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54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成骨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合成骨的细胞外基质及调控破骨细胞形成和活性,从而维持骨组织平衡。近年研究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能诱导成骨细胞大量分泌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2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等免疫炎性因子,诱导成骨细胞膜表面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和分化抗原簇40等免疫反应受体,诱导激活成骨细胞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Toll样受体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等免疫反应通路,参与免疫反应。该文主要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诱导成骨细胞参与免疫反应的机制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比较兔急性肘关节尺侧副韧带损伤后手术修复与非手术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 选取新西兰兔81只,完全随机分为三组,27只暴露出右尺侧副韧带后,但不切断,作为正常对照组(A);27只为切断右肘尺侧副韧带后随即缝合韧带,称为韧带缝合组(B);27只切断尺侧副韧带后不缝合,称为韧带不缝合组(C).分别在术后3,6,12周三个阶段取材,进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 术后12周,B组断裂时的位移为(6.06±0.48)mm,C组为(7.72±0,44)mm(P<0.05),B组位移接近A组[(5.87±0.46)mm](P>0.05);B组的最大载荷为(68.23±5.64)N,C组为(42.45±3.66)N(P<0.05),B组接近A组[(72.86±2.99)N](P>0.05);B组的轴向刚度为(11.33±1.52)N/mm,C组为(5.52±0.67)N/nan(P<0.05),B组接近A组[(12.49±1.44)N/mm](P>0.05);B组的功耗为(0.206±0.017)J,C组为(0.163±0.013)J(P<0.05),B组接近A组[(0.213±0.010)J](P>0.05).结论 肘关节尺侧副韧带急性损伤后手术治疗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3.
44.
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TKA)术后发生感染是严重的并发症,处理不当将导致膝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截肢.自2002年2月至2006年10月,笔者采用含抗生素功能性骨水泥垫片技术治疗TKA术后感染12例,取得一定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5.
骨膜覆盖对骨髓基质细胞移植修复软骨缺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在软骨缺损修复过程中 ,骨膜覆盖对移植细胞存留的影响及与早期病理结果相关性以及核酸荧光染料标记法用于追踪移植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将体外培养MSC用核酸荧光染料标记后 ,复合胶原海绵植入兔关节软骨全层缺损中 ,一组用骨膜覆盖 ,另一组不加覆盖。分别于 2周、 6周切取修复组织标本 ,2周标本胶原酶消化流式细胞仪检测 ,6周标本做光镜与电镜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标记细胞荧光强度仍可被荧光镜和流式细胞仪所检测 ,骨膜覆盖组荧光标记率明显高于非骨膜覆盖组 ,差异有显著性 ,组织学观察也好于对照组。结论 :核酸荧光染料标记法可以作为短期追踪移植细胞的方法。骨膜覆盖能够提高种子细胞在缺损处的存留率 ,影响早期修复组织的病理结果。  相似文献   
46.
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微创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初步经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微创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经验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对40例入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对照组采用标准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导航微创组采用计算机导航下经股内侧肌入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病例的切口大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术后6周KSS评分,并采用影像学评价下肢力线和假体位置。结果对照组与导航微创组的切口长度分别为(18±4.2)cm和(11.8±2.8)cm;术后24h引流量为(410.5±130.2)ml和(280.7±121.6)ml;6周KSS评分为(141±24)分和(153±14)分;手术时间为(85.4±21.6)min和(118.4±18.3)min。统计学分析显示以上几项指标导航微创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与导航微创组的mFTA分别为1.81°±1.42°和0.95°±0.9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P=0.023)。在导航组中,股骨和胫骨假体安装位置满意率达到95%和100%。结论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微创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具有切口小、不干扰股骨髓腔、出血少、下肢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同时能够恢复下肢的机械轴线,假体位置安装正确,使操作具有高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47.
有限元分析法与人工髋关节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髋关节生物力学相容性是决定假体使用效果的重要因素.应用有限元分析法模拟分析假体的远期使用效果,可弥补实验研究的不足,节省研究经费和时间.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可靠性与分析模式选择、参数设置等有关.有限元分析法可对人工髋关节进行应力、磨损、活动度、稳定性、骨改建、骨整合等的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48.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历史、现状和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不是一种全新的概念,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它经历了几个不同的技术阶段。Smith-Peterson医师在1948年建立了原始模型,最初的设计并非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而仅仅是股骨侧的表面置换,历史上第一种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是由Charnley在20世纪50年代设计的,假体承重面材料为teflon。这种假体出现了较高的早期失败率,Teflon的磨损是失败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以胫骨内侧开放高位截骨术(medial open-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MOWHTO)中截骨后的胫骨腓骨角(tibia fibular angle,TFA)、股骨腓骨角(femoral fibular angle,FFA)预测术后下肢冠状位力线的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9月—2020年9月20例采用MOWHTO治疗的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11例;年龄46~69岁,平均56.0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1.3~35.7 kg/m^(2),平均26.7 kg/m^(2)。骨关节炎累及左膝11例、右膝9例;病程2~6年,平均3.8年;KellgrenLawrence分级:Ⅰ级7例,Ⅱ级9例,Ⅲ级4例。术前使用截骨大师软件设计截骨撑开高度和角度,测量模拟截骨撑开后的TFA、FFA;术中参考术前模拟撑开后TFA、FFA调整实际撑开高度。测量并比较术前及术后第2天股骨远端外侧角(lateral distal femoral angle,LDF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关节线汇聚角(joint line convergence angle,JLCA)、股骨胫骨机械轴夹角(mechanical femorotibial angle,mFTA)、关节承重线(weight-bearing line,WBL)比率、TFA、FFA。计算TFA、FFA术中测量值与术前计划值差值(X),术后WBL比率与目标力线(62.5%)差值(Y),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两指标相关性。根据患者BMI中位数(25.81 kg/m^(2)),将患者分为高BMI组(>25.81 kg/m^(2),n=10)以及低BMI组(≤25.81 kg/m^(2),n=10),通过直线回归分析WBL比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手术前后LDFA、JLC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TA、mFTA、WBL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FA术中测量值为(89.5±4.0)°,术后为(87.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1,P=0.008);TFA术中测量值与术前计划值差值(X)与术后WBL比率与目标力线差值(Y)成正相关(r=0.595,P=0.006)。FFA术中测量为(86.9±4.3)°,术后为(85.7±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60,P=0.094);FFA术中测量值与术前计划值差值(X)与术后WBL比率与目标力线差值(Y)成正相关(r=0.536,P=0.015)。经过BMI分层,在低BMI组X是Y的影响因素(P<0.05),但在高BMI组中X不是Y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术中截骨撑开后的FFA和TFA可以预测术后下肢冠状位力线,对于BMI≤25.81 kg/m^(2)的患者预测更准确。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假体磨损颗粒是否通过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途径上调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肿瘤坏死因子仪(TNF-α)表达。方法培养小鼠巨噬细胞,用不同浓度钛颗粒刺激以及刺激不同时间,通过Elisa和RT-PcR方法检测细胞MIF、TNFα的表达量以及与DNA结合的NF-κB(p65)的蛋白量。结果不同浓度钛颗粒刺激24h后,随着钛浓度增加,MIF、TNF仪蛋白量和TNFα mRNA表达逐步增加。0.1%钛颗粒刺激后,MIF、TNFα蛋白在12h开始显著性升高,24h达到高峰,36h开始下降;与DNA结合的NF-κB蛋白量在1h开始升高,3h达到高峰,6h开始下降。用PDTC阻断后,MIF、TNFα蛋白的表达明显被抑制。结论钛颗粒刺激后,先是NF-κB活化,然后上调MIF和TNF仪表达。通过这些炎症因子,假体磨损颗粒促进假体周围炎症反应,导致假体无菌性松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