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7篇
中国医学   58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采用高碘酸钠法,以BSA,OVA为载体蛋白合成斯皮诺素的免疫抗原和包被抗原,通过紫外扫描法鉴定,偶联率分别为17,13.7。采用间接ELISA和间接竞争ELISA测定小鼠血清,其最高效价达1∶32 000,灵敏度为211.6μg·L-1且交叉反应率低,表明小鼠经斯皮诺素-BSA免疫后可产生高效价、特异性好的抗斯皮诺素抗体。该实验首次成功制备了具有免疫原性的斯皮诺素人工抗原,为进一步制备斯皮诺素的单克隆抗体及建立斯皮诺素的免疫分析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
目的 优选驱虫斑鸠菊的半仿生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 以指纹图谱共有峰HPLC总面积、总黄酮、干浸膏得率等为综合评定指标,采用均匀设计及指纹图谱优选驱虫斑鸠菊半仿生提取法的条件。结果 优化条件结合工业生产实际,确定其半仿生提取法工艺条件为:3次煎煮用80%乙醇的pH值依次6.0、6.5、8.0;煎煮时间依次为1、0.5、0.5 h。结论 驱虫斑鸠菊的提取工艺采用半仿生提取,均匀设计优选相关参数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3.
本文综述了现阶段中药复方药效成分研究进展,参阅近年来的文献,对中药复方药效成分研究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随着各个学科的飞速发展,产生了多种研究中药复方药效成分的方法,包括拆方研究、指纹图谱、谱效关系、血清药物化学、血清药理学、分子生物色谱等。中药复方药效成分研究推动了中药现代化进程,在中药复方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4.
健康教育是一种"以病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健康教育发挥治疗效果并融于护理职责在护理工作中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我科采用有目标、有计划、有检查,也有反馈的方法对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总结评估,提高了护理质量.一年多来,我们采用文字教育、形象教育、口头教育及示范教育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健康教育,并学习了国外开展健康教育的先进经验.为此,我们成立了"起搏器之友"联谊会,为参加"生命网"的冠心病病人做了基线评估;根据病人的健康需求,举办起搏器知识学习班.使病人充分了解自己疾病的病理知识和康复保健知识,对病人的康复起到了有益和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 研究粤东产钩吻生物总碱提取物的结构。方法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与碳谱(13C NMR)、无畸变极化转移增益(distortionless enhancement by polarization transfer,DEPT)波谱分析及元素分析阐明该提取物的化学结构。结果 在4000.0~400.0cm-1区域内FTIR谱图显示各基团的特征吸收峰;样品的1H NMR与13C NMR指纹图均有高度的特征性和重现性;元素含量与理论值接近。结论 提取物的结构分析与已知化合物钩吻素子结构相符。对粤东产钩吻总生物碱的结构鉴定将为将钩吻开发为安全有效的单体临床制剂、建立中药指纹图谱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小鼠脾脏CD4+T细胞的分离方法,观察钩吻素子(Kou)对小鼠脾脏CD4+T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 以免疫磁珠分选法从小鼠脾脏细胞中分离CD4+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所得细胞的纯度,台盼蓝法检测细胞活力.将10~20μg/ml Kou分别作用于经刀豆蛋白A或植物血凝素刺激的小鼠T淋巴细胞,四唑盐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上清中IL-2的含量.结果 经过流式细胞仪测定分离后的小鼠脾脏CD4+T细胞纯度达到90.%±5.8%:0.2%台盼兰染色细胞活力为94.9%±.6%;增殖试验表明分离后未加Kou的CD4+T细胞对刀豆蛋白A、植物血凝素的刺激保持了良好的增殖能力,当浓度范围为20~20μg/ml时,Kou均能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P<0.05),且表现出一定的剂量相关性;不同浓度的Kou(20、100、200μgm1)作用后,CD4+T细胞培养上清中的IL-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免疫磁珠阴性分选法操作简单、快速,可获得较高纯化率、有活性的CD4+T细胞;Kou明显抑制小鼠CD4+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此抑制作用可能与Kou抑制小鼠CD4+T细胞IL-2的分泌及免疫抑制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阿戈美拉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首发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60例首发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独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研究组单独用阿戈美拉汀治疗,疗程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D-17)和副作用量表(TESS)评价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根据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变化比较临床疗效、TESS评分比较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服药1周后HAMD评分与服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服药2、4、8周后与服药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研究组治疗后的HAMD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服药4周后,艾司西酞普兰的临床疗效优于阿戈美拉汀,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在服药8周后,阿戈美拉汀与艾司西酞普兰的临床效果相当,但是阿戈美拉汀起效较快,在服药1周左右起效,而艾司西酞普兰起效则需要2周。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58.
张柳  李香彭  张兰兰  许柳柳 《安徽医药》2017,21(11):2046-2048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抗生素使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收治的12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PCT组(n=40)、C-反应蛋白(CRP)组(n=40)和对照组(n=40).PCT组、CRP组分别根据血清PCT、CRP水平指导使用抗生素,对照组根据临床症状、体征等决定抗生素的使用.观察三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抗生素应用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二重感染等指标.结果 PCT组、CRP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0% 、87.5% 、9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组、CRP组在抗生素使用率、使用强度、使用时间及费用方面均较对照组低(P<0.05);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方面,PCT组、CRP组均较对照组低(P<0.05).PCT组较CRP组抗生素使用率及使用强度更低(P<0.05).PCT组较对照组二重感染降低(P<0.05).PCT组与CRP组在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CT、CRP的水平在指导AECOPD患者抗生素使用中均有良好效果,对减少抗生素暴露有重要意义,但PCT的敏感性更高.  相似文献   
59.
目的 研究预防性护理对卵巢癌口服阿帕替尼治疗所致高血压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登记表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两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都采用阿帕替尼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加用高血压相关的预防性护理,包括抗癌药物合并高血压理论知...  相似文献   
60.
目的体外用相同的方法诱导骨髓前体细胞和脾脏细胞生成树突细胞(DCs),从细胞形态和生物学性能两个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为后期小青龙汤干预TSLPDCs体系发挥抗过敏性鼻炎作用筛选合适的DCs细胞。方法从C57小鼠分别获取骨髓细胞和脾细胞,在体外用因子诱导生成DCs,结合流式细胞术(FCM)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从细胞形态、表面分子的特异性表达、相关因子分泌等几个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结果镜下观察骨髓源性DCs和脾源性DCs均有明显的不规则毛刺状突起,呈集落悬浮状态,但后者集落更明显;扫描电镜下两者均呈薄纱状且有粘连,但后者粘连更大。流式结果显示脾源性DCs纯度为(87.227±4.463)%,骨髓源性DCs纯度为(81.567±2.90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S刺激前脾源性DCs CD11c~+CD83~+表达比例明显低于骨髓源性DCs(P0.05),LPS刺激后脾源性DCs CD11c~+CD83~+表达比例与骨髓源性DC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结果显示LPS刺激前脾源性DCs IL-12表达量与骨髓源性DCs IL-12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S刺激后脾源性DCs IL-12表达量与骨髓源性DC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前体细胞和脾细胞在体外经因子诱导后均可获得纯度和性能较好的DCs,且脾源性DCs纯度和性能均高于骨髓源性DCs,但数量明显少于骨髓源性DCs;骨髓源性DCs成熟早于脾源性D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