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1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47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59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232篇
内科学   12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61篇
特种医学   63篇
外科学   117篇
综合类   457篇
预防医学   174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149篇
  9篇
中国医学   190篇
肿瘤学   3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31.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与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变化,探讨其在SAP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68例AP(其中SAP30例)及30例对照组血清TNF-α和IL-10水平。结果:AP患者血清TNF-α和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发病第1天,SAP患者TNF-α水平明显高于轻症AP患者,而IL-10则在轻症AP患者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TNF-α和IL-10参与了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SAP早期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2.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恶性黑色素瘤术后缺损的疗效。方法 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12例四肢恶性黑色素瘤术后缺损,病灶大小为2.5 cm×2.0 cm~10.0 cm×7.0 cm;术中切取穿支皮瓣范围7.0 cm×6.0 cm~13.0 cm×8.0 cm。结果 12例患者的皮瓣均顺利成活,原发灶创面及供区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12~27个月,其患肢外形良好,活动正常,肿瘤无复发;皮瓣供区仅残留线性瘢痕,膝关节活动正常。结论 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恶性黑色素瘤术后缺损,是较理想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33.
乳腺黏液癌的声像图特点及病理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癌的超声特征及病理学基础.方法对44例乳腺黏液癌的超声与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型:本组28例,超声呈低或等回声,形态规则,边界清,内部回声均质,后方回声增强.病理黏液量多,部分边缘呈膨胀性生长.本组误诊率64%(18/28).混合型:本组16例,超声呈低或等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质,后方回声不增强.病理黏液量少,边缘均呈浸润表现.误诊率19%(3/16).结论单纯型黏液癌类似良性疾病,了解其声像图特点对提高诊断率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34.
玉米紫色植株花色苷色素延缓衰老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玉米紫色植株色素对果蝇寿命、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分析玉米紫色植株色素延缓衰老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12/2005-12于沈阳医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实验室完成。收集10h内羽化未交配的黑腹果蝇6400只,雌雄各半。①果蝇寿命实验:将1600只果蝇按体质量大小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含0.2%,1.0%,5.0%玉米紫色植株色素组,每组雌雄果蝇各200只,雌雄分开饲养。对照组给予普通玉米培养基,含0.2%,1.0%,5.0%玉米紫色植株色素组分别给予含玉米紫色植株色素0.2%,1.0%,5.0%的玉米培养基喂饲,每4d更新1次培养基。每天定时记录果蝇死亡数,直至果蝇全部死亡。计算果蝇平均寿命、半数死亡期和最高寿命穴每组最后死亡的20只果蝇寿命的算数平均数雪。②抗氧化实验:选择果蝇4800只,分组和喂养方法同寿命试验,每组雌雄果蝇各600只。将实验第40天雄性果蝇和第54天雌性果蝇每50mg为一个样本,匀浆,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结果:进入结果分析果蝇数量为6353只,在实验过程中果蝇飞失。①与对照组比较,含0.2%,1.0%,5.0%玉米紫色植株色素组雌雄果蝇寿命均明显延长,含1.0%玉米紫色植株色素组作用明显,其中雌雄果蝇平均寿命分别延长8.7%和12.0%,最高寿命分别延长15.5%和6.2%。各组之间半数死亡天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含1.0%玉米紫色植株色素组雌性果蝇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含5.0%玉米紫色植株色素组眼(48.976±5.651,37.674±11.819,41.025±7.902)μkat/g(P<0.01)演,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含5.0%玉米紫色植株色素组眼(34.9±5.2,40.9±6.3,40.6±5.9)nmol/g(P<0.01)演。含1.0%玉米紫色植株色素组雄性果蝇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眼(50.743±7.602,44.058±6.551)μkat/g(P<0.05)演,而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眼(34.9±5.2,40.9±6.3)nmol/g(P<0.05)演。结论:玉米紫色植株色素能延长果蝇寿命,提高果蝇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其中含1.0%玉米紫色植株色素组表现最为显著。其延缓衰老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抗氧化和促进自由基清除的能力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35.
目的:探讨血清肺炎衣原体IgA,IgG抗体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①于1999-07/2001—12从北票市在册的500名中小学教师中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6例为患者组,男26例,女30例:从该人群中随机抽取年龄、性别与病例组相匹配的健康者35人为对照组,男17人,女为18人。纳入对象均知情同意。②在对象入组时完成自拟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特征、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家族史等)的一般性调查;同时测量血压、身高、体质量等。③血清肺炎衣原体IgA,IgG抗体的测定采用酶联免疫试验试剂盒。标本的肺炎衣原体抗体水平用酶联免疫单位表示。IgA抗体酶联免疫单位值计算公式为:酶联免疫单位标本=[(A标本-A空白)/(A阴性-A空白)]&;#215;30,(A为吸光度值),酶联免疫单位≤12判定为阴性;酶联免疫单位〉12判定为阳性。IgG抗体酶联免疫单位值的计算公式为酶联免疫单位标本=[(A标本-A空白)/(A阴性-A空白)]&;#215;130,酶联免疫单位≤45为阴性,酶联免疫单位〉45为阳性。IgA抗体阳性,判定为慢性感染;IgG抗体阳性,判定为既往感染。④计量、计数资料差异性测定采用t检验,X^2检验,原发性高血压与其相关因素的不同水平之间的关联采用单因素分析;以有无原发性高血压为应变量,以性别,年龄,IgA,IgG的酶联免疫单位值,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家族史和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的水平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6例,健康者35人均进入结果分析并完成调查。①患者组和对照组肺炎衣原体IgA抗体的酶联免疫单位均值差异不明显(54.083&;#177;42.684,62.799&;#177;48.533,P〉0.05);而对照组IgG抗体的酶联免疫单位均值明显高于患者组(105.804&;#177;63.054,72.641&;#177;64.277,t=2.412,P〈0.05)。②患者组和对照组IgG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73.2%和94.3%,OR=0.166(95%CI:0.035-0.777)。③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各相关因素中,IgG抗体的阳性率在两组间差异明显(OR=0.166,P〈0.05)。④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肺炎衣原体IgG抗体的酶联免疫单位均值水平可能为原发性高血压的保护因素(OR=0.992)。IgA抗体的酶联免疫单位水平没有进入模型。结论:肺炎衣原体的既往感染,IgG抗体阳性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生的一种保护因素,而其IgA抗体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关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6.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初发脑梗死相关性初探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 (HP)感染、HP的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阳性菌株感染和血清HP特异性抗体IgG(HP IgG)的浓度与初发脑梗死的关系。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 1∶1配对研究方式 ,对 5 0例患者 (观察组 )和对照组的血清标本行HP IgG定性和定量检查及HPCagA抗体IgG(HPCagA IgG)的定性检查 ,同时检测C 反应蛋白浓度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HP IgG和HPCagA IgG的阳性率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82 7和P =0 .6 70 )。观察组HP IgG浓度高于对照组 (P =0 .0 18)。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单发病灶、单侧脑组织病灶、中型和重型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患者的HP IgG浓度均高于对照组 (依次为P =0 .0 34、P =0 .0 2 0、P =0 .0 0 1、P =0 .0 0 1) ;观察组 4 8% ,对照组 2 6 %HP IgG浓度 >10 0U/ml,两者之间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χ2 =4 .4 81,P =0 .0 34,OR =2 .375 ,95 %CI 1.0 6 6~5 .2 91) ;HP IgG浓度与C 反应蛋白浓度正相关 (r =0 .334,P =0 .0 18) ,与脑梗死发病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正相关 (r=0 .4 2 7,P =0 .0 0 2 )。结论HP感染率、HPCagA阳性菌株感染率与脑梗死发病无相关性。HP IgG浓度 >10 0U/ml时与脑梗死发病相关。HP IgG浓度与C 反应蛋白浓度正相关 ,与脑梗死发病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7.
卡巴拉汀对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卡巴拉汀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 来自门诊和住院的血管性痴呆病人 4 6例 ,均符合NINDS AIREN的诊断标准。治疗组口服卡巴拉汀 (艾斯能 ) 3~ 6mg/日 ,对照组口服脑复康 0 8tid或银杏制剂 80mgtid ,为期 12周。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 (MMSE)、AD评估量表———认知分量表(ADAS Cog)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完成 18例 ,12周时与治疗前比较病人的MMSE、ADAS Cog ,均有显著性改善 (P <0 0 5 )。无严重副作用发生。对照组 2 3例 ,治疗前后比较MMSE、ADAS Cog ,无显著性改变。结论 卡巴拉汀可以改善血管性痴呆病人的认知功能 ,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138.
目的:探讨膳食大豆蛋白摄入的不同剂量和时程对高血浆胆固醇模型大鼠血清胆固醇及有关血脂指标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2/05在沈阳医学院预防医学系进行,用含50g/kg猪油,10g/kg胆固醇和2.5g/kg胆盐的高脂饲料喂饲健康Wistar雄性大鼠,经2周诱发高血浆胆固醇以后,测血清总胆固醇,总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然后,按体质量和血清胆固醇浓度均衡的原则,将36只动物随机分为4组,分别喂饲含有200g/k大豆蛋白、200g/kg酪蛋白、300g/kg大豆蛋白和300g/k酪蛋白的纯合成高脂饲料,并于实验第4周和第8周结束时采血,测定指标同前。实验结果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经2周诱导高血脂后,实验模型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为(4.55&;#177;1.25)mmol/L(n=36),而喂饲正常饲料的阴性对照鼠仅为(2.30&;#177;0.18)mmol/L(n=8),升高了近2倍。又经4周喂饲含有处理因素的饲料后,200g/k异大豆蛋白组、200g/kg酪蛋白组、300g/k异大豆蛋白组和300g/kg酪蛋白组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分别为(2.51&;#177;0.31),(3.45&;#177;0.67),(2.59&;#177;0.22),(3.67&;#177;0.8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1.21&;#177;0.16),(1.67&;#177;0.32).(1.25&;#177;0.10).(1.78&;#177;0.43)mmol/L,与同水平酪蛋白组相比,大豆蛋白组动物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极显著降低(P&;lt;0.01)。继续喂饲上述饲料4周后,各组动物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分另Ⅱ为(3.08&;#177;0.56,4.16&;#177;1.50,3.31&;#177;0.78,4.46&;#177;0.9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1.46&;#177;0.27.1.99&;#177;0.73,1.58&;#177;0.39.2.14&;#177;0.47)mmol/L,与同水平酪蛋白组相比,大豆蛋白组动物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显著降低(P&;lt;0.05)。实验期间各组动物血清总三酰甘油水平不受大豆蛋白摄入的影响。结论:同摄入酪蛋白相比,膳食大豆蛋白可显著降低高血浆胆固醇模型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且摄入时程的长短对其作用影响不大。大豆蛋白摄入对血清总三酰甘油浓度无作用,摄入含200g/kg或300g/kg大豆蛋白饲料的降血清胆固醇作用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39.
背景:多项实验表明同酪蛋白相比,大豆蛋白在动物包括人体内可以降低血浆胆固醇浓度,但其作用途径尚未阐明。 目的:探讨摄人大豆蛋白后,人体血浆胆固醇浓度降低的可能作用途径。 设计:观察对比实验。 单位:沈阳医学院预防医学系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 对象:实验于2002-03/05在沈阳医学院预防医学系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室完成。选择沈阳医学院健康大学生加名,男女各半,均自愿参加实验,并得到签名的书面同意书。年龄(21&;#177;1)岁,体质量指数为(22.3&;#177;3.0)kg/m^2,血浆总胆固醇浓度在正常范围。将实验对象分为两组,既酪蛋白组和大豆蛋白组.每组10名。 方法:依据中国营养学会1999年制定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和学生餐厅食谱编制基础膳食食谱。在摄人相同基础膳食的基础上,酪蛋白组和大豆蛋白组每人摄人酪蛋白和大豆蛋白30g/d。共摄人14d。在实验开始和结束时,测量两组实验对象的体质量,并采血测定血浆总胆固醇浓度;在实验结束前3d,收集每人的粪便,测定粪钙、磷、镁、脂类和胆汁酸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 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实验对象实验期间血浆总胆固醇浓度。②两组实验对象实验期间粪钙、磷、镁、脂类和胆汁酸排出量及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 结果:大豆蛋白组1名实验对象由于交通事故退出实验,酪蛋白组1名实验对象因对酪蛋白不耐受退出实验。两组均有9名实验对象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实验对象实验期间血浆总胆固醇浓度比较:与实验开始时相比,实验14d后酪蛋白组血浆总胆固醇浓度升高了11%[(3.7&;#177;0.47,4.1&;#177;0.61)mmol/L(Z=-2.668,P〈0.01)],而大豆蛋白组仅升高了6%(P〉0.05)。②两组实验对象实验期间粪钙、磷、镁、脂类和胆汁酸排出量比较:同酪蛋白组相比,大豆蛋白组的粪钙、磷和镁的排出量均明显增加,分别增加了60.3%,44.1%和55.0%(P〈0.05~0.01);粪脂类和胆汁酸分别增加了33.6%和45.3%。③相关和回归分析:粪胆汁酸排出量同粪钙、磷、镁和脂类排出量呈显著正相关(t=3.173,3.448,2.411,2.122,P〈0.05)。 结论:大豆蛋白降低人体血浆胆固醇浓度的可能途径是增加了粪钙、磷、镁和胆汁酸的排出量。  相似文献   
140.
头孢唑啉致剥脱性皮炎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性。62岁,木工。右眼眶上方严重创伤。清创处理后保留玻璃体,用头孢唑啉钠静点。在用药的第5天患者自感胸前区及背部瘙痒,第7天上述症状波及余身(包括头面部及手足末梢部位),背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