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基因组异常检测的价值。方法选择针对5、7、8和20号染色体的不同探针组合对50例 MDS 患者骨髓进行 FISH 检测,分析其分子遗传学异常,比较与常规染色体检查的相关性。结果50例 MDS 患者骨髓标本结果总共检出32例(64%)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核型分析的异常检出率为46%(23/50),FISH 的阳性率为62%(31/50),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08)。结论FISH 方法是筛查 MDS 患者常见染色体异常的有力细胞遗传学工具,能敏感地检测出小克隆异常,是常规核型分析法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32.
目的: 建立一种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DHPLC)相对定量检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Fms样酪氨酸激酶3( FLT3 )基因的内部串联重复(ITD)突变的方法。方法: 根据 FLT3 -ITD突变基因多位于14外显子而设计引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特异性扩增121例AML患者 FLT3 -ITD突变基因,再用DHPLC技术相对定量检测 FLT3 -ITD等位基因突变的情况;与毛细管电泳法(CE)检测突变的结果对比进行该方法的有效性检验;最后与121例样品PCR扩增产物的测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经DHPLC分析后均能得到特征性的洗脱峰。121例样本中检测到 FLT3 -ITD突变阳性的样本13例,总阳性率为10.7%,阳性突变等位基因的比例不一,分布范围中位数为34.5%(11.4%-80.2%),为21-87 bp单个插入片段。阳性率和突变比例与CE方法检测结果相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并与121例样本 FLT3 -ITD扩增PCR产物基因测序结果一致。结论: 成功建立了一种应用DHPLC相对定量检测AML患者 FLT3 -ITD基因突变的方法。  相似文献   
33.
CYP3A5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中国人群中细胞色素P450 3A5基因CYP3A5的多态性及其基因型与临床功能之间的关联。方法 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180份样本进行基因变异的检测,并经测序验证;以免疫荧光偏振技术监测12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环孢素(cyclospofin A,CsA)血浓度,数据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和处理。结果 180份样本中,共检测出1种等位基因即CYP3A5*3,其频率为76.1%(274/360);3种基因型,即纯合子CYP3A5*1/*1 10份,占总数的5.6%;杂合子CYP3A5*1/*3 66份,占总数的36.7%;纯合子CYP3A5*3/*3 104份,占总数的57.8%。12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检测出两种基因型,即CYP3A5*1/*1 2例和CYP3A5*l/*3 10例。CYP3A5*1/* l患者外周血均一化后的CsA浓度与CYP3A5*1/*3相比较,前者谷浓度C0较后者低,相差2.3~6.6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服药后2 h峰值C2亦较后者低,相差1.4~3.8倍,同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YP3A5*3是中国人群中最主要的多态性,CYP3A5基因型与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血中CsA浓度紧密关联,CYP3A5*1/*1比CYP3A5*1/*3需要更大剂量的CsA以维持相同的血浓度。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对CYP3A5进行基因型分型,可以预测患者CYP3A5的功能,进而预测其CsA的需求量,使临床应用CsA更加安全有效和个体化。  相似文献   
34.
2006-08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1例44岁男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供者为其胞妹,HLA配型完全相合。供者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6 μg/(kg?d )连续皮下注射5 d,采集外周血干细胞,采集量按受者体质量计为单个核细胞8.8×108/kg,CD34+细胞5.7×106/kg,直接输注给患者。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氟达拉滨35 mg/(m2?d),-9 d至-5 d;白消胺注射液 3.2 mg/(kg?d),-4 d,-3 d;环磷酰胺60 mg/(kg?d),-2 d,-1 d。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方案:环孢素A+短程甲氨蝶呤,形成供者嵌合体后,采用低剂量环孢素A。移植后T细胞免疫功能重建快,+24 d性染色体和微卫星法DNA指纹图监测显示为供者型完全嵌合体,骨髓瘤细胞和血清M蛋白均逐渐消失,未出现严重感染,+34 d出现皮肤I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表现为口腔溃疡。随访15个月,仍处于完全缓解状态。减低强度的氟达拉滨+白消胺+环磷酰胺预处理方案联合低剂量环孢素A治疗,可形成稳定完全的供者嵌合体,且移植物抗宿主病程度轻,此方法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血浆DNA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嵌合体荧光定量分析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分别提取移植后待分析样本外周血白细胞DNA和血浆DNA,然后应用AmpFeSTR Identifiler^TM复合扩增体系分别进行PCR扩增及荧光定量分析,所得到的定量分析结果应用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分析,以比较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所有待分析样本的2种DNA材料均得到有效的扩增,产生的峰清晰易读,基因分型结果准确可靠;将分别得到的嵌合体荧光定量结果进行比较性分析,显示它们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嵌合体动态监测时,它们所反映的变化趋势完全一致。结论:血浆DNA可尝试作为细胞DNA的一种补充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嵌合体的荧光定量分析,但其准确性尚有待更大规模样本研究的验证。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正常核型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核仁磷酸蛋白1(NPM1)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析NPM1突变阳性AML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高分辨熔解曲线(HRM)法检测正常核型成人AML患者NPM1基因突变,结合临床资料分析NPM1突变阳性的临床特征.结果 85例正常核型成人AML中有19例出现NPM1突变,阳性率为22.4%,NPM1突变型患者分别为M2 4例,M4 5例,M5 9例,M6 1例.NPM1突变组女性占52.6%(10/19),NPM1野生型组女性占31.8%(21/66),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NPM1突变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为(66.6±59.1)×109/L,血小板(PLT)为(146.4±155.8)×109/L,而NPM1野生型组患者外周血WBC为(44.1 ±40.1)×109/L,PLT为(71.8 ±46.1)×109/L,两组间WBC有统计学差异(t=0.04,P<0.05),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PM1突变组患者高表达CD33、CD13、CD117,低表达CD34.结论 NPM1突变阳性的正常核型的成人AML在临床、病理以及免疫表型方面具有独特的特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使用bcr/abl双色ES探针的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situ hybridization,FISH)应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检测的意义.方法:使用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6年2月本院收治的1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之骨髓细胞进行检测分析.结果:12例CML均检出bcr/abl基因的存在,其中2例伴ASS基因缺失.结论:使用bcr/abl双色ES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能为bcr/abl融合基因的检测提供准确直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治疗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液病复发的疗效。方法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接受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形成混合性嵌合体和血液学部分缓解(例1~4)或进步(例5)后,进行DLI。移植后的4~5周进行第1次DLI,首次输注T淋巴细胞数量为(0.5~1.0)×105/kg,以后每隔3~4周逐渐增加输注的淋巴细胞数量,至(0.5~2.0)×108/kg,平均行DLI4.6次(3~8次)。结果例1~4分别经过7、3、2、3次DLI后,性染色体及DNA指纹图由混合性嵌合体转变为完全性嵌合体;例2、3经过DLI后消除了微小残留病,除例5仍然为混合性嵌合体和进步状态外,4例均达血液学完全缓解。例1、2和例3、4分别出现Ⅰ/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和广泛/局限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例2、4出现骨髓抑制。结论DLI可使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短暂的混合性嵌合体向完全性嵌合体转变,并可清除微小残留病。  相似文献   
39.
为了探讨不同的细胞因子组合对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的扩增作用及扩增后CD49d和CXCR4的变化,将新鲜脐血标本分离的单个核细胞接种于含有不同细胞因子组合的无血清无基质培养体系中培养7天,在0天,7天检测有核细胞数,CD34^+细胞数及CD34^+CXCR4^+,CD34^+CD49d^+的细胞数和集落形成单位(CFU)数.根据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实验分组为:对照组;SF组(SCF+FL);SFT组(SCF+FL+TPO)和SFT6组(SCF+FL+TP0+IL-6)。结果表明,和对照组相比,SF组合仅能低水平支持脐血造血细胞扩增,加入TPO后即SCF/FL/TPO组合能有效的扩增脐血细胞,但SFT和SFT6两组之间差异却无明显发生(P〉0.05);SF,SFT和SFT63组的细胞因子组合均可提高脐血CD34^+细胞CD49d,CXCR4的表达,但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SF组合可协同扩增人造血细胞,但协同作用较弱;TPO在脐血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中起重要调节作用,而IL-6作用不显著;SCF/FL/TPO 3种因子组合不仅可促进脐血造血祖细胞的扩增,而且可上调脐血造血细胞CD49d,CXCR4表达。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急性髓性白血病树突状细胞(AML-DC),并利用该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脐血产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观察CTL对急性白血病细胞的杀伤效应,探讨从AML.DC体外诱导产生CTL的可行性。方法从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诱导AML—DC,联合细胞因子体外诱导脐血T细胞活化及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前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利用LDH试剂盒检测诱导后T细胞对相应急性白血病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可从人AML细胞中诱导出AML-DC,脐血T细胞在体外经过诱导培养后可获得增殖,T淋巴细胞比例较培养前明显增高,其中在AML—DC诱导组中,CD3^+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达到(79.7±3.70)%,该T淋巴细胞对相应急性白血病细胞的杀伤效率最高达(48.35±12.75)%,与培养前及培养后无AML—DC刺激组相比,经过特异诱导培养的T细胞对相应白血病细胞杀伤作用大大加强(P〈0.05)。结论AML—DC联合细胞因子可以诱导活化脐血白血病细胞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该细胞能对相应白血病细胞产生特异性杀伤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