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59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 探索采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对接受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术前评估,确定髋臼大小、骨缺损程度,并在此基础上辅助手术设计、假体选择及骨缺损修复.方法 2011年3月至10月,共10例(13髋)CroweⅣ型高位脱位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接受THA治疗.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2~74岁,平均42岁.所有患者术前行髋关节三维CT扫描,然后将扫描数据输入Superlmage软件重建骨盆及髋臼.重建后在不同角度精确评估真臼位置,测量真臼大小及前后柱厚度,评估骨缺损程度;将髋臼试模、骨缺损修复材料(钽金属垫块)按1:1大小扫描输入计算机系统,进行术前模拟安放,确定髋臼假体大小、安放位置;髋臼假体安放后评估遗留的骨缺损,确定骨缺损修复材料,进行骨缺损修复模拟测试.结果 9例(12髋)术中实际安放髋臼假体型号与术前计算机辅助设计一致,1例(1髋)假体型号较术前设计大一号.所有患者髋臼安放位置与术前计划一致,均安放于真臼.髋臼骨缺损修复按术前设计:4髋因髋臼顶部骨缺损明显(臼顶部骨性覆盖<70%),采用钽金属垫块修复骨缺损,以增强髋臼的稳定性;7髋采用Harris法自体股骨头植骨修复骨缺损;2髋髋臼杯植入后臼顶覆盖可,术中未植骨.结论 对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者行计算机辅助下THA术前设计,有助于术前精确评估真臼发育情况、大小及髋臼骨缺损,提高手术治疗精确性.  相似文献   
32.
对疾病进行分期的目的是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疾病的预后.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多种分期方法,但是目前还没有统一标准的、大家公认的一种分期方法.最早的Ficat和Arlet[1,2]依据X线表现和骨功能的评价基础上提出的四期分期法,该分型系统包括骨内静脉造影和对骨内压的测量.其它分期方法包括Marcus[3]分期,ARCO[4]分期,日本骨坏死研究学会分期[5],Sternberg[6]分期,Hungerford和Lennox分期等.以上各种分期各有优缺点,但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没有涉及坏死骨的范围和部位.随着MRI的应用和发展,MRI已经作为一种股骨头坏死早期检查的非常灵敏的方法,早期发现和诊断股骨头坏死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达99%[7].……  相似文献   
33.
感染后髋关节的初次人工关节置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髋关节感染治愈后常南于长期的骨、软组织结构的异常使关节发育不良,股骨近端上移。解剖结构异常还包括由于周围软组织挛缩而继发的神经、血管走行异常、髋关节中心异常、双下肢不等长、小髋臼以及股骨髓腔狭窄、股骨颈前倾角增大。此类患者绝大多数年龄小于50岁,全髋关节置换有较高的并发症和翻修率。该类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对于骨科医生来说是一种挑战。  相似文献   
34.
目的 系统评价全髋置换术(THA)与全髋表面置换术(THRA)治疗骨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2012年3期)、EMbase、PLoS、美国国立卫生院临床试验库、澳大利亚国家关节置换注册网、英国国家关节注册网、英国骨科协会网(BOA)、加拿大骨科协会网(COA)、美国骨科医师学会网(AAOS)、德国医疗文档和信息学会网(DIMDI)和CBM等数据库,全面收集THA与THRA治疗骨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2年11月,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6个RCT(涉及10篇文献),共518例患者,其中全髋置换术259例,全髋表面置换术259例.8篇文献偏倚风险为中等,2篇文献偏倚风险为低.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早期,THA与THRA相比,THA为患者带来更大的股骨偏心距改善;但两组患者在Merle d'Aubigné Postel评分、WOMAC评分、UCLA评分、SF-36生活质量量表、步速、步幅、步行节律、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程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现有证据显示,THA手术改善患者股骨偏心距的效果较THRA更好,两种术式在其他指标方面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5.
目的通过与四川成都地区正常儿童手部X线片对比分析,了解四川阿坝州壤塘县地区儿童大骨节病发病情况及特点。方法选取4~16岁阿坝壤塘南木达乡异地育人学校学生与成都地区正常儿童对比分析。全部儿童进行双手X线摄片,X线片由来自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影像科、风湿免疫科及小儿外科共10人组成的阅片专家组共同判读。结果壤塘县儿童手部X线片显示锥形骨骺及异常改变多,14.6%的儿童出现食指、中指、环指近、中节多发、对称的异常改变,成都地区儿童未发现。结论说明在政府积极干预下,一方面壤塘县大骨节病表现非典型化,另一方面,其致病因子依然存在。探索大骨节病致病机理,寻求早预防,早诊断的方法,依然是我国骨科和地病学者需共同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围手术期血液管理策略在我科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实践及成效.方法:全面分析总结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开展的血液管理策略,并分析取得的相关成效.结果:目前我科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液管理策略主要包括:术前优化造血及治疗贫血、术中减少出血及术后治疗贫血及合理输血.其中术前包括患者贫血原因筛查及治疗等;术中包括优化手术操作技术、控制性降压、氨甲环酸使用及血液回输等;术后包括冰敷和加压包扎、氨甲环酸使用,贫血纠正,合理输血等.通过以上管理策略的实施,我科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血红蛋白水平得到持续提升,输血率明显降低,节约大量血源.目前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输血率已降至0.8%以下,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结论:我科髋、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血液管理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骨科手术围手术期血液管理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在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氨甲环酸不同使用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3年2至5月150例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女性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0例。分别在关闭切口前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0 mg/kg(单次使用组);关闭切口前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0 mg/kg、术后3 h再次按该剂量重复使用(重复使用组);不使用氨甲环酸(对照组)。比较三组引流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不同时间血红蛋白、输血患者比例、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引流量(447.2±101.9) ml,大于单次使用组(273.6±99.6) ml和重复使用组(168.5±80.8)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总失血量(1 100.8±288.3) ml,大于单次使用组(959.1±291.7) ml和重复使用组(818.7±206.9)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隐性失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第1、3、5天的血红蛋白均低于单次使用组和重复使用组,重复使用组均高于单次使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输血患者比例分别为8.0%(4/50)、6.0%(3/50)和22.0%(11/50),对照组高于单次使用组和重复使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90 d内均未出现症状性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关闭切口前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0 mg/kg能有效减少围手术期失血量和降低输血患者比例,术后3 h重复使用能进一步减少失血量,但不能进一步降低输血患者比例。使用氨甲环酸不增加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38.
目的了解四川省部分地区汉族中老年人骨关节炎(OA)患病率及患病特点;比较不同地区骨关节炎(OA)的患病率,进一步了解与OA发病有关的危险因素,为该病的早期干预及预防保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照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四川省部分市县(乐山、雅安、绵阳)农村及城市当地常住居民进行调查。对被抽到的居委会(村委会)所有40岁以上男女人群900人进行问卷调查、专科体检和摄X线片。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OA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抽样调查共900人,获得完整资料843人。90%居民OA知识匮乏。放射学OA患病率58.96%;临床OA患病率42.0%,其中颈部20.6%,腰部24.8%,膝部11.7%,手部3.9%。城市颈椎患病率高于农村(χ2=7.79,P=0.005),而腰椎患病率低于农村(χ2=9.05,P=0.003),女性膝部和手部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χ2=8.30,P=0.004;χ2=4.29,P=0.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绝经后女性患病率较同年龄其他人群显著增高(χ2=49.47,P0.001)。人群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明显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OA的患病率明显增高。结论四川省部分地区汉族中老年人OA患病率同国内其他地区水平相当。年龄、性别、城乡﹑高血压病、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和骨质疏松等因素影响OA的患病率。普通居民的OA知识匮乏,应加强OA知识的普及与正确锻炼方式的宣教。  相似文献   
39.
目的回顾性分析华西医院骨科收治的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微生物培养及药敏等数据,比较急性、迟发性及慢性感染病原菌构成与耐药性的特征,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骨科自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收治的初次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病例的相关资料,共146例患者,其中男性77例,女性69例;年龄29~89岁,平均(57.37±14.74)岁。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假体周围感染111例,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假体周围感染35例。根据感染持续时间划分为急性、迟发性及慢性感染三组,其中急性、迟发性及慢性感染分别为19例,20例,107例。统计各组的培养阳性率、病原菌构成与耐药率,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革兰阳性菌是各个类型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在急性、迟发性、慢性感染中分别占57.89%、60.00%及54.21%,以表皮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最高。革兰阴性菌所致感染以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大肠埃希菌为主。病原菌对利福平、利奈唑胺、呋喃妥因、替加环素及万古霉素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对庆大霉素、克林霉素、β-内酰胺类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迟发性与慢性感染的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急性感染的病原菌。二期翻修是主要的手术方式,占89.72%,扩创保留假体与一期翻修分别占5.48%和4.79%。结论假体周围感染的病原菌谱广且复杂,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其中以葡萄球菌占比最高,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且耐药率随感染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抗感染方案及手术方式的制定应个体化,充分评估,准确把握各种术式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40.
目的 研究I型胶原α1链(COL I Al)基因-1997G→T突变对成骨细胞生物学性能的影响,初步探讨COL I Al基因-1997G/T多态性影响骨矿物密度(BMD)的病理机制.方法 取行髋、膝关节置换患者的松质骨原代培养成骨细胞,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成骨细胞进行基因型鉴定,筛选出GG、GT、TT三个基因型的细胞株,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检测COL I Al mRNA表达量;ELISA法测其合成I型胶原的量;并测成骨细胞增殖率、骨碱性磷酸酶(BALP)的活性、细胞基质钙含量以及钙结节数量.结果 成功筛选出GG、GT、TT三个基因型的成骨细胞株.TT型成骨细胞的COL I Al mRNA表达量、I型胶原含量、细胞基质钙含量以及钙结节数量均低于GG、GT型(P<0.01),GT型与GG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细胞增殖率、BALP活性三个基因型的成骨细胞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L I Al基因-1997G→T突变可减少成骨细胞COL I Al mRNA表达量、I型胶原的含量、细胞基质钙含量以及钙结节数量.TT型成骨细胞I型胶原合成的减少导致细胞外基质减少,钙质沉着部位不足可能是-1997G/T患者BMD降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