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 观察亚硝酸盐对大鼠挤压综合征(crush syndrome,CS)模型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引起的肌肉损伤的改善情况,以及对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S组、CS+亚硝酸钠(NaNO2)-100组、CS+ NaNO2-200组、CS+ NaNO2-400组,复制CS模型,大鼠双侧后肢挤压6h,然后再灌注6h,收集血液和组织样品用于生化分析,监测血压并观察生存率.结果 I/R损伤过程中,与对照组相比,CS组受伤的肌肉组织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明显减少,钾、肌酸液酶(creatinekinase,CK)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CS组相比,CS+ NaNO2-100、-200、-400组血浆中钾、CK和LDH含量显著降低,其中LDH含量随NaNO2浓度增加作用明显(P<0.05).另外,与对照组相比,CS组中炎性相关因子IL-6含量和MPO活性显著升高(P<0.05);与CS组相比,CS+ NaNO2-100、-200、-400组IL-6含量和MPO活性显著降低,且CS-+-NaNO2-400组肺中MPO的活性降低最明显(P<0.05).CS+ NaNO2-200组和CS+NaNO2-400组生存率高于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硝酸盐对I/R引起的肌肉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有助于提高大鼠CS模型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患者 ,女 ,5 2岁。腰痛 2年 ,伴右下肢胀痛入院。查体 :腰椎轻度右侧弯曲 ,各棘突及棘突旁无明显压痛和叩击痛 ,右直腿指高试验 3 0度出现疼痛 ,加强试验阳性 ,屈颈试验阳性 ,挺腹试验阳性 ,双下肢皮肤感觉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 5 .8× 10 8 L ,红细胞 3 .84× 10 1 2 L ,血红蛋白 13 0g L ,血沉 2 3mm h ,碱性磷酸酶 10 3U L。X线片示 :L1~ 4 椎体旋转畸形。MRI:自T1 2椎平面至L3腰椎上缘平面硬膜囊内纺棰形长T1、长T2信号病灶 ,其肿块上下两端均囊变液化 ,肿块上方尖端起源于背侧 ,下缘尖端靠近背侧横轴显示 :硬膜囊呈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外固定器在严重多发伤伴骨折救治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 2003年3月至2005年11月我院共救治41例严重多发伤伴骨折的患者,ISS评分均大于16分.在抢救的同时,均采用外固定器对骨折施于快速、有效的制动.结果 2例因合并颅脑严重损伤而死亡,其余39例均痊愈.平均随访6~18个月,骨折延迟愈合3例,骨不连1例,余均愈合正常,肢体功能良好.结论 在严重多发伤的早期应用外固定器固定骨折可减少出血休克、脂肪栓塞、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损伤控制骨科理论在肢体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多发骨折病人救治过程中,应用损伤控制骨科理论(DCO)进行治疗的临床体会.方法 对30例多发骨折应用DCO确定手术方式和手术时间,随访骨折愈合时间及预后.结果 本组ISS评估平均34.5分,平均随访15个月,其中6例因开放骨折急诊手术,其余24例择期手术,均完全恢复,无死亡.1例因骨折不愈合而二期植骨更换内固...  相似文献   
15.
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率日益增加,而老年患者常伴有多种或多系统内科病患及骨质疏松,因此,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准确分类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固定材料,对于保障治疗效果至关重要.锁定加压钢板作为一种新的内置物于21世纪应用于临床治疗复杂性和骨质疏松性骨折.我科2008年10月至2010年7月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粗隆间EvansⅢ、Ⅳ型骨折20例,取得良好的近期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肱骨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的肱骨干骨折5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我院2002-05~2004-05肱骨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的肱骨干骨折5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肽 Y(neuropeptide Y,NPY)对原代小神经胶质细胞生物活性及生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原代大鼠皮层小胶质细胞,将细胞分为 Control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组、NPY+LPS 组、NPY 组和 BIBP3226+NPY+LPS 组,分别用无血清胶质细胞培养液、含 LPS 的无血清胶质细胞培养液、含 NPY 和 LPS 的无血清胶质细胞培养液、含 NPY 的无血清胶质细胞培养液和含 BIBP3226、NPY 和 LPS 无血清胶质细胞培养孵育细胞6 h。经免疫细胞化学荧光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小胶质细胞的形态学变化。ELISA 方法检测培养液中 TNF-α蛋白含量,RT-PCR 方法检测小胶质细胞中TNF-αmRNA 表达水平。结果 LPS 组 TNF-α的含量及细胞中 TNF-αmRNA 表达水平显著高于 Control 组(P <0.05),小胶质细胞处于活化状态;LPS+ NPY 组与 LPS 组相比,TNF-α蛋白和 mRNA 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 <0.05),小胶质细胞活化水平降低;BIBP3226+NPY+LPS 组与 LPS+NPY 组相比,TNF-α蛋白和 mRNA 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 <0.05);LPS 组与 BIBP3226+NPY+LPS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PY 组与 Control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PY 可以降低小神经胶质细胞的生物活性,抑制其生成 TNF-α,作用机制可能与 NPY Y1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一种对椎体即可以撑开或可以产生加压作用的新型内固定方法.方法:根据Magerl脊柱外固定支架原理设计的椎体撑开/加压内固定器,有4枚椎弓根钉,2枚撑开棒及2枚加压和相应配件,结果:共应用18例病人,均取得较好疗效,结论:此加压固定器,对椎体即有撑开作用又有加压作用,固定程度可行,可用于各种类型的椎体骨折,脊柱滑脱及术后固定,可使病人早日下床活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引起老年女性桡骨远端骨折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女性桡骨远端骨折后再骨折患者120例(观察组),年龄60~97岁,平均年龄(82.22±8.15)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80~22.20,平均19.54±2.11;骨折诱因:跌倒87例、重力21例、其它原因12例;老年女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215例(对照组),年龄60~92岁,平均(76.61±9.20)岁;BMI:18.54~22.04,平均20.03±2.40;骨折诱因:跌倒156例、重力39例、其它原因20例;收集两组年龄、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T值、骨折诱因等资料。结果观察组年龄为(82.22±8.15)岁,明显高于对照组(76.61±9.20)岁(P=0.000);观察组腰椎BMD T值为-3.12±0.46,明显低于对照组-2.64±0.55(P=0.000);观察组抗骨质疏松治疗、常饮牛奶的比例分别为29.17%和10.83%,明显低于对照组62.33%和21.40%(P=0.000,0.015);观察组糖皮质激素使用、高血压、糖尿病、单独居住的比例分别为37.50%、45.83%、25.83%和48.33%,明显高于对照组13.95%、27.91%、11.16%和20.47%(P=0.000、0.000、0.000和0.00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腰椎BMD T值、单独居住和糖尿病是老年女性桡骨远端骨折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OR=2.599、3.174、4.116和3.053,P=0.001、0.000、0.000和0.000),而抗骨质疏松治疗是保护因素(OR=0.356,P=0.000)。结论老年女性桡骨远端骨折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腰椎BMD T值、糖尿病及单独居住,而抗骨质疏松治疗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0.
复位不良的儿童前臂骨折(附37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复位不良的儿童前臂骨折的远期效果。方法:采用闭合复位法治疗85例儿童严重前臂骨折,对其中41例复位不良者接受其最佳位置,随访37例,随访2年4个月~8年,平均5年4个月。结果:全部病例的外观及功能均满意。结论:受伤年龄与运动功能恢复无相关性,远段骨折预后比近段好,闭合复位是儿童前臂双骨折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