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2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蛋白酶激活受体(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s,PARs)表达于几乎所有的造血细胞上,PARs在单核细胞上的表达结果不一致,我们用高纯化的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研究PARs在单核细胞的表达。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磁激活细胞分选法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流式细胞仪分析单核细胞PARs的表达情况。结果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表达PAR-1、PAR-3和PAR-4但不表达PAR-2蛋白质,单核细胞表达PAR-1和PAR-3,但是不表达PAR-2和PAR-4 mRNA。结论单核细胞表达PARs,这为进一步研究PARs在单核细胞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汕头地区健康献血者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情况,并探索一种比较可靠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健康献血者血清(450份)中HCMV-IgM和.IsG抗体,并对12份疑似HCMV感染(HCMV-IgM、HCMV-IgC双阳性)、278份HCMV-IgM阴性而HCMV-IgG73性及10份HCMV-IgM、HCMV-IgG双阴性的血浆样本进行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并对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汕头地区健康献血者HCMV-IgM、HCMV-IgG阳性率分别为2.7%和93.8%;FQ-PCR对HCMV-DNA的检出率高于HCMV-IgM阳性率(P〈0.05)。结论:汕头地区健康献血者HCMV阳性率与国内其他地区学者所报道相近,FQ-PCR定量检测血清HCMV-DNA的方法能够更灵敏地反映HCMV活动性感染,FQ-PCR对献血者HCMV感染的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非上皮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以提高本病早期诊断率。方法:对我院近20年来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原发性小肠上皮性肿瘤7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小遥非上皮性肿瘤以中年男性多见,恶性为主,良性肿瘤中以平滑肌瘤最多(57.5%),主要位于空肠,恶性肿瘤以恶性淋巴瘤多见,主要位于回肠,平滑肌肉瘤次之。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肠梗阻,盆血,消瘦,发热及穿孔。本文前术确诊36例(45.5%),急诊手术确诊24例(30.1%),术前误诊19例。79例均手术治疗,术后死亡3例。结论:对原发性小肠非小皮性肿瘤早期诊断的关键是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警惕性,结合临床特点,选择有关辅助检查,一经确,应早期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急性胆囊扭转的诊断治疗(附8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文  吕汝琦等 《四川医学》2002,23(3):274-275
急性胆囊扭转临床少见 ,术前诊断困难 ,误诊率高 ,一旦误诊易致胆囊坏疽穿孔。本文就我们近 10年收治的 8例急性胆囊扭转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以提高今后对该病临床特征的认识 ,为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 3例 ,女性 5例 ,年龄 2 7~78岁 ,平均 66岁。消瘦体型 4例 ,占 5 0 %。1.2 临床表现及诊断 :本组发病初有体位变动或腹肌用力 3例 ,餐后发病 1例。 8例均有突发性剑下或右上腹持续剧烈疼痛 ,4例表现为绞痛 ,伴右肩背部放射痛6例 ,频繁恶心、呕吐 5例 ,1例为转移性右下腹痛。查体 :8例均有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平滑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我院自1985年1月至2001年6月间收治的原发性小肠平滑肌肿瘤4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平滑肌瘤26例,平滑肌肉瘤15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消化道出血及腹块,术前诊断较困难,误诊率为17%,结论:重视本病的临床特点,选择适当的辅助检查,有利于提高诊断率,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对复发及转移灶,应积极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7.
18.
彭昌兵  徐锐  庄文 《华西医学》2014,(7):1393-1393
1病例介绍患者女,24岁。因"进食后胃部疼痛伴呕吐,彩色多普勒超声发现右上腹占位10+d"于2013年4月10日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7℃,脉搏83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84 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清楚,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腹部外形正常、柔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右上腹触及一约10 cm质软包块,与周围分界可,  相似文献   
19.
胆总管末端医源性损伤的术中诊治和预防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胆总管末端损伤的术中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 对我院 10例胆总管下端结石病人术中胆总管末端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均由胆总管探查方法不当所致 ,8例术中经胆总管注水出现十二指肠外侧后腹膜水肿诊断 ,2例为穿通性损伤。采用穿孔修补 ,T管引流 ,术后充分胃肠减压、禁食、支持、抗菌素治疗 ,9例术后愈合良好 ,1例死亡。结论 胆总管探查动作轻柔 ,不使用暴力 ,遇胆总管探查困难时术中采用Kocher手法游离十二指肠降部进行探条引导或胆道镜是预防的关键 ,诊断上应严密注意经总管注水后有无十二指肠外侧后腹膜水肿出现 ,发现损伤后除对十二指肠外侧壁穿孔者修补外 ,不必对胆总管末端戳孔作直接处理。T管引流通畅 ,充分胃肠减压是损伤愈合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膳食纤维在胃肠道肿瘤术后肠内营养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膳食纤维(DF)在胃肠道肿瘤术后病人肠内营养中的应用及其对腹泻的影响.方法:将32例胃肠道肿瘤术后病人,分为含膳食纤维肠内营养组(FSF组)和不含膳食纤维肠内营养组(FFF组),每组16例.于肠道功能恢复后开始行肠内营养支持,连续6天.观察病人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使用Hart and Dobb腹泻量表记录每天排便情况.术前及肠内营养结束后第2天,空腹测定血常规、肝肾功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结果:两组病人腹泻评分最高都出现于肠内营养第4天,FSF组平均评分和总腹泻天数均低于FFF组(P<0.05),腹泻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FSF组腹胀发生率较FFF组高(P<0.05).两组术后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和淋巴细胞总数均有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胃肠道肿瘤术后病人含DF肠内营养,对维持机体重要脏器功能和营养状态与不含DF肠内营养效果相似,但耐受性更好,可缩短肠内营养过程中腹泻天数、降低腹泻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