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强力宁具有抗肝中毒、降低谷雨转氨酶,恢复肝细胞功能,防止脂肪变性作用,故本品广泛应用于传染科的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等疾病的治疗。由于其兼有抗敏、抗炎作用,故而我科自1996年1月至今试用于荨麻疹的治疗,并且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治疗观察的病例均系本科住院病人,接受治疗者共95例。其中男67例,女38例;年龄6~64岁,平均31.5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25个月。以52例接受地塞米松治疗的病例作为对照。1.2给药方案:治疗组,强力宁80mg(12岁以下40mg)十维生素CZg加人5%葡萄糖溶液500m…  相似文献   
22.
张保民  李素英  王新会  王英 《吉林医学》2011,32(27):5796-5796
目的:分析评价MRI在腰椎间盘脱出髓核游离于椎管内的临床诊断及价值。方法:比较56例腰椎间盘脱出髓核游离患者的MRI表现与手术所见。结果:手术证实56例患者中均为髓核游离。游离髓核在椎管内向上游走12例,向下游走38例,向后左右水平游走6例;位于后纵韧带内43例。结论:MRI对诊断腰椎间盘髓核游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颅内生殖细胞瘤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临床诊断颅内生殖细胞瘤13例,其中孤立型8例,侵袭型4例,播散型1例;治疗上对孤立型采取局灶放疗同时联合顺铂、足叶乙甙化疗,侵袭型与播散型加用氨甲喋呤脑或鞘注给药化疗。结果肿瘤完全消失11例,瘤体缩小90%以上2例,随访0.3-4.5年(平均2.7年),无1例复发,全部病例生存状况良好。结论治疗上针对肿瘤的临床分型,采取局灶放疗与不同的化疗方案联合能有效  相似文献   
24.
大型听神经瘤全切时面神经及其功能保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我科1993年6月以来的23例大型听神经瘤手术全切保留面神经的治疗经验。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38-62岁,平均47.3岁。病程8月~12年,平均3.2年。病变左侧9例,右侧14例。临床症状主要为头痛19例,听力减退7例,耳鸣17例,眩晕15例,走路不稳及同侧共济失调7例,喝水呛咳、咽反射迟钝9例,一侧肢体肌力弱及病理征阳性2例,术前面瘫2例。1.2 影像学检查 所有病人均做CT检查,平扫高密度5例,等密度9例,混杂密度3例,低密度6例,注射增强剂后有不同程度的增强,骨窗像显示内听  相似文献   
25.
26.
幕上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12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幕上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在外伤性颅内血肿中发病率最高,病情复杂,死亡率高达38%~77.8%。我科1978年~1987年年收治经手术证实、资料完整的幕上此类血肿127例,占同期颅脑外伤的9.95%,占同期外伤性颅内血肿的43.34%,死亡率38.58%。本文从临床角度着重讨论与预后及治疗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7.
阿糖胞苷(Ara-C)是治疗成人白血病最有效的药物之一。它与蒽环类药物或 M-AMSA合用可使完全缓解率高达60~80%,其中有10~20%的病人实际上可完全治愈。但由于不少病人的缓解期较短,以及初次诱导治疗的失  相似文献   
28.
本文报告48例儿童期脑脓肿,其中耳源性27例,血源性14例,外伤性6例,原因不明1例,占同期脑脓肿的43%。死亡率18.7。得到随访的27例,优良者占92%。强调早期诊断的重要性,讨论了治疗及预防。  相似文献   
29.
例一:患儿,男,六天,第一胎足月顺产,新法接生,出生时窒息,经抢救复苏;生后第三天出现发热,腹胀及少量呕吐。经治疗病情无好转,X 线腹透:隔下大量游离气体,X 线诊断为:新生儿消化道穿孔。  相似文献   
30.
目的总结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ES)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随访证实12例RPES患者的CT和MRI影像资料,3例行CT平扫检查,其中2例加行CT增强扫描;3例行MRI平扫;6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结果 CT和/或MRI检查示病变均呈多发性,累及双侧枕叶12例,顶叶9例,颞叶4例,额叶2例,基底节区3例,小脑2例,脑干3例;除1例双侧顶叶病变伴发左侧颞叶受累,余病变均呈双侧对称性。CT表现为受累区域皮层及皮层下多发片状低密度影,边界不清;2例CT增强扫描病变均未见强化。MRI表现为受累区域脑回样或大片状T1WI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高信号;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显示病变高信号更清晰。10例治疗1~8周行CT或MRI复查,9例病灶明显吸收或消失,1例病变进展。结论 RPES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病史及症状易于确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者需在短期内复查,与其他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