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患者,男,31岁,178cm,100kg。平素体质良好,否认糖尿病史。因转移性右下腹痛2d来我院就诊,诊断为急性阑尾炎,于2月23日9:15~11:00在椎管内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给予10%葡萄糖液500mL+KCl1.0g+胰岛素6单位静脉滴注,每日1次。2月25日5:00患者出现烦躁不安,意识障碍,呈浅昏迷,呼之不应,大口呼吸,症状进行性加重,并逐渐出现肾衰表现。  相似文献   
62.
肖彬  张兴安  徐波  邵伟栋  施冲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0):3140-3142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以及术后麻醉恢复情况。方法:将46例神经外科择期手术病人分为两组。以血浆药物浓度为靶浓度,靶控输注舒芬太尼(PS组,n=23)0.4~0.8μg/L或瑞芬太尼(PR组,n=23)2~4μg/L后,逐步升高异丙酚靶浓度至3~4mg/L,视术中情况调整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浓度维持麻醉平稳,观察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以及麻醉恢复情况。结果:麻醉诱导后PS组输注异丙酚后SBP、DBP、HR下降(P〈0.05);PR组病人SBP、DBP均降低(P〈0.05),HR降低明显(P〈0.01)。气管插管、切皮及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2hPS组病人平稳。PR组躁动发生率为13%。结论:神经外科手术中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均能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舒芬太尼麻醉血流动力学稳定,恢复平稳。[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在严重烧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表达及炎性细胞因子分泌中的作用,明确SGB可否成为改善严重创伤后的GR功能、抑制炎性反应过度的手段。方法:20%TBSAⅢ度烧伤小鼠分为单纯严重烧伤组(烧伤组)、严重烧伤后单侧颈部SGB治疗组(单侧SGB组)、严重烧伤后双侧颈部SGB治疗组(双侧SGB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巨噬细胞GR水平及巨噬细胞分泌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的差异。结果:单侧及双侧SGB组腹腔巨噬细胞GR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烧伤组,单侧及双侧SGB组腹腔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1β、IL-6的作用均显著低于烧伤组。严重烧伤后单侧SGB组及双侧SGB组间巨噬细胞GR蛋白水平及TNF-α、IL-1β、IL-6的表达释放无明显差异。结论:单侧或双侧颈部SGB均可成为改善严重烧伤巨噬细胞GR功能、抑制其过度分泌炎性细胞因子的手段。  相似文献   
64.
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为强效、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镇痛、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和无呼吸抑制等特点,已广泛用于辅助检查、全身麻醉辅助用药及术后镇痛等.丙泊酚(propofol)为短效强效镇静催眠药,具有代谢迅速、高亲脂性和持续输注相关半衰期短等特点,麻醉恢复迅速.但丙泊酚有心肌负性肌力效应,直接扩张外周血管及降低交感缩血管神经活性作用而引起血压下降,其下降程度与药物剂量、输注速度、年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和药物联合使用等有关,目前临床常采用DEX辅助丙泊酚进行静脉麻醉.本文就DEX 与丙泊酚静脉麻醉时药动学、药效学相互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面中份陈旧性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63例面中份陈旧性骨折患者,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进行治疗。结果大多数患者获得了较大程度的外型和功能的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对面中份陈旧性骨折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能恢复患者面中部功能及外形。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不同剂量对下肢手术患者的影响,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下肢手术镇静的适宜负荷剂量。方法:选择5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择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下肢手术的患者,年龄18~60岁,手术时间2~3h,体质量指数(BMI)18~29kg/m,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D0)和右美托咪定组(D1、D2、D3、D4),每组10例。麻醉平面稳定后(若麻醉平面不能确定就以手术医师切皮不痛为标准),开始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D1、D2、D3、D4组剂量分别为0.25、0.50、0.75、1.00μg/kg,D0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给药时间均为10min。记录泵药前(T0)和泵药后5min(T5)、10min(T10)、30min(T30)、60min(T60)、90min(T90)及术后2h(T120)、4h(T240)各时间点的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Narcotrend指数、Ramsay评分。结果:与T0比较,D1~D4组在T10、T30、T60、T90时HR均降低(P<0.05),在T5、T10时MAP升高(P<0.05),在T10、T30时Narcotrend指数下降(P<0.05),在T10、T30、T60时Ramsay评分升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0~0.75μg/kg用于下肢手术镇静,能达到满意的镇静效果,患者血流动力学较稳定且无呼吸抑制。在给药30min后镇静效果较明显,随着剂量的增大,镇静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67.
目的 研究对于大型颌骨囊肿行囊肿摘除术并保存受累牙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65例大型颌骨囊肿患者的256颗相关受累牙术前行根管治疗术,手术彻底摘除或刮除颌骨病变组织后,将暴露于骨腔中的根尖磨除2~3 mm,保存受累牙,囊腔以碘仿纱条填塞。术后定期更换碘仿纱条至遗留骨腔平复或成碟形。随访2~8年,检查经治牙的松动、咬合、牙根吸收以及骨质修复、囊肿有无复发等情况。结果 65例患者复发3例。受累牙297颗,256颗行保存治疗,218颗成功,均能行使正常咀嚼功能。结论 保存治疗受累牙、囊肿摘除、碘仿纱条填塞治疗大型颌骨囊肿,在根治囊肿的同时绝大多数受累牙均可以得到保存。  相似文献   
68.
靶控输注异丙酚、瑞芬太尼在无痛人流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飞鹏  赵高峰  吴群林  徐波  季刚  张兴安 《广东医学》2005,26(12):1681-1682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异丙酚瑞芬太尼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的麻醉效能、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择45例早孕患者靶控输注异丙酚(Ⅰ组,n=15)、复合瑞芬太尼2 ng/ml(Ⅱ组,n=15)或4 ng/ml(Ⅲ组,n=15)。Ⅰ组患者单纯靶控输注异丙酚,Ⅱ及Ⅲ组患者分别先以瑞芬太尼靶浓度2,4 ng/ml输注3 min后开始输注异丙酚。异丙酚初始靶浓度为2.0μg/ml,稳定1 min后每次递增0.5μg/ml直至意识消失。术中调整异丙酚靶浓度值维持麻醉完善,手术结束后停药。所有患者行脑电边缘频率(SEF)监测,记录BP,HR,SpO2,SEF及意识消失及睁眼时间。结果3组患者手术时间、SEF值差异无显著性。与Ⅱ,Ⅲ组相比,Ⅰ组异丙酚用药量多,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停药至睁眼时间明显延长(P<0.05)。Ⅰ,Ⅱ,Ⅲ组患者注射部位疼痛、术中肢体扭动发生率、术中面罩吸氧后SpO2≤90%的发生率分别80%、13.3%、6.7%,46.7%、13.3%、0%,0%、53.3%、46.7%。结论靶控输注异丙酚瑞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麻醉完善,但瑞芬太尼以2 ng/ml为宜。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靶控输注(TCI)瑞芬太尼和异丙酚麻醉诱导时镇静催眠效应的相互作用.方法 择期全麻手术患者32例,ASAⅠ或Ⅱ级,年龄22~63岁,体重指数18~25 kg/m2.采用TCI异丙酚和瑞芬太尼诱导麻醉,随机分为4组(n=8):Ⅰ组单纯TCI异丙酚,Ⅱ组~Ⅳ组TCI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分别为2、4、6 ng/ml,当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与效应室浓度达平衡时开始TCI异丙酚,异丙酚初始血浆靶浓度均为0.5μg/ml,当异丙酚血浆靶浓度与效应室浓度达平衡时以0.5μg/ml的浓度梯度递增诱导至患者意识消失.每隔3min观察睫毛反射和意识状态,同时抽取桡动脉血样6ml,分别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测定异丙酚和瑞芬太尼血药浓度.采用药效学相互作用模型公式和等辐射法分析两者镇静催眠效应的相互作用.结果 与Ⅰ组比较,Ⅱ组~Ⅳ组睫毛反射消失和意识消失时异丙酚血药浓度降低,而Ⅱ组~Ⅳ组随瑞芬太尼血药浓度升高,异丙酚血药浓度依次降低(P<0.05).睫毛反射消失和意识消失时,异丙酚和瑞芬太尼血药浓度用药效学相互作用模型曲线拟合均优于直线回归(P<0.05).拟合出睫毛反射消失时EC50,prop=2.77μg/ml、EC50,rem=26.67 ng/ml,其等辐射法公式EC prop/2.77+Ecrem/26.67=0.69;意识消失时EC50,prop=3.76μg/ml、EC50,rem=31.56 ng/ml,其等辐射法公式Ecprop/3.76+Ecrem/31.56=0.65.结论 麻醉诱导期间,TCI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2~6ng/ml)和异丙酚在镇静催眠效应上呈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0.
本文介绍了利用单片机实现的靶控输注(TCI)系统,详细论述了其药代动力学原理、控制算法及系统的软、硬件组成,并探讨了未来TCI系统闭环自动控制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