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1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1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篇 |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19篇 |
内科学 | 10篇 |
神经病学 | 35篇 |
特种医学 | 7篇 |
外科学 | 10篇 |
综合类 | 58篇 |
预防医学 | 4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15篇 |
中国医学 | 8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观察甲板原位覆盖配合张力带固定治疗甲床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采用甲板原位覆盖配合张力带固定治疗甲床损伤患者88例106指,男56例,女32例.年龄16~56岁,中位数26.5岁.拇指损伤32指,食指损伤38指,中指损伤18指,环指损伤10指,小指损伤8指,拇指、食指同时损伤3例,食指、中指同时损伤5例,食指、环指同时损伤2例,环指、小指同时损伤2例,食指、中指、环指同时损伤3例.损伤类型:单纯裂伤23指,放射状裂伤65指,撕裂伤18指.术后随访观察新甲生长情况.结果:甲板脱落时间6 ~14周,中位数7.5周.均无皮肤或甲床坏死;感染2例,经加强换药后治愈.本组48例56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0.5 ~11个月,中位数5.5个月.按照王炜等指甲再生疗效标准评定疗效,优23例27指,良18例21指,可5例5指,差2例3指.结论:采用甲板原位覆盖配合张力带固定治疗甲床损伤,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固定牢靠、疗效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2.
多发性肌炎是以横纹肌为主要受损部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文献报道常将皮肌炎及伴有肿瘤和其他结缔组织病的患者与之一起分析[1,2 ] 。鉴于细胞免疫在多发性肌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较大 ,而皮肌炎主要是体液免疫起作用 ,且两者临床和组织学的表现也有所不同[3 ,4] 。所以有必要单独分析单纯性多发性肌炎的临床特点。一、临床资料(一 )一般情况 1986~ 2 0 0 1年我院住院和门诊就诊的单纯性多发性肌炎患者 39例 ,男 14例 ,女 2 5例 ,男 :女 =1∶1.8;年龄 19~ 6 0岁 ,平均为 (38.2± 8.9)岁 ;平均发病年龄为 (37.3± 9.0 )岁 ;病程 1~ 72个… 相似文献
83.
84.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是一种由一定频率声音、震动或电流刺激所诱发的短潜伏期肌源性反应.VEMP分为颈肌源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和眼肌源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随着对VEMP检查技术的不断完善和产生机制的了解,VEMP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临床工作中.目前,VEMP在急性前庭神经元炎、耳骨硬化症、前半规管裂综合征、梅尼埃...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之比(monocyte to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MHR)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3个月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7月至2020年9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AIS患者313例,根据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mRS),分为良好预后组(mRS≤2,n=260)和不良预后组(mRS>2,n=53)。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评估MHR与不良预后之间的关系。采用ROC曲线评估MHR对AI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良好预后组相比,不良预后组有较高的MHR。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HR与3个月后功能预后独立相关(OR=2.690,95% CI 1.017~7.111,P=0.046)。ROC曲线分析显示,MHR的AUC为0.851(95% CI 0.788~0.913,P<0.001),最佳预测截断值为4.580,灵敏度为81.1%,特异度为79.2%。结论: MHR是AIS患者预后的有效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6.
良性单肢肌萎缩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良性单肢肌萎缩 (benignmonomelicamyotrophy ,BMA)是种少见的疾病 ,是运动神经元病的一个亚型 ,预后较好。主要见于亚洲人群 ,欧美报道甚少。本文总结 1987年以来诊治的 4例资料报道如下。1 资料 例 1:男 ,30岁 ,无意中发现右手萎缩伴精细活动受限 1年 ,病前 2年有右肘部轻度外伤史。查体右手骨间肌明显萎缩 ,鱼际肌和前臂远端肌轻度萎缩 ,右手夹纸试验阳性 ,无肌束颤动 ,余肢体正常 ,四肢腱反射对称。随访 10年无变化。 例 2 :男 ,44岁 ,2 4岁时无诱因出现右手肌萎缩 ,伸指困难 ,症状持续 2年后稳定。… 相似文献
87.
为分析多发性硬化症 (MS )患者发作期淋巴细胞亚群及给予甲基强的松龙 (MP )治疗后的变化 ,流式细胞仪测定 2 6例处于复发期MS患者外周血 (PB )和脑脊液 (CSF )及 8例MS患者予MP治疗后PB淋巴细胞CD3+ 、CD4 + 、CD8+ 、CD4 5RA+ 、CD4 + /CD4 5RA+ 、CD4 + /CD2 9+ 、CD19+ 、CD5 + /CD19+ 的百分率。结果发现MS患者PB中CD8+ 、CD4 5RA+ 和CD4 + /CD4 5RA+ 百分率降低 ,CD4 + /CD2 9+ 百分率和CD4 + /CD8+ 比值升高 ;CSF中CD3+ 、CD4 + 、CD4 + /CD2 9+ 百分率和CD4 + /CD8+ 比值高于PB ;淋巴细胞亚群与临床伤残程度和距此次发作的时间无关 ;MP治疗不影响PB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表明MS患者淋巴细胞通过血脑屏障有选择性 ,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在MS发病机制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88.
目的 建立快速眼球运动(REM)睡眠剥夺和下丘脑穹隆周围核微量渗析大鼠模型,研究不同程度REM睡眠剥夺和恢复对SD大鼠认知功能、下丘脑泌素(Hcrt)能系统和γ-氨基丁酸(GABA)能系统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REM睡眠剥夺组,REM睡眠剥夺组又分非手术对照组(nonOP)、假手术对照组(Sham)、GABAA受体拈抗剂SR-95531组(SR)和GABA再摄取抑制剂NO-711组(NO).采用改良多平台水环境法(MMPM)建立REM睡眠剥夺SD大鼠模型,利用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在不同程度REM睡眠剥夺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下丘脑Hcrt神经元数量形态和原癌基因(Fos)表达、下丘脑GABA的A型受体α1(GABAA Rα1)亚单位表达累积吸光度值;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测定下丘脑GABA和谷氨酸(Glu)含量.建立穹隆周围核微量渗析SD大鼠模型,观察GABAA受体拈抗剂SR-95531和GABA再摄取抑制剂NO-711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 REM睡眠剥夺导致nonOP组和Sham组SD大鼠认知功能下降、下丘脑外侧区Fos阳性细胞总数和Fos-Hcrt双阳性细胞(F+&H+)数量增加、下丘脑GABA含量和GABAA Rα1表达增加,且变化程度均与REM睡眠剥夺时间长短呈正相关.但上述指标的变化都能够在不同程度睡眠恢复后得以修正.NO组与对照组比较,睡眠剥夺期间认知功能下降、下丘脑外侧区Fos阳性细胞总数和F+&H+数量增加(F=9.56、12.14、10.12,P<0.05),且增加程度均与REM睡眠剥夺时间长短呈正相关;但睡眠恢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R组与对照组比较,睡眠剥夺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睡眠恢复期间认知功能下降、下丘脑外侧区Fos阳性细胞总数和F+&H+数量增加(F=12.03、11.38、8.36,均P<0.05).SR组GABA含量和GABAA Rα1表达在全部5个时间点均明显增加(F=11.36、14.67,均P<0.05),而NO组仅在SD 5d的GABAA Rα1表达明显增加(F=12.06,P<0.05).结论 在REM睡眠剥夺和恢复过程中,GABA能系统存在自身调节机制,但无论是其再摄取抑制剂NO-711还是受体竞争剂SR-95531,均对认知功能下降产生不利影响,因此GABA能系统并不是治疗失眠的最理想靶点.Hcrt能神经元系统和GABA能系统之间存在相互抑制的作用,可以通过降低Hcrt神经元激活来改善睡眠的效果.并据此推断,Hcrt能系统可能是诱导睡眠和治疗失眠的潜在理想靶点. 相似文献
89.
全科医学教育是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全社会提供连续、综合的基本卫生服务的新型医学教育模式[1]。长期以来,我国传统医学 相似文献
90.
目的研究胱抑素C(Cys C)清除率对血液透析充分性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普通透析的肾病患者7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高通量透析组(37例)和普通透析组(39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收集透析前后血CysC、透析液Cys C、Cys C清除率以及血红蛋白浓度、血白蛋白浓度、血前白蛋白浓度数值。结果两组患者透析前、后血Cys C、透析液Cys C浓度以及Cys C清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浓度、血白蛋白浓度、血前白蛋白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通量透析情况下Cys C清除率与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血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浓度显著相关(r=0.37、0.38、0.41,均P<0.05)。结论 Cys C清除率在高通量透析时可明显提高,并可对透析患者的预后产生影响,可作为高通量透析充分性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