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血管束直接植入坏死骨内或骨折段治疗创伤性骨不连张国平常军英骨坏死、骨不连的治疗是骨科的难题之一。笔者设计了血管束直接植入坏死骨内或骨折段治疗骨不连的治疗方法,1992年~1994年共治疗骨坏死、骨不连患者16例,均获得满意效果。临床资料(1)骨不连标...  相似文献   
22.
血管球瘤1例     
患者,女,30岁。左手无名指末节肿瘤5年。无明显外伤史。疼痛逐渐加重,遇冷热均引起剧烈疼(?),查体:在环指指甲尺侧肿胀,呈紫红色,大头针试(?)阳性。X线片示:末节指骨尺侧外伤性凹陷骨缺损,诊断,血管球瘤。手术见0.2cm×0.3cm的肉芽组织。放大镜下观察表面呈葡萄状。病理:血管球瘤。 体会 血管球瘤起于血管球,是血管球的各种成分过度增生所致。在动脉直接连接静脉处,有神经-平滑肌-动脉球,以其收缩功能控制血流量,简称:血管球。正常血管球体是一个终末器官装置由入球小动脉,吻合血管,原始汇集静脉,血管球内网织结构及包膜组成输入小动脉通过纤曲的吻合血管(suc-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挤压伤(CS)至股骨干骨折后缺血/再灌注(I/R)引起的SD大鼠海马CA1区形态学的变化特征。方法建立大鼠CS模型,SD大鼠双侧后肢挤压6 h,再灌注0、6、12、24 h,4%多聚甲醛灌注,用刀片把脑组织从正中矢状位分为左右两半,自上丘至视交叉节段取脑组织,一半用于高尔基染色,一半制备成石蜡切片,分别用于HE染色和Nissl染色。结果挤压伤至股骨干骨折I/R后开始出现大鼠海马神经元疏松紊乱、肿胀变性,形态结构受损,凋亡数目增加,神经元大量丢失,海马CA1区树突棘密度减少,挤压再灌注12 h最为显著,24 h上述形态有所改善,但仍低于正常水平。结论 I/R引起SD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受损,受损程度在解压后12 h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观察Steffee椎弓根钢板加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远期疗效并分析术前,术后影像特征。方法 对36例腰椎不稳症患全部实施Steffee手术全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并进行影像观察。包括椎间隙高度,移位值,滑脱角度改变,以及融合率和主,客观评价。结果 Steffee手术加椎间植骨融合方法术后滑脱复位,椎间隙高度增加,滑脱角改善,脊柱稳定性增加,随访2-2.5a,平均2.25a,矫正度无明显丢失,融合率100%,断钉率1.0%。结论 退变性腰椎不稳症应充分彻底减压,最大限度复位,同时行椎间植骨融合,可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以CT三维重建为基础的3D打印技术在陈旧性骨盆髋臼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择80例陈旧性骨盆髋臼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盆髋臼X射线片、CT三维重建并结合术者临床经验完成内固定术;研究组给予CT三维重建并根据其数据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实物模型,确定内固定方案并给予手术。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指标以及并发症情况,评估骨折复位情况以及髋关节功能。结果:研究组患者一般手术指标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02,t=6.914,t=8.608;P<0.05)。研究组患者髋臼复位满意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2.5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0%,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χ2=4.021,χ2=4.501;P<0.05)。结论:3D打印技术联合CT三维重建应用于陈旧性骨盆髋臼骨折手术可节省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提高复位质量以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26.
目的分析清热通痹除湿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效果,以及对血清炎症因子血沉、血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在2012年5月至2018年12月年收治的10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病人,均资料完整,按照平均分的原则进行分组: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应用清热通痹除湿法治疗,对照组应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结果比较两组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IL-1β)、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IL-1β、CRP、TNF-α水平治疗后比对照组要低(P0.05)。两组患者的血沉、血尿酸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了(P0.05),且观察组血沉、血尿酸水平治疗后比对照组要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清热通痹除湿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使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血沉、血尿酸水平明显降低,清热通痹除湿法是一种有价值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跗骨窦切口微型钢板联合空心钉轴向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将60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跗骨窦切口微创钢板及空心钉轴向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L"形切口及常规内固定治疗。统计2组患者消肿时间、伤口愈合拆线时间、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检测2组治疗前后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结果观察组患者消肿时间、伤口愈合拆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切口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5),但治疗后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钢板可以很好地固定并维持跟骨后关节面及跗骨窦的解剖复位,联合空心钉轴向固定能有效控制跟骨轴线及体部的稳定,可明显缩短消肿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减少术后切口并发症。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HGB)预处理对肢体缺血再灌注(IR)损伤患者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应用止血带行膝关节关节镜手术患者24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C)组,IR组和HGB预处理(HGB+IR)组。缺血时间为1.5h。于缺血前和再灌注后2h,采集静脉血,检测碳氧血红蛋白(COHb)、磷酸肌酸激酶(CPK)、谷草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与C组和IR组相比,HGB+IR组COHb水平显著增高(P<0.05)。与C组相比,IR组CPK、AST、LDH和MDA均显著增高(P<0.05)。HGB+IR组与IR组相比,四者均显著减低(P<0.05)。结论:HGB预处理可显著降低肢体的IR损伤,是防治肢体IR损伤的有效手段,其机制与HGB对HO-CO的上调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9.
30.
目的探讨骨盆髋臼骨折外科治疗中3D打印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在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接受治疗的32例创伤性骨盆髋臼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术前应用3D打印技术模拟患者骨盆模型,设计手术入路、骨折复位、置入钢板部位、钢板塑形、螺钉进入方向和位置等,针对使用拉力螺钉部位设计3D打印导板,然后进行模型构建,根据手术方案在模型上置入钢板和螺钉。术中根据术前设计进行手术操作。术后随访观察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和骨盆髋臼骨折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时长为62~128 min,平均为(83.21±10.37)min,术中出血量为230~840 mL,平均为(411.35±63.20)mL。所有患者在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固定松动和骨折延迟愈合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4~3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0~17周,平均为(12.76±1.01)周。所有患者Matta分级为优19例,良9例,可4例,改良Merle D’Aubigne and Postel评分为(16.26±2.35)分。术后X线片随访显示,所有骨折均愈合良好。结论在骨盆髋臼骨折手术中应用3D打印技术能在减少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的同时,提高骨盆髋臼骨折治疗效果,为骨盆髋臼骨折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