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目的 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综合疗效.方法 32例维持性血透患者,随机分为高通量血液透析组(n=16)和低通量血液透析组(n=16),分别每2周透析5次,每次4.5h.分别于首次透析前、透析后取血检测患者血清BUN、Cr、K+、Na+、Ca2+、P3++、β2-MG、Alb及iPTH.同时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情况.治疗1年后复查并比较上述指标.结果 高通量透析组对iPTH及β2-MG的清除高于低通量血液透析组(p<0.05).两组Urea、Cr清除率及KT/V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透析前后两组K+、Na+、Ca2+、P3+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通量透析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较低通量透析组明显改善,血清白蛋白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高通量血液透析对中大分子物质的清除明显优于低通量血液透析,并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不会引起蛋白质过多的丢失,对小分子物质清除与低通量血液透析具有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22.
血液透析患者血浆FGF23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患者血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3)浓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186例维持性血透患者血浆FGF23浓度,高分辨二维超声技术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结果:IMT增厚组及颈动脉斑块组血浆FGF23浓度明显高于颈动脉正常组(3.12±0.23vs2.67±0.21,P<0.01)。FGF23浓度与IMT存在显著正相关(r=0.496P=0.000),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FGF23浓度是血液透析患者IMT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FGF23有关,FGF23在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检测CT测量肾脏体积方法的准确性及可重复性,明确肾脏体积与单个肾脏肾小球滤过率的关系,肾脏体积是否可以作为单个肾脏肾小球滤过率(SKGFR)的预测因子。方法 36例临床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通过螺旋CT测量肾脏的体积并应用SPECT仪对单个肾脏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检测,所有患者都由两名检查者分别进行肾脏体积及单个肾脏肾小球滤过率(SKGFR)的检查以评价检查方法的准确性及重复性。结果 CT测量肾脏体积的测量误差为-17~27m l.,肾脏体积(r2=0.74)能很好的反映单个肾脏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结论 CT测量肾脏体积与单个肾脏肾小球滤过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准确性及重复性强。  相似文献   
24.
武挺  张以勤 《医学综述》2011,17(20):3120-3123
1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肾病(DKD)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在不断增高,因此对其诊治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对早期DKD的诊断与治疗愈发受到重视。前列腺素E1(PGE1)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强大血管扩张剂,具有扩张血管和改善微循环的双重作用,广泛应用于阻塞性动脉硬化疾病的治疗。同时,具有显著减少蛋白尿及延缓DKD进展的作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现就PGE1在DKD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10 kd低分子量尿蛋白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中临床病理的意义.方法 对本院120例临床、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检测尿常规、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等,计算肾小球滤过率;Katafuchi R半定量标准对肾小管间质病理进行评分;薄层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检测患者尿蛋...  相似文献   
26.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乐乐霜中丁香酚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在大鼠移植肾早期病理改变中的作用.方法 以F344大鼠为供者,Lewis大鼠为受者,依照标准的慢性移植肾肾病(CAN)模型要求行左肾原位移植,制作CAN模型(移植组).术后7d切除受者的右肾.以切除一侧肾脏的雄性F344大鼠和Lewis 大鼠为对照(F344对照组和LEW对照组).分别于术后4、8、12、16及24周时收集24 h尿液,采集血液,测定24 h尿蛋白和血肌酐,取移植肾组织,观察组织学改变,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磷酸化GSK-3β表达.结果 移植组术后早期(4、8和12周)移植肾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单个核细胞浸润、血管平滑肌细胞(SMC)的移行增殖,在后期(16和24周)尿蛋白排泄率显著增高,移植肾病理改变表现为肾间质单个核细胞浸润明显增加及严重的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移植组术后各时间点移植肾组织中磷酸化GSK-3β及其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LEW对照组和F344对照组相同时点的表达水平(P<0.05),并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进一步降低.磷酸化GSK-3β表达水平与早期肾间质单个核细胞浸润程度、SMC移行增殖及后期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血管硬化程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磷酸化GSK-3β表达下调在大鼠移植肾早期的肾间质单个核细胞浸润、SMC移行增殖及后期的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肾血管硬化病变的发生中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肾炎康复片联合缬沙坦治疗肾功能正常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厦门市第二医院2009年-2012年就诊的120例肾功能正常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缬沙坦组、肾炎康复片联合缬沙坦组,两组患者各60例,均常规予以限制饮食,控制血糖、血压,调节血脂等基础治疗;此外,单纯缬沙坦组予以缬沙坦160 mg/次、每天1次,肾炎康复片联合缬沙坦组予以肾炎康复片5片/次、每天3次,联合缬沙坦160 mg/次、每天1次,治疗16周后,检测两组患者的24 h尿白蛋白定量、血肌酐、血糖、血脂等水平.结果 治疗16周后肾炎康复片联合缬沙坦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66.7%,高于单纯缬沙坦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4h尿白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肾炎康复片联合缬沙坦组尿白蛋白定量明显低于单纯缬沙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7 ±0.79) g vs.(2.29±1.36)g,t=2.617,P<0.05].两组患者血肌酐、血糖等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肾炎康复片联合缬沙坦治疗比单用缬沙坦更能有效降低肾功能正常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蛋白尿.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案例式教学法在内科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 针对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6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班31名学生,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内科学泌尿系统疾病和血液系统疾病的教学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法和案例式教学法。采用测试成绩评价和问卷调查满意度方法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 案例式教学法测试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法[(95.9±1.7)分vs.(82.4±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案例式教学法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法(96.8%vs.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案例式教学法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0.
目的:调查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年的临床资料,为改善患者预后及提高血透中心管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020年于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透析时间超过3个月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20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62例,男154例,女108例,二者比例为1.43∶1。年龄以40~59岁居多,占47.71%。排名前3位的原发病病因分别是糖尿病肾病84例,占32.06%、慢性肾小球肾炎67例,占25.57%、高血压肾病59例,占22.52%。自体内瘘212例,占80.92%,隧道式带涤纶套透析导管49例,占18.70%,移植物内瘘1例,占0.38%。每周透析3次者仅249例,占95.04%。乙型肝炎抗原标志物阳性率14.51%,丙型肝炎抗体的阳性率0。2020年血透机数量78台,较2015年增涨1.36倍。近6年血透人数逐年增加,2020年较2015年增加40.1%。2020年血红蛋白、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达标率分别为62.64%、40.83%及44.35%,血红蛋白及铁蛋白达标率较2015年提高,转铁蛋白饱和度达标率较2015年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