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9篇
口腔科学   3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71.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4在小儿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IHHE)组织中的表达,探讨VEGF在血管内皮细胞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4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石蜡标本来自2002年7月至2009年7月北京儿童医院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诊断的临床病例,术前未行其他治疗,并选取小儿肝脏恶性肿瘤组织(肝母细胞瘤20例),其他肝脏良性肿瘤组织(结节样增生10例,错构瘤10例)及IHHE瘤旁组织作为对照组;空白对照选取良性肿瘤术中切取部分肝脏组织。组织切片SP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兔抗VEGF和CD34相关抗原标记;计算出VEGF表达阳性率,CD34相关抗原抗体检测出肿瘤间质血管,分析其表达的不同及相互关系。应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①VEGF在肝母细胞瘤组织中表达率为90.0%(18/20),在良性肿瘤组中表达阳性率为10.0%(2/20);VEGF在正常肝组织、瘤旁组织中呈低水平、稳定表达,染色浅,而在IHHE肿瘤组织中则呈阴性表达。在肝母细胞瘤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②CD34在已知正常肝组织肝窦处未见阳性表达;在IHHE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0.0%(14/14),肝母细胞瘤为90.0%(18/20),肝脏良性肿瘤为15.0%(3/20),瘤旁组织未见表达。MVD在IHE,肝母细胞瘤组,良性肿瘤组及瘤旁组织分别为31.55±4.86,29.75±5.56,11.23±3.97。结论 IHHE中,高表达CD34,低表达VEGF,表明其不是单纯的血管、内皮细胞病变,很有可能是血管瘤与血管畸形的混合体。IHE增殖期抗血管生成治疗可能促进肿瘤退化。  相似文献   
72.
用骨牵引延长器建立错He畸形实验动物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下颌前突与偏颌畸形动物模型。方法:8只犬分两组,用自制的骨牵引延长器分别行单、双侧下颌皮质骨切开后断端牵引延长。结果:分别造成了单侧偏颌与下颌突颌畸形。结论:骨牵引延长方法建立颌骨错He动物模型具有简单可靠,错He程度精度可控特点,对正畸、正颌外科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本研究旨在明确急性心肌梗死(AMI )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MBMC)移植前后,尾加压素Ⅱ和脑钠肽的变化.方法 23例AMI患者(AMI组)与22例无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对照组)做对照,AMI组MBMC移植前,移植后1、7 d,对照组入选时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尾加压素II和脑钠肤水平.结果 AMI组尾加压素Ⅱ水平在MBMC移植前[(0.37410.189)ng/ml]较对照组[(0.046±0.017 )ng/ml]显著升高(P<0.01),移植后[(0.223±0.043 )ng/ml]较对照组[(0.46210.115 )ng/ml]显著降低(P<0.01),移植1d后显著升高,和移植前相比增加到129%,移植后7d再次降低.AMI组脑钠肤水平,在MBMC移植后1d与移植前相比降低到61%,移植后7d降低更明显.结论 MBMC移植的疗效可能与其对尾加压素Ⅱ和脑钠肤水平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74.
探讨运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估职业性急性重度四乙基铅中毒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11例职业性急性重度四乙基铅中毒患者不同临床时段做BPRS测定,评估临床治疗效果;研判量表测定结果与临床治疗效果关系.结果 显示,BPRS量表评估可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状况.职业性急性重度四乙基铅中毒患者经及时、适当...  相似文献   
75.
颞浅动脉岛状头皮瓣眉再造3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应用颞浅动脉岛状头皮瓣行眉再造术34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通过对34例病例的综合分析,分别就如何保证再造眉的良好形态,移植头皮瓣的成活,手术的方法,注意事项及设计的原则等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讨论。  相似文献   
76.
目的分析儿童胆道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 of the biliary tree,RMS/BT)的临床特点、治疗策略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至2020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诊治的6例RMS/BT患儿临床资料,并对患儿预后情况及相关并发症进行随访。结果 6例RMS/BT患儿中男5例、女1例,中位发病年龄28.5个月(7~5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1个月(3~43个月)。原发于肝内胆道2例,原发于肝外胆道3例,原发于肝门部胆总管近端和左右肝管1例。肝内型主要以腹痛或局部包块为原发症状就诊,肝外型和肝门部肿瘤主要以胆道梗阻表现为首发症状就诊。根据横纹肌肉瘤治疗前TNM(tumor-node-metastasis)临床分期标准,T2bN0M0期2例,T2bNxM0期3例,T1bN0M0期1例;根据美国横纹肌肉瘤研究组术后-病理分期系统,5例为Ⅲ期,1例为Ⅰ期。RMS/BT患儿采取以手术、化疗及放疗为主的综合性治疗模式。2例行一期肿瘤切除术,4例行肿瘤活检化疗后再手术。术后6例均行化疗,3例进行了原发部位的放疗,未结束化疗的1例拟接受放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1例发生肿瘤破裂、胆瘘、胆汁性腹膜炎。本组6例RMS/BT患儿中,5例存活,2例复发,1例死亡。存活的5例中,2例结束治疗无瘤生存,2例仍在治疗中,1例肿瘤复发继续治疗中。结论RMS/BT对化疗敏感,遵循肿瘤活检、化疗、延迟手术及放疗的诊疗流程,大多能达到肿瘤根治性切除、有效减少局部复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77.
临床资料 132例异位妊娠患者均系我院1997年9月~2002年2月住院病人。年龄19~52岁,平均28岁。 异位妊娠发生部位 132例异位妊娠中,104例为输卵管妊娠,占78.79%。9例为卵巢妊娠占6.82%。宫角妊娠破裂1例,占0.76%。18例经保守治疗出院,部位不详。104例输卵管妊娠中壶腹部妊娠破裂40例,占38.46%。峡部妊娠破裂24例,占23.08%。间质部妊娠破裂14例,占13.46%。输卵管伞端流产26例,占25%。 132例中曾行输卵管结扎者5例,  相似文献   
78.
常晓峰  秦红  杨维  王焕民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15):1040-1042
  目的  分析肾母细胞瘤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  方法  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收治的95例肾母细胞瘤资料进行收集, 分析其预后相关因素。  结果  本组研究中, 男性61例(60%), 平均发病年龄为3.16岁, 最常见的症状为腹部包块, 92例接受了手术治疗, 其中88例行完整肾肿瘤切除。Ⅰ期病例占41%、Ⅲ期为25%。随访患儿的总体生存率为78.9%, 随访的中位时间间隔为76.7个月, 分期是与预后相关的主要因素; 1例马蹄肾肾母细胞瘤; 7例患儿合并其他畸形。  结论  本组病例85%的肾母细胞瘤患儿于5岁前起病, 常见的症状为腹部包块, 右侧略多于左侧。以Ⅰ、Ⅲ期为主, 病理分型以FH为主, 转移部位为肺和肝脏。肾母细胞瘤总体生存率为78.9%, 分期是与预后相关的主要因素。特殊类型的肾母细胞瘤为马蹄肾肾母细胞瘤, 可并发其他器官先天畸形。   相似文献   
79.
目的对比坐位下实施轻、重比重腰麻液用于剖腹产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将60例拟行剖宫产患者随机均分为Z、Q组,每组30例。2组均行坐位腰麻,Z组应用0.5%重比重布比卡因2.0 m L(含舒芬3.3μg)、Q组应用0.2%轻比重布比卡因3.5 m L(含舒芬2.3μg)。比较2组麻醉起效时间、低血压发生率、麻黄碱使用率、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 Q组麻醉起效时间快于Z组、低血压发生率高于Z组、麻黄碱使用率明显高于Z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均为100%。结论坐位腰麻注入轻、重比重液均可安全用于剖宫产术。轻比重组起效快、术后患者下肢自主移动性好,但低血压发生率高,更适用于需尽快娩出胎儿者。而重比重液起效慢、低血压发生率低,但术后下肢自主移动性差。  相似文献   
80.
常见颅面畸形病人多因临床治疗周期太长,需要植骨与多次手术,需要输血、治疗费用太高而无法接受治疗的情况;而传统的正颌外科手术风险较大,副反应也较多,因此考虑采用骨牵引成骨的方式矫正颅颌畸形是临床医生普遍想法。1972年SnyderCC,将牵引成骨技术应用于颅面骨动物实验。1992年McCarthy犤1犦小组首次将这种可能转化为临床现实。经过近20年的努力,这种治疗手段为颅颌外科整形与再造技术带来了新的希望。1颅面骨牵引延长术的定义骨牵引延长术:将骨切断后通过特制器械适当牵拉,并使由此产生的间隙逐渐形成骨质的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