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基因胜肽胶的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粘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PLGA经基因胜肽胶修饰后的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粘附作用。方法:抽取成年兔骨髓,以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间充质干细胞,置含10%小牛血清RPMI 1640培养基培养。取第3代MSC,分别接种于4块6孔培养板,其中8孔预先放入包被PLGA膜的盖玻片作为对照组,8孔放入包被经基因胜肽胶处理的PLGA膜的盖玻片为实验组,剩余8孔放入不做任何处理的盖玻片为空白对照组。分别于不同时间点检测细胞数,分析细胞的粘附情况。并采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细胞形态。结果:结果显示基因胜肽胶能明显促进MSC在高分子材料上的粘附。6h和8h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免疫荧光染色照片显示,实验组细胞以铺展型为主,对照组细胞明显皱缩。结论:基因胜肽胶能促进MSC在高分子材料上的粘附。  相似文献   
52.
郑建平  魏从秀  廉凯 《医学综述》2013,19(8):1519-1521
目的探讨钛质外科网(钛网)并颈椎接骨板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疗效。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0年7月于襄阳市中心医院行前路减压融合钛网植骨内固定术3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判断手术效果。结果随访10~24个月,平均18个月,34例患者颈椎生理曲度保护良好,植骨全部融合,椎间高度维持良好,临床症状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钛网合并颈椎接骨板治疗CSM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53.
覃巍  廉凯  郭青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29):4695-4699
背景: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涉及到慢性全身炎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6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升高,而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6等炎症因子可以抑制CD36在单核细胞的表达。 目的:分析单核细胞CD36的表达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关系。 方法:纳入84例初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和111例健康对照人群,应用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和健康人群单核细胞CD36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两组的生物化学、免疫学、血液常规以及相关炎症因子等指标。 结果与结论:两组受试者基本资料比较结果显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单核细胞CD36荧光强度低于健康对照人群(P < 0.01)。单核细胞CD36荧光强度水平与C-反应蛋白、血沉、白细胞介素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负相关。另外,单核细胞CD36荧光强度水平与BASDAI评分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沉、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以及单核细胞CD36荧光强度与强直性脊柱炎相关,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危险因素(P < 0.05)。结果提示,强直性脊柱炎释放的炎症因子可以下调单核细胞CD36的表达,单核细胞CD36低表达与在强直性脊柱炎存在联系。在临床上,检测单核细胞CD36的表达可能可以作为判断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机体炎症反应程度和疾病活动性有效的指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究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空心钉内固定对血液流变特性的影响。方法作者科室2006-01/2007-12月行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治疗的36例老年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于手术前1d及手术后10d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并与36例正常老年人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0d,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血液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及血沉明显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心钉内固定能有效改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血液流变学特性,促进骨折愈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儿童肝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ndifferentiated embryonal sarcoma of liver,UESL)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并综述国内外研究进展,旨在提高对这一罕见且易误诊肝恶性肿瘤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UESL患儿的发病年龄、肿瘤大小及分期、有无...  相似文献   
56.
张银刚  廉凯 《中国临床康复》2002,6(8):1204-1205
目的:探讨外源性玻璃酸钠(sodium hyaluronate,SH)对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的血清及滑液中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26例膝关节OA患,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1次/周,连用5周,治疗前后均空腹抽取血清及滑液,以检测IL-1β、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血清和滑液中的IL-1β、TNF-α含量均降低,与治疗前相比有显性差异(P<0.001)。结论:外源性玻璃酸钠可以直接或间接调节I-1和TNF-α水平,从而治疗膝OA。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胫骨前侧及内侧双钢板联合固定治疗Rüedi-Allgower Ⅲ型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6月于我院进行胫骨切开复位前侧及内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的36例Ⅲ型Pilon骨折患者。结果 36例患者均获时间为7~16月的随访。所有患者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骨折在手术后4个月内愈合。根据Mazur踝关节功能的评分标准:优20例、良14例,优良率达94%。结论胫骨前侧及内侧双钢板联合固定治疗Rüedi-Allgower Ⅲ型Pilon骨折时固定牢靠,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对比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治疗几类常见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3年1月我科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55例颈椎病患者资料,按病情分为4组,其中46例获得随访,用统计学方法对各组术前术后JOA评分结果、椎管矢状径数值进行统计分析,判断并比较手术疗效。结果随访时间10~31个月,平均18个月,患者无死亡,无感染,无再关门等并发症,2例术后早期出现肩部不适感,2例出现硬脊膜损伤脑脊液漏,做相应处理后症状减轻至消失。术后各组JOA评分均有提高,椎管矢状径增加(0.005),各组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扩大了颈椎管的容积,直接减除颈髓神经压迫,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是治疗常见颈椎病较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9.
严力军  廉凯 《解剖与临床》2010,15(2):126-128
目的:评价切开复位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解剖型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66例74足,其中Sanders II型12足,III型37足,IV型25足.应用影像学检查和Maryland评分系统进行结果评价.结果:术后获15.1个月(12~24个月)随访.85%的患者获得关节面的解剖复位,X线测量示单侧跟骨骨折患者跟骨高度恢复为健侧的95.8%.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本组74足跟骨骨折行解剖型跟骨板固定者总优良率为73.0%.结论:切开复位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是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0.
目的比较治疗胸腰椎结核的3种手术方法的利弊,探讨其适应证。方法选择41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行单纯病灶清除术14例,病灶清除加植骨术11例,内固定治疗术16例,了解3种术式的植骨融合率、神经恢复及畸形矫正情况。结果 41例患者经平均随访14.8个月均治愈。内固定组术后下床时间及畸形矫正角度好于另2组,但费用较另2组高,术中出血也较另2组多。结论治疗胸腰椎结核的3种手术方法各有优缺点,三者互为补充,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