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为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转移性肿瘤的疗效,将肝脏转移性肿瘤48例作经皮股动脉穿刺肝动脉化疗栓塞(TAE),共108例次治疗。结果:治疗后总有效半年、1年、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6.0%、42.7%、11.8%。认为肝动脉化疗栓塞同样是治疗肝脏转移性肿瘤重要手段,可以使病灶缩小,缓解症状,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患者低蛋白血症与术后胃瘫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0例腹部手术患者,比较术后胃瘫患者与无胃瘫患者的围手术期平均蛋白水平,分析胃瘫治疗期平均蛋白水平与胃瘫治疗时间的关系。结果 200例患者共14例出现胃瘫,胃瘫患者围手术期平均蛋白水平为(26±3.1)g/L,186例患者围手术期平均血清白蛋白水平为(31±6.5)g/L。胃瘫患者围手术期平均蛋白水平低于无胃瘫患者(P<0.05)。14例胃瘫患者中,胃瘫治疗期间平均蛋白水平越高,胃瘫治疗期越短,两者呈负相关关系(r=-0.42,P<0.05)。结论低蛋白血症是发生PGS的危险因素,提高蛋白水平是治疗胃瘫一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Ⅱ、Ⅲ期胃癌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经我院病理确诊为胃癌,且增强CT术前分期确定为Ⅱ、Ⅲ期的患者4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术前新辅助化疗+手术治疗+术后化疗,对照组予手术治疗+术后化疗。比较两组的肿瘤R0切除率、复发率、 1年生存率及化疗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术前新辅助化疗后的胃癌临床分期相比化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肿瘤R0切除率及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对化疗药的不良反应均较轻,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联合FOLFOX4方案新辅助化疗可提高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且不增加化疗毒副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中使用纳米碳淋巴示踪剂(CH40)引导清扫手术的效果。方法将22例胃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10例,术中应用CH40一支(1ml),再行胃癌根治术,对照组12例,直接行胃癌根治术。结果实验组清除淋巴结(32±8)个,清除转移淋巴结(21±3)个;对照组清除淋巴结(16±6)个,清除转移淋巴结(7±2)个,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胃癌根治术中应用CH40能增加淋巴结清除数目,而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对其术后患者生存率影响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国产吻合器应用改良双荷包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术治疗重度痔的临床应用。方法观察、分析56例应用改良双荷包PPH术治疗Ⅲ~Ⅳ度的内痔、混合痔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出血、继发血栓形成、肛缘水肿)及术后痔复发脱出等情况。结果56例术后脱出内痔全部回纳肛门内,痔块均回缩明显,术后不适症状轻,恢复良好。术后48h无疼痛52例(92.85%),56例患者的平均导尿时间为19.7h。随访1个月~2年全组无一例复发、肛门狭窄或大便失禁及肛周感染发生。56例患者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2.86天。结论在治疗重度痔病中,通过对PPH术进行多方面技术细节的改进,拓展了其临床手术适应证范围,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幽门成形术在贲门癌行近端胃切除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我科2008-2010年共52例贲门癌并有食管下段浸润病例,随机分为行幽门成形术组(PP组)26例,未行幽门成形术组(NO组)26例.比较两组间术后1个月、3个月及术后1年出现的胃排空延迟、胆汁返流、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结果:术后1个月胃排空延迟无明显改善,PP组占19%,NO组占26.9%(P>0.05);而胆汁返流加重,PP组30.7%,NO组3.8%(P< 0.05);反流性食管炎加重,PP组69.2%,NO组38.4%(P< 0.05).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胃排空延迟、胆汁返流、反流性食管炎等症状均未见明显改善.结论:幽门成形术不能改善贲门癌术后胃排空延迟,反而加重了胆汁返流及反流性食管炎.  相似文献   
17.
胃癌穿孔手术时机及术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胃癌穿孔的手术时机及术式选择。方法 对我院 1985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间急诊收治的64例胃癌穿孔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保守治疗后行择期手术 5例 ;5 9例行急诊手术 ,其中行根治性切除术 2 2例 ,姑息性切除术 10例 ,穿孔修补后 3周内二期行根治性手术 6例 ,行单纯穿孔修补术 14例 ,穿孔修补 短路手术 7例。本组手术后 3 0天内死亡 6例 ,死亡率为 9.4% ,5 8例中获随访 5 2例 ,随访 5年 ,失访 6例 ,其中根治性手术、姑息性切除、单纯穿孔修补和穿孔修补 短路手术者平均生存期分别为 3 1个月、18个月、5个月和 7个月。结论 合理的手术时机及术式选择是延长患者生命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过程中医治则治法的运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是远期发生心脏功能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中医药对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主要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法有其独特的优势。资料来源:应用网络www.google.com,Medline检索1987-01/2003-12中国医学核心期刊关于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研究方面的相关文献,逐一校对,检索词:心室复建(reconstruction,ventricular)。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清热化痰(removing blood—stasis and resolving sputum),清心养阴(clearing heat and nourishing yin)。资料选择:选择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相关文献56篇,排除非随机研究原著性文献,未排除非盲法研究原著的文献。资料提炼:在56篇文献中,内容呈不同程度重复的有14篇,给予删除;对42篇文献进行分类整理,用于综述,其中12篇选用为参考文献。资料综合:心肌梗死为本虚标实之证,以益气活血、祛瘀化痰、调气理脾、清热养阴等为主要治疗法则,其中益气为治本中之本,养阴为治本中之标;祛瘀化痰为治标中之本,理气清热为治标中之标。益气活血可通过减轻心室压力和体循环血管阻力,改善血流动力学而可能对防治心室重构有益。结论:心肌梗死后心肌适应不良性肥厚和心肌外基质堆积和纤维化,长期使用祛瘀化痰、清热养阴等方法可抗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胆道复发结石再手术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肝胆道复发结石58例,其中肝内胆管复发石12例,肝外胆管复发石24例,肝内、肝外胆管复发石22例,手术行胆道探查、取石加T管引流28例,肝叶(或段)切除25例,胆肠内引流5例。术中应用纤胆镜18例,术后纤胆镜应用30例。结果 治愈57例,死亡1例。结石取净率达94.7%。结论 为减少肝胆道复发结石再手术率,提高远期治疗效果,必须有充分的术前准备;肝叶切除是治疗肝内胆管复发结石的首选方法;纤胆镜在肝胆道复发结石临床应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1 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素质是一种能力,它包括道德实践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在内的各种综合能力.所谓素质教育,即以提高人的全面素质进而服务于社会为目的的教育. 21世纪高校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科研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高校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文献检索课(简称文检课)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科研创新能力的一门主干课程.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将高校的专业设置由原来的504种精简为249种,其中有218种专业明确规定“掌握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占专业总数的87%.值得注意的是,医学本科专业设置为16种,且要求掌握文献检索的专业数亦为16种,所占百分比为100%.由此可见,医学文检课理应是一门在高校中受到重视和有充分发展空间的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