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6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汪树东  李娟  康芳  方才 《江苏医药》2013,39(8):905-90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Dex)对全麻患者气管拔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行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术前泵注Dex 0.6μg/kg(A组)或等量生理盐水(B组)。观察麻醉前(T0)、拔管前1min(T1)、拔管即刻(T2)、拔管后5min(T3)和10min(T4)的MAP、HR、麻醉深度指数(CSI)和SpO2的变化,并测定各时点颈内静脉血中葡萄糖(BG)和皮质醇(Cor)浓度,记录患者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呛咳评分、拔管后警觉镇静(OAA/S)评分、词语等级镇痛评分(VRS)和术后躁动评分。结果与B组相比,T1-T3时A组拔管后MAP和HR明显降低(P<0.05),T1-T4时A组BG、Cor明显降低(P<0.05);两组CIS值在各时点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B组相比,A组拔管期呛咳发生率和呛咳评分明显降低,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躁动评分和VRS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Dex可有效减轻全麻患者气管拔管期应激反应,稳定循环功能。  相似文献   
42.
方军  康芳  潘建辉  李娟 《临床麻醉学杂志》2019,35(10):1040-1040
<正>患者,男,83岁,150 cm,45 kg,ASA Ⅲ级,心功能NYHA 2级。患者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自觉剑突下隐痛,持续约数小时,休息后未见明显好转,但改变体位后症状略有好转。患者因"胸部不适"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双肺呼吸音稍粗,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杂音,HR 82次/分,BP 139/89 mmHg,RR 12次/分,体温36.2 ℃。患者否认既往高血压、糖尿病史。入院诊断:心包囊肿。拟施手术:正中切口开胸直视下心包囊  相似文献   
43.
目的 评价盐酸戊乙奎醚复合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年龄33~64岁,体重47~81 kg,性别不限,ASA分级Ⅱ或Ⅲ级,心功能分级Ⅱ或Ⅲ级,随机分为4组(n=15):对照组(C组)、乌司他丁组(U组)、盐酸戊乙奎醚组(P组)和盐酸戊乙奎醚复合乌司他丁组(PU组).CPB结束后30 min时,C组将PEEP增至8 cm H2O;U组、P组和PU组分别静脉注射乌司他丁2万U/kg、盐酸戊乙奎醚0.05 mg/kg、盐酸戊乙奎醚0.05 mg/kg和乌司他丁2万U/kg,然后将PEEP增至8 cm H2O.于CPB结束后30 min、3、6 h、术后12和24 h时,测定PaO2,计算氧合指数;于上述时点记录气道峰压和气道平台压,计算肺顺应性;于上述各时点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IL-6、IL-8及IL-10的浓度;于CPB结束后6 h和术后12、24 h时行肺损伤评分.结果 与C组比较,U组、P组和PU组氧合指数和肺顺应性升高,肺损伤评分降低(P<0.05或0.01);与U组和P组比较,PU组氧合指数和顺应性升高,肺损伤评分降低(P<0.05).与C组比较,U组、P组和PU组血清TNF-α、IL-6和IL-8的浓度降低,IL-10浓度升高(P<0.05或0.01);与U组和P组比较,PU组血清TNF-α、IL-6和IL-8的浓度降低,IL-10浓度升高(P<0.05).U组和P组间上述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复合乌司他丁可减轻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4.
不同剂量及途径应用长托宁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及途径应用长托宁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160例择期全麻手术病人,根据麻醉前用药均分为8组:Ⅰ组肌注长托宁0.5mg;Ⅱ组肌注长托宁1.0mg;Ⅲ组肌注阿托品0.5mg;Ⅳ组肌注东莨菪碱0.3mg;Ⅴ组静注长托宁1.0mg;Ⅵ组静注阿托品0.5mg;Ⅶ组静注东莨菪碱0.3mg;Ⅷ组静注生理盐水1.0ml。观察用药前、后30分钟心率、血压、口干、术中从气道吸引出分泌物、以及药物副作用等情况。结果Ⅰ~Ⅳ各组药物肌注后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Ⅲ组肌注阿托品后心率稍有升高(P<0.05)。Ⅵ、Ⅶ组静注阿托品、东莨菪碱后心率、血压升高(P<0.01),但Ⅴ组静注长托宁后心率、血压无明显变化。Ⅰ~Ⅶ各组药物肌注或静注后口干明显,与Ⅷ组相比,P<0.01。Ⅰ、Ⅲ、Ⅳ、Ⅵ、Ⅶ组术中、术毕拔管时从口腔、气管内吸引出分泌物量与Ⅷ组相比,P<0.05;而Ⅱ、Ⅴ组与Ⅷ组相比,P<0.01。未发现有关长托宁的药物副作用。结论临床剂量长托宁(1.0mg疗效更佳)具有明显抑制气道腺体分泌作用,且对心率无影响,应用范围广,毒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45.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对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患者术后早期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颈前路手术的颈椎病患者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18~70岁,BMI 18.5~29.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组(S组)和全麻组(C组),每组30例。S组在全麻诱导前实施超声引导下右侧颈浅丛神经阻滞,注入0.375%罗哌卡因15 ml;C组不行神经阻滞。两组均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3 mg/kg、舒芬太尼0.4μg/kg、罗库溴铵0.6 mg/kg进行麻醉诱导,麻醉维持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术中维持BIS值40~60。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 d采用QoR-40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记录术中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补救镇痛情况,术后恶心呕吐、咽喉痛、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不良反应及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S组术后1 d的QoR-40总评分及身体舒适度、情绪状态、心理支持、疼痛评分明显提高(P<0.05),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补救镇痛率、术后恶心呕吐和吞咽困难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丙泊酚用量、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咽喉痛和声音嘶哑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未出现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有利于提高患者早期康复质量。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全凭静脉麻醉时以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及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联合调控麻醉深度与患者应激反应指标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拟在气管内麻醉下行择期胃大部切除手术的成年患者4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20)和麻醉深度调控组(M组,n=20)。所有患者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麻醉深度控制目标:C组为维持患者血压和心率波动在各自基础值的±20%之内,M组维持AAI.值15~30、BIS值40~55。于麻醉前(T0)、气管插管后(T1)、切皮时(T2)、胃肠吻合时(T3)、关腹前(T4),气管拔管后(T5)分别记录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BIS、AAI值并抽取桡动脉血测定血糖、皮质醇水平。记录术中患者有无体动反应、手术时间、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中血管活性药使用情况及术后有无术中知晓及其他麻醉并发症。结果 M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缩短,血管活性药使用多(P<0.05)。C组切皮时血压、心率升高(P<0.05)。C组血糖T2、T3时与基础值及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醇T2、T3、T4、T5时与基础值及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有1例患者发生术中知晓。结论 BIS、AAI与麻醉深度及应激反应指标之间有良好相关性,联合监测能指导麻醉深度调控,减少过度应激。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评价ProSeal喉罩在静-吸复合麻醉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择期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喉罩组(L组)和气管插管组(T组).麻醉诱导后,L组插入喉罩,T组给予罗库溴铵后气管插管.两组均吸入七氟醚及微量泵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记录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后即刻(T2)、手术结束时(T3)、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即刻(T4)的SBP、DBP、HR;记录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呛咳、咽痛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麻醉药用量.结果 L组围术期血液动力学平稳,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较T组少(P<0.05),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咽痛发生率低.结论 ProSeal喉罩通气操作简单、刺激小、通气T靠,复合应用静-吸复合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苏醒快,且不良反应少,其效果优于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48.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术中影响听觉诱发电位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骏  方才  王瑞明  康芳  王瑞婷 《安徽医药》2009,13(7):774-776
目的听觉诱发电位(AEP)应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探讨体外循环(CPB)中可能影响AEP的因素。方法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20例,咪唑安定、乙咪酯、芬太尼、罗库溴铵诱导气管插管,靶控输注(TCI)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设立麻醉与体外循环前后14个观察点,采用自身对照观察AEP变化和CPB时灌注流量(AQ)、灌注压(PP)、中心静脉压(CVP)、鼻咽温(Temp1)、直肠温(Temp2)对AEP的影响。术后访视病人。结果麻醉诱导后AEP迅速下降(P〈0.01),切皮、锯胸骨、主动脉插管及转机前AEP升高(P〈0.05)。CPB期间,AEP降低并与心脏停搏鼻温最低时达谷值(P〈0.05)。恢复循环后AEP值上升,停机时恢复CPB前水平(P〈0.05)。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AEP能及时准确的反映体外手术各时期的麻醉镇静深度变化,有效预防术中知晓。CPB期间,低温、低灌注压对AEP抑制明显。  相似文献   
49.
探讨术前咀嚼口香糖对双腔支气管插管术后咽喉痛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咀嚼口香糖组患者术后1、6和24 h咽喉痛及声音嘶哑发生率降低,咽喉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降低.术前咀嚼口香糖可减轻双腔支气管插管术后咽喉痛.  相似文献   
50.
耿擎天  康芳 《安徽医药》2011,15(8):1032-1034
面罩通气是临床麻醉及危重病人急救期间气道管理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在面罩通气期间往往会遇到某些意想不到的通气困难,这将关乎患者预后。鉴于气道管理中出现困难面罩通气是一种非常紧急和棘手的状态,若能预先准确评估及全面掌握其处理原则,可大大提高患者生存率。本文现就困难面罩通气的概念界定、预测、处理及特殊情况下困难面罩通气的应对作一综述。关键词:困难面罩通气;急救医学;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