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3篇
外科学   120篇
综合类   23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姜立  张万广  陈孝平 《腹部外科》2004,17(4):247-24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病人癌组织和外周血白细胞 (PBL)中多药耐药基因 (MDR1 )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分析其与预后的相互关系 ,寻求建立临床上简便易行的化疗方案及预后评估指标。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分别检测 5 0例肝癌病人及 1 5例对照组病人的外周血和肝癌组织中MDR1的表达。结果 以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肝癌组织MDR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70 %和 6 6 % ,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外周血白细胞MDR1阳性表达率为 5 2 % ,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外周血MDR1表达阳性病人近期复发率为34.6 % ,表达阴性者为 1 2 .5 % ,统计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肝癌组织和外周血白细胞MDR1表达具有相关性 ,外周血MDR1表达荧光定量检测结果可作为指导化疗和评估预后的动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2.
目的评价肝切除术、冷冻及射频治疗对肝癌细胞的血源性播散的影响。方法分别于手术前后采取接受肝切除术、冷冻及射频治疗的36例、11例及13例原发性肝癌病人的外周血,提取有核细胞总RNA,采用逆转录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 erase chainreaction,FQ-PCR)检测外周血甲胎球蛋白(α-fetoprote in,AFP)mRNA。结果肝切除组阳性例数由术前的11例增加到术后的13例,冷冻治疗组由4例增加到5例,射频治疗组无变化;各组的阳性率分别由术前的30.56%、36.36%、38.46%升至术后的36.11%、45.45%、38.46%。经统计学分析AFPmRNA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切除术、冷冻及射频治疗没有造成原发性肝癌的血源性扩散,是原发性肝癌可靠的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3.
正解剖性肝切除肝蒂的处理分为鞘内解剖法和鞘外解剖法。鞘外法又分为肝外Glission鞘法和经肝实质法。Glission鞘法是最早于1952年在行第一例右半肝时就提出的概念。熟悉肝门板的结构,对于我们进行肝外Glission鞘法结扎预切除肝段的肝蒂十分重要。在此,强调一个基本概念,肝实质被Laennec膜包裹,Laennec膜与Glission鞘之间有一潜在的间隙,找对此间隙对于采用Glission鞘法十  相似文献   
154.
行肝切除手术病人存在发生出血、胆漏、肝功能衰竭及感染等损伤的风险,术中出血和围手术期输血、切肝方式、手术切缘、手术入路、淋巴结清扫等均影响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术者在肝癌肝切除术中应遵循损伤控制理念和无瘤操作原则,综合运用肝血流阻断技术、断肝器械和合理的肝断面处理方法,预防和控制术中出血和围手术期输血,采用解剖性肝切除、保证足够手术切缘、前入路肝切除,必要的淋巴结清扫和血管切除以及腹腔镜肝切除为代表的微创技术,使手术本身所带来的创伤降到最低,从而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和延长术后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55.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及联合蛋白激酶Cα (protein kinase C alpha,PKC-α)抑制剂Go6976对小鼠肝癌(H2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H22细胞分成两组,每组分四部分,一组仅以不同浓度的TNF-α(0,20、40、60 ng/ml)处理,另一组TNF-α处理同时以Go6976(4.6 nmol/ml)抑制PKC-α活性,分别于4 h,8 h,16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肝癌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PKC—α和磷酸化PKC-α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TNF-α(0、20、40、60 ng/ml)处理H22细胞4 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44%±0.31%、 1.80%±0.32%、2.73%±0.14%、3.05%±0.78%,PKC-α和磷酸化PKC-α表达无显著改变;同时用 TNF-α和Go6976处理H22细胞,凋亡率、PKC-α和磷酸化PKC-α的表达与单独使用TNF-α的结果相似。TNF-α处理8 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11%±0.43%、1.83%±0.31%、3.40%±0.47%、6.05%± 0.78%,PKC-α及磷酸化PKC-α的表达随TNF—α浓度增加而上调;TNF—α处理同时抑制PKC-α活性,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分别为2.90%±0.39%、7.76%±0.35%、11.43%±1.05%、12.96%± 2.44%,PKC-α和磷酸化PKC-α表达相应下调。仅以TNF-α处理或TNF—α处理同时抑制PKC-α活性16 h,其结果与8 h的结果基本一致;于Go6976抑制细胞PKC-α活性组,TNF-α60 ng/ml时细胞凋亡率较TNF-α40 ng/ml时有所下降,但坏死细胞的比例却明显升高。结论 TNF-α上调PKC—α和磷酸化PKC-α表达;抑制PKC-α活性,显著增加TNF-α对H22细胞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56.
微创是当今外科学发展追求的理念。腹腔镜手术具有局部创伤小、全身反应轻、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自1991年美国妇产科Reich教授首次报道腹腔镜下肝良性肿瘤切除术[1]以来,腹腔镜技术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日渐广泛[2-3]。  相似文献   
157.
为研究NF-κB信号转导通路在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中的作用。通过建立稳定转染HBx基因的L02细胞系(L02-HBx),用不同浓度的NF—κB信号转导通路阻断剂吡咯二硫氢基甲醋酯(PDTC)阻断NF-κB信号转导通路,荧光双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转染前后及PDTC加入前后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及失活情况,同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转染前后及PDTC加入前后VEGF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发现以L02细胞为参照,转染HBx基因后的L02-HBx细胞NF-κB信号转导通路被激活,  相似文献   
158.
<正>目前,外科手术仍是肝脏肿瘤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重要治疗手段[1],但由于肝脏内部脉管系统繁多、血供丰富、解剖结构复杂,使得肝脏手术难度大,术中出血风险高。术中出血若处理不当或控制不及时,会造成机体短时间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增加围手术期输血量,甚至被动地改变手术方式。这不仅会增加术后大出血、感染等并发症风险,严重时可能危及患者生命[2-3]。控制术中出血量的措施众多,包括不同肝脏切除手术方式、肝脏血流阻断方式的选择,以及不同止血器械、止血材料等的选用,各有其特点。但是,部分措施的选择目前仍有分歧。  相似文献   
159.
目的 探讨P糖蛋白与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肝癌原发灶和门静脉癌栓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36例肝癌原发灶及相应转移灶中P糖蛋白和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肝癌原发灶及其转移灶中,P糖蛋白表达的吸光度值分别为0.247±0.060,0.251±0.071.P糖蛋白在肝癌原发灶和转移灶之间的表达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P糖蛋白的表达同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γ=0.911,P<0.05).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与肝癌化疗耐药密切相关;P糖蛋白在肝癌原发灶和转移灶之间的表达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以通过检测门静脉癌栓中P糖蛋白的表达,预测肝癌原发灶及其他转移灶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为肝癌的个性化化疗提供较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