融合时间平均11.6周。[结论]对于退变性症状性腰椎侧凸患者:(1)采取个体化治疗,年龄不是绝对手术禁忌证,病程长短不是决定手术疗效的重要指标;(2)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间断固定、椎间植骨融合、矢状位重建术是安全有效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2.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矫形、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1月~2007年1月,对55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采用侧弯矫形、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其临床效果评估及随访。结果:侧弯冠状位Cobb角由术前平均35.11°±10.32°矫正到术后23.06°±9.13°,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腿痛情况JOA评分术前平均11分,术后3个月平均23分,术后1年平均25分,术后2年以上平均26分。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1年、2年X线片检查,均未出现内植物松动、断裂,随访时Cobb角丢失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矫形、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可改善退行性脊柱侧弯的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解除神经根的牵拉,从而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右半结肠癌No.206组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为淋巴结的清扫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完成的111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指标:人口学特征、手术与术后恢复情况、术后病理学检查、随访及生存情况。结果:111例患者中男59例,女52例,中位年龄60岁。肿瘤部位回盲部9例,升结肠37例,结肠肝曲62例,横结肠右侧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其中腹腔镜手术79例,开放手术8例,达芬奇手术24例;腹腔镜手术中1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10(98,115)min,术中出血量30(20,50)mL,术后肛门排便时间4(3,5)d,术后住院7(6,8)d。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9.9%(11/111),其中切口感染、脂肪液化5例,乳糜瘘5例,吻合口出血1例。病理标本肿瘤TNM分期Ⅰ期17例、Ⅱ期44例、Ⅲ期49例、Ⅳ期1例。淋巴结检出27(23,31)枚,阳性淋巴结检出0(0,2)枚,淋巴结转移率为44.14%(49/111)。No.206组淋巴结检出数为3(1,4)枚,阳性淋巴结检出数为0(0,0)枚,淋巴结转移率为0.9%(1/111)。术后102例(91.9%)获得随访,9例失访,随访7~6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3个月。5年总生存率86.3%,5年无病生存率73.4%。结论:右半结肠癌No.206组淋巴结转移率较低,如果术前或术中评估怀疑No.206组淋巴结转移或局部进展期肝曲结肠癌,建议清扫No.206组淋巴结。  相似文献   
4.
侧方淋巴引流是低位直肠癌3个重要的淋巴引流方向之一。沿引流途径清扫淋巴结是直肠癌根治术基本要求,也决定淋巴结清扫范围。但侧方淋巴结是区域淋巴结还是远处淋巴结,一直存在争议。这带来新辅助放化疗和侧方淋巴结清扫、以及新辅助放化疗对侧方淋巴结转移疗效的争议。笔者综合分析国内外研究进展,对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规律、影响侧方淋巴结转移复发危险因素以及放化疗前后MRI检查对侧方淋巴结评估等进行深入阐述,并结合临床实践,探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侧方淋巴结清扫的选择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miRNA145联合二甲双胍对人结直肠癌细胞株HCT116增殖的影响?方法:慢病毒法将miRNA145转染入人结直肠癌细胞株HCT116,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miRNA145表达的变化?通过CCK-8细胞增殖实验检测miRNA145和/或二甲双胍对HCT116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miRNA145和/或二甲双胍对细胞AMPK?mTOR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CCK-8实验表明miRNA145?二甲双胍均具有抑制HCT116细胞增殖的作用,二者联用使细胞增殖受到更大程度的抑制?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二甲双胍?miRNA145以及二者联用可进一步促进AMPK的活化进而影响mTOR蛋白表达水平?结论:miRNA145联合应用二甲双胍具有更强的抑制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重度退行性脊柱侧凸的后路截骨术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对9例中重度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采用了后路选择性经椎板关节突截骨、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去旋转矫形术治疗,对其近期疗效进行观察。结果与本组术前相比,JOA评分、Cobb角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4例患者有轻度下肢疼痛、麻木,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后路选择性椎板关节突截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旋转矫形手术治疗中重度退行性脊柱侧凸可起到减压、矫形、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的目的,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纳米碳示踪技术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6年1月—2018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外科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1 3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70例、女473例,年龄17~89岁、中位年龄63岁。根据术前是否接受肠镜下纳米碳混悬液病变定位,分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肾上腺素静脉注射后大鼠动脉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方法42只SD雄性大鼠,体重250~300 g,按单次静脉注射肾上腺素的剂量不同随机均分为六组:Ⅰ~Ⅴ组分别为:0.5、1、2、4、8μg/kg肾上腺素,Ⅵ组为生理盐水组。于注射后不同时点记录SBP、DBP和HR,并记录该时段内最高SBP和最低DBP。结果所有肾上腺素组血压均于注射后18 s左右达最高,以SBP的升高最明显(P<0.01);随后,Ⅱ~Ⅴ组出现低血压,以DBP的降低最明显,各组最低DBP分别出现于注射后(1.3±0.5)、(2.2±0.4)、(3.0±0.6)、(3.4±1.1)min(P<0.01)。结论肾上腺素静脉注射于大鼠,小剂量仅引起高血压,较大剂量引起双向性血压变化;且剂量越大,起初的高血压和随后的低血压越严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早期吻合口出血的预防与处理.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458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腹腔镜或达芬奇机器人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结果:术后吻合口出血18例(3.9%),于术后3~18 h发现;出血量100~500 mL.5例经内镜下钛夹止血,8例经肛门吻合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