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6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瑞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在老年患者全麻中的镇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TCI对老年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腹部手术的全麻患者40例,年龄61~72岁,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瑞芬太尼5ng/ml麻醉诱导,4 ng/ml麻醉维持,缝皮时PCIA;B组:瑞芬太尼2 ng/ml复合舒芬太尼麻醉诱导和维持,缝皮时PCIA.于麻醉诱导前(T1)、插管前即刻(T2)、插管后1 min(T3)、5 min(T4)、进腹时(T5)和拔管后1 min(T6)、5 min(T7)记录患者的HR、MAP和SpO2值.并于T1、T3、T6和术后6(T8)、12(T9)、24 h(T10)时测定血浆NE和E浓度.记录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的调控次数、术毕停药后睁眼及拔管时间、拔管后RS、OAA/S和VAS评分以及术后24 h镇痛药用量.结果 与T1时比较,两组患者T2时MAP明显下降、HR明显减慢(P<0.01),A组T3、T5~T7时,B组T3和T6时HR明显增快,A组T3、T6和T7时MAP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两组血浆NE和E浓度在T3、T6时明显上升(P<0.01),T9、T10时明显下降(P<0.05或P< 0.01).与A组比较,B组T3和T6时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血浆NE和E浓度在T6、T8和T9时明显降低(P<0.05),术中循环波动调控次数明显减少(P<0.01),拔管后RS评分和T8~T9时VAS评分明显降低(P<0.01或P<0.05),术后24 h镇痛药用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 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联合应用于老年患者,能减轻瑞芬太尼导致的术后急性疼痛,减少围术期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快通道麻醉围拔管期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单纯小儿房室缺修补手术者60例,随机分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L组)和石蜡油组(C组),每组30例。观察并记录诱导前、拔管前、拔管即刻、拔管后1、3、5minSBP、DBP和HR,记录术毕至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清醒时间以及拔管时呛咳、躁动、屏气及术后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麻醉药物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各时点L组SBP、DBP降低、HR减慢(P<0.05),呛咳、屏气及躁动、术后咽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有效抑制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快通道麻醉时气管拔管反应,有利于维护麻醉苏醒期间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和减少呼吸并发症。  相似文献   
54.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CPB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脑损伤的影响 方法 择期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43~64岁,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20):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麻醉诱导前D组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6 μg/kg(15 min内),随后以0.2 μg·kg-1·h-1速率输注至术毕,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CPB开始前(T1)、升主动脉开放(T2)、CPB结束(T3)及术后6 h(T4)时抽取桡动脉和颈静脉球部血样行血气分析,计算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脑氧摄取率(CERO2),于T1-4及术后 24 h(T5)时测定预内静脉球部血浆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浓度.结果 与C组比较,D组T2,3时SjvO2升高,Da-jvO2和CERO2降低,T2-4时血浆S-100β蛋白和NSE浓度降低(P<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降低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脑氧代谢率,减轻脑损伤.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phosphocreatine,PCr)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磷酸肌酸后处理组(PCr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PCr组和IR组于再灌注即刻分别静脉注射PCr 180mg/kg和等量生理盐水。再灌注24后行头颅核磁共振和神经体征缺失评分;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测定脑组织梗死体积及血浆丙二醛(MDA)、4-羟基壬烯醛(4-HNE)浓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皮质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N)以及促凋亡基因caspase-3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双染色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及碘化丙啶(PI),NeuN及caspase-3测定神经元凋亡指数。结果与IR组比较,PCr组大鼠神经体征缺失评分、脑梗死体积及血浆MDA和4-HNE均明显降低(P0.05);皮质NeuN表达明显增加,caspase-3表达明显降低,神经元凋亡指数明显下降(P0.05)。结论磷酸肌酸后处理可缩小脑缺血-再灌注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及caspase-3途径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不同靶控浓度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颈椎手术麻醉经鼻清醒气管插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临床适宜的瑞芬太尼靶控浓度。方法选择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颈椎手术患者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18~68岁,ASAⅠ或Ⅱ级,按瑞芬太尼靶控浓度不同随机分为三组:A组:瑞芬太尼1.5ng/ml,B组:瑞芬太尼2.0ng/ml,C组:瑞芬太尼2.5ng/ml。三组患者均给予右美托咪定1μg/kg。观察并记录入手术室时(T_1)、插管前(T_2)、气管导管过鼻咽即刻(T_3)、气管导管过声门即刻(T_4)、导管套囊充气即刻(T_5)、导管进入气管后1min(T_6)的MAP、HR、SpO_2、RR;并记录插管时间、插管一次成功率、患者插管过程中呛咳、肢体运动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和知晓情况。结果与T_1时比较,T_3~T_5时A组MA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B组、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_1时比较,T_4~T_6时C组SpO_2明显下降(P0.05),T_3~T_6时C组RR明显减慢(P0.05),A组、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呛咳、肢体运动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A组、B组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 2.0ng/ml靶控浓度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能有效抑制插管时的应激反应,减少呼吸抑制发生,适合用于颈椎手术患者电子插管软镜引导经鼻清醒插管。  相似文献   
57.
目的比较Supreme喉罩和i-gel喉罩用于俯卧位腰椎手术患者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择期行俯卧位腰椎手术患者2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32例。麻醉诱导后S组和I组分别置入Supreme喉罩和i-gel喉罩。记录喉罩置入次数、置入时间;记录仰卧位和俯卧位时的通气质量、气道峰压、气道密封压,并采用纤支镜观察喉罩位置,行喉罩对位分级;记录喉罩血染的发生情况;记录喉罩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I组有1例患者于仰卧位时3次置入喉罩均失败,被排除。两组患者置入喉罩型号、置入时间、仰卧位和俯卧位气道峰压和纤支镜评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S组比较,I组喉罩尝试置入次数明显增多,俯卧位通气质量明显升高,俯卧位和仰卧位气道密封压明显升高(P0.01或P0.05)。两组患者喉罩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俯卧位腰椎手术患者气道管理中,相比Supreme喉罩,i-gel喉罩置入难度较大,但具有更高的气道密封压。  相似文献   
58.
康芳  李燕 《工企医刊》2005,18(1):76-77
对于手术后的病人,传统的理论观念认为:应绝对卧床休息。认为这样可以减少刀口出血,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以利于早期康复。但对于一些腹部手术,如“阑尾炎”、“肠梗阻”、“肠瘘”、“胃大部切除术”等病人,则应鼓励和协助其尽早下床活动,这是对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的一个关键措施。这时护士应说服病人,打消种种顾虑,向其说明早期下床活动对身体的益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9.
60.
目的探讨七氟醚抑制帕金森病(PD)患者切皮时肾上腺素能反应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_(BAR))。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择期行脑深部刺激器植入术患者21例,男10例,女11例,年龄40~64岁,BMI 18~30 kg/m~2,ASAⅠ—Ⅲ级。采用吸入8%七氟醚进行麻醉诱导,喉罩置入后调整呼气末七氟醚浓度(C_(ET)Sev)至预设水平。采用序贯法测定七氟醚MAC_(BAR)。第1例患者C_(ET)Sev调整至3%,稳定后15 min切开锁骨下皮肤。将切皮前3、1 min HR和MAP的平均值记录为基础值,将切皮后1、3 min HR和MAP的平均值记录为变化值,若HR或MAP升高幅度超过基础值的20%则定义为肾上腺素能反应阳性。若切皮时肾上腺素能反应为阳性,下一例采用高一级浓度,否则采用低一级浓度,浓度梯度为0.2%。当出现7个"阳性反应-阴性反应"的转折点时停止试验。采用概率回归法计算七氟醚MAC_(BAR)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肾上腺素能反应阳性的患者MAP变化值明显高于肾上腺素能反应阴性的患者(P0.05)。通过概率回归法算得PD患者切皮时七氟醚MAC_(BAR)为2.11%(95%CI 1.94%~2.27%)。结论七氟醚抑制帕金森病患者切皮时肾上腺素能反应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为2.11%(95%CI 1.94%~2.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