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0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3篇 |
内科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40篇 |
外科学 | 49篇 |
综合类 | 27篇 |
预防医学 | 1篇 |
药学 | 2篇 |
中国医学 | 3篇 |
出版年
2015年 | 1篇 |
2013年 | 2篇 |
2011年 | 1篇 |
2010年 | 1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神经断端肌内埋入防治残端神经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上用神经断端肌内埋入法治疗8例19个痛性神经瘤,对9例截肢患者的13条神经残端埋入肌肉内以预防神经瘤的形成。计有正中神经7条,尺神经7条,桡神经7条,胫神经8条,坐骨神经2条,前臂内侧皮神经1条。经随诊6个月~40个月,除1个前臂内侧皮神经瘤切除后,因其断端埋入肌肉内脱落,神经痛复发外,其余患者均无神经瘤表现,临床应用取得良好效果。说明,神经断端肌内埋入是防治残端神经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2.
镍钛记忆聚髌器治疗髌骨骨折梁雨田张伯勋陶笙刘保卫董纪元关键词髌骨骨折;内固定;手术器械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683.6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男性10例,女性1例。年龄31~75岁,平均48岁。其中65岁以上者3例。左侧8例,右侧3例... 相似文献
53.
成人腱鞘囊肿致踝管综合征1例郭义柱张伯勋关键词腱鞘囊肿;并发症;踝管综合征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686.1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7岁,主因右内踝部有一渐增大包块,伴右足趾、脚掌部麻木4个月而入院。查体发现其右内踝后下方有一约3cm×3.5cm... 相似文献
54.
家兔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在骨缺损瘢痕组织内成骨的X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家兔经皮自体现有髓移植在骨缺损瘢痕组织内成骨的X线特征。材料方法:选健康家兔18只,于双侧有建立1cm的骨缺损模型,6周后,于保侧骨缺损瘢痕组织内注射自体现有髓2ml,左侧注射外周务2ml。于注前及注射后1、2、3、4、12周行双侧桡骨骨损部位的X线检查。结果:骨缺损注射线,在注射后2周有新骨形成,3-4周时骨缺损间隙只残留1.5mm。外周血注射有缺损间隙依然存在,骨缺损间隙平均7.5m 相似文献
55.
56.
患者女,55岁。因右躁部肿胀、隐痛10余年加重半年于1986年12月3日入院。10年前,右躁部扭伤致使皮肤擦破,约1个月左右踝部疼痛消失。1年后,右踝部无任何诱因再度出现肿胀、隐痛,内躁且有一处皮肤破溃,流出少许淡黄色液体,经对症和换药处理后,症状消退,皮肤溃疡逐渐愈合。1984年春,右踝部第三次出现肿痛,当地医院诊断为“慢性骨髓炎”行切开引流,只流出少量黄水,但未见脓液,伤口经 相似文献
57.
肩关节撞击征与肩袖损伤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肩袖撕裂伤1834年由Smith发现并命名。肩袖病变约占肩关节病变的17%,可引起肩关节疼痛和严重的肩关节功能障碍。本文就其有关肩袖撕裂及肩关节撞击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及手术治疗等加以概述。1肩袖解剖和生物力学肩袖是由起于肩胛骨,附着于肱骨头周围的... 相似文献
58.
典型的单腔骨囊肿是发生于长骨干骺端髓腔内、充满淡黄色液体的膨胀性病变 ,好发于儿童及骨骼成熟前的青少年 ,多在发生病理性骨折以后就诊或在X线片中偶然发现[1] 。关于骨囊肿的病因有下列几种学说[2 ] :(1)以前存在的肿瘤处于愈合过程中 ;(2 )骨髓炎继发的一种改变 ;(3)骨骺微小创伤导致骨形成缺损继发骨囊肿形成 ;(4)干骺端髓腔内血肿包膜形成有渗出并逐渐扩大 ;(5 )骨内静脉发育异常 ,回流受阻 ,导致腔隙性积液。在上述诸因素中骨内静脉回流受阻被认为是骨囊肿的主要成因。Komiya等[2 ] 在研究中发现 ,囊肿内积液蛋白电泳中的类… 相似文献
59.
目的 观察大鼠不同预变性时间神经移植性对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以Wistar大鼠为实验动物,左侧腓总神经做移植供体,修复右侧腓总神经缺损。预变性时间分别为1、2、3周。术后分别于6、10周进行检测。通过电生理学,组织学计量,胫前肌指数和电镜超微结构来评价神经再生的结果。结果 预变性组神经移植后神经再生的电生理学,组织学,组织学计量,胫前肌指数优于新鲜神经移植,术后6周电镜可观察到有髓鞘发育良好的轴 相似文献
60.
CT引导下脊柱微创手术技术在诊治脊柱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CT引导下经皮微创手术在诊治各种脊柱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对1997年7月至2002年2月在CT引导下微创手术诊断和治疗的1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诊断性手术53例;治疗性手术85例,包括骶神经根囊肿穿刺医用生物蛋白胶注入术55例,脊柱结核及椎间隙感染病灶清除灌注冲洗术30例,结果:诊断性手术中,骨肿瘤和肿瘤骨转移28例,炎症和良性病变25例,首次确诊率为98.6%,恶性肿瘤没有发生活检通道种植转移。治疗性手术没有发生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没有出现窑道和伤口不愈,随访8个月-4年,经过治疗的骶神经根囊肿呈现皱缩,纤维化;脊柱结核及椎间隙感染患者,未进行二次手术。结论:CT引导下经皮微创手术技术在诊断上可以获得足量的标本进行常规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治疗上对早中期脊柱结核和椎间隙感染可以取代切开手术,对骶神经根囊肿的治疗可经一次注射治疗成功,是一种非常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