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 比较国产静脉麻醉药双异丙酚与进口麻醉药丙泊酚的麻醉效能,评价双异丙酚的使用价值。方法 选择40例行下肢或下腹部手术患者,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完善后,分别采用静脉麻醉靶控输注(TCI)双异丙酚(B组)或丙泊酚(D组),每组20例。记录微机显示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意识消失、意识恢复时双异丙酚预计血药浓度(Cp50)为2.12,3.26和1.55mg/L,丙泊酚则为1.78,3.17和1.48mg/L;意识消失时双异丙酚用量为2.20mg/kg,丙泊酚为1.98mg/kg。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和SpO2无明显改变,双异丙酚注射部位疼痛明显增高(P<0.01)。结论 双异丙酚与丙泊酚的麻醉效果以及对呼吸、循环影响无明显差异,但双异丙酚静脉注射部位疼痛发生率明显增高,可通过改进乳化技术、稀释药物或先注射20%利多卡因1-2ml来降低疼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2.
不同血浆芬太尼浓度对七氟醚MAC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测定不同血浆芬太尼浓度对七氟醚MAC值的影响。方法:应用CACI输液泵对116例行择期手术病人持续脉内输入芬太尼,维持不同的目标血药2,同时吸入七氟醚。所有患者分为7组,血浆芬太尼Ct值分别为第1组0μg/L、第2组0.5μg/L、第3组1.0μL、第4组2.0μg/L、第5组3.0μg/L、第6组4.0μg/L和第7组6.0μg/L。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桡动脉血浆芬太尼浓度。根据患者对切上  相似文献   
113.
靶控输注异丙酚和芬太尼全静脉麻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以效应室浓度为目标,完成异丙酚与芬太尼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方法:对两组成年病人应用微机控制输液泵完成静脉麻醉的诱导与维持,效应室目标浓度异丙酚为4μg/ml,芬太尼为2μg/ml。异丙酚血药浓度应用荧光光度法,芬太尼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结果:第一组8例,0 ̄120分钟显示异丙酚平均血药浓度偏高,预测误差绝对值中位数MDAPE=25%,芬太尼血药浓度低于目标值,MDAPE=35.5%,第二组9  相似文献   
114.
单片机静脉麻醉靶控输注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单片机具有体积小、控制功能强的特点,这里介绍了一种采用单片机开发的按药代动力学参数控制注射泵给药,从而控制手术患者静脉麻醉深度的小型化系统。该系统具有控制精度高、功能扩展能力强以及使用方便等特点,已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比较不同比重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阻滞用于高龄下肢手术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80~97岁行下肢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Ⅰ、Ⅱ、Ⅲ组各20例,均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蛛网膜下腔用药分别为0.75%布比卡因1 mL+注射用水0.5 mL、0.75%布比卡因1 mL+脑脊液0.5 mL、0.75%布比卡因1 mL+10%葡萄糖0.5 mL,记录各组感觉平面、运动阻滞情况及麻醉效果;分别于麻醉前(T0)及给药后5 min(T1)、10 min(T2)、20 min(T3)、30 min(T4)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指数(SVI)、全身外周血管阻力(SVR)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与T0相比,三组SVI和SVR在T1~T4各时点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或0.01),HR在T1及T2升高,MAP下降(P<0.05或0.01);Ⅱ组和Ⅲ组CO及CI在T1~T3下降明显(P<0.05或0.01),而Ⅰ组仅有轻微下降(P>0.05)。结论轻比重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阻滞用于高龄下肢手术患者具有阻滞范围较小、运动神经阻滞程度较轻、血流动力学影响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6.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剖宫产比率的警戒线设置为15%,但是我国的大多数医院剖宫产比率高达40%~60%,有些医院甚至超过70%,剖宫产成了一项被产妇广泛选择的产科手术[1]。随着剖宫产术式的不断改进,其对麻醉的要求以及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作者在多年的剖宫产麻醉实践基础之  相似文献   
117.
韩新生  薛博元  张兴安  贾佳欣  贾超  谭小尧   《四川医学》2023,44(12):1256-1261
目的 比较可注射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血浆与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颞下颌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就诊我科的190例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可注射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血浆注射治疗组(iPRF组)90例;透明质酸钠关节注射治疗组(HA组)100例。两组均每两周注射一次,注射3次为一疗程。于注射治疗开始前(T0)和治疗结束后3个月(T1)、6个月(T2)进行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规范检查,记录结局指标最大开口度(MMO)、视觉模拟评分值(VAS)、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MI)。收集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做出临床疗效的客观评价。结果 术后3、6个月平均MMO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较治疗前比较张口度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和3个月的MMO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VAS值和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和术后3个月的VAS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CMI值和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和3个月的CMI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关节腔注射对长时间减轻颞下颌骨关节炎患者疼痛症状更具优势,是一种新型的生物补充治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8.
119.
目的观察静脉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右美托咪定对丙泊酚致患者意识消失效应室半数有效浓度(Ce_(50))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喉罩全麻下手术患者64例,男28例,女36例,年龄20~60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四组:空白组(P组)、低浓度右美托咪定组(D1组)、中浓度右美托咪定组(D2组)和高浓度右美托咪定组(D3组),每组16例。麻醉诱导时分别以0、0.4、0.6和0.8ng/ml的血浆靶浓度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定15min,然后以初始效应室靶浓度(Ce)1.0μg/ml靶控输注丙泊酚。每次待丙泊酚的效应室浓度与靶浓度平衡时以0.2μg/ml逐步升高丙泊酚的靶浓度,直至患者意识消失。观察和计算患者意识消失时丙泊酚的Ce50及其95%CI,观察麻醉诱导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P、D1、D2和D3组丙泊酚致意识消失Ce50及其95%CI分别为2.30(2.24~2.36)、1.92(1.87~1.96)、1.60(1.55~1.65)和1.41(1.35~1.45)μg/ml。丙泊酚致意识消失的效应室浓度与右美托咪定的血浆靶浓度呈负相关关系(r=-0.84,P0.01)。与P、D1和D2组比较,D3组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随着右美托咪定血浆靶浓度的升高,丙泊酚致意识消失Ce_(50)逐渐降低。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定0.4或0.6ng/ml能明显降低丙泊酚致意识消失Ce50,心动过缓发生率较低,适合辅助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  相似文献   
120.
目的:研究异丙酚复合镇痛剂量氯胺酮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的最佳配方。方法:选择90例择期手术病人分两阶段进行研究。第一阶段选择下肢或下腹部手术40例,分为异丙酚组(P1组,n=20)、氯胺酮组(K组,n=20),腰麻-硬膜外膜合麻醉阻滞完善后,采用微机控制Graseby3500输液泵靶控输注异丙酚或氯胺酮,得出意识消失时异丙酚或氯胺酮目标浓度,并计算出分步给药不同时间段适合临床需要的异丙酚、氯胺酮剂量。异丙酚血药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第二阶段选择择期手术病人50例,分别采用异丙酚(P2组,n=10)、异丙酚意识消失时CP50复合氯胺酮血药浓度0.20mg/L(PK1组,n=10)、0.40mg/L(PK2组,n=10)、0.60mg/L(PK3组,n=10)和0.80mg/L(PK4组,n=10)全静脉麻醉,观察两组病人血液动力学改变及麻醉恢复情况。结果:显示患意识消失时异丙酚目标血药浓度CP90、CP50分别为4.70mg/L和3.17mg/L,而氯胺酮CP90、CP50分别为2.38mg/L和1.62mg/L.与P2组相比,PK1组、PK2组、PK3组、PK4组异丙酚用量减少约15-40%,PK4组停药至睁眼时间明显延长,其余各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中P2组、PK1组收缩压、舒张压升高,PK2组、PK3组和PK4组无明显改变。术后无躁动、不良回忆等并发症。结论:异丙酚复合镇痛剂量的氨胺酮(0.40-0.60mg/L)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具有血液动力学稳定、减少异丙酚用量、无明显术后并发症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