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3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与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和腹主动脉真性动脉瘤不同,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isolated abdominal aortic dissection,IAAD)在临床上比较少见,有文献报道IAAD的发生率为0.4%~5%,多发生在50~60岁,以男性多见[1,2].也正是由于IAAD发病率低,目前的相关报道多是病例报告和小样本的资料分析,缺乏大宗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证据,因此对其自然病程和治疗方案的认识未能达成一致.但多数IAAD患者为急性起病,如不及时干预,可引起动脉瘤急性破裂而致死亡,因此应引起大家的重视.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病例对IAAD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的中长期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540例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接受EVAR治疗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503例, 女性37例, 年龄(69±8)岁(范围:44~87岁)。收集患者合并症、术前动脉瘤参数、手术数据等资料, 并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 了解患者术后生存、并发症发生及二次干预等情况。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 Cox多元回归分析远期生存预后因素。结果 492例获得技术成功, 技术成功率为91.1%(492/540)。围手术期病死率为1.3%(7/540)。489例获得随访, 随访率为91.7%(489/533)。随访时间45(63)个月(范围:1~133个月)。随访期间全因死亡104例, 动脉瘤相关死亡31例, 全因病死率21.3%(104/489), 动脉瘤相关病死率6.3%(31/489)。1、3、5和10年累积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5.1%、84.0%、69.5%和38.6%, 免于动脉瘤病死率分别为98.4%、93.3%、88.4%和84.4%。随访期间手术相关并发症发...  相似文献   
23.
腔内修复联合旁路手术治疗DeBakeyⅠ型升主动脉夹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腔内修复联合人造血管旁路手术治疗DeBakeyⅠ型升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5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运用腔内修复联合人造血管旁路手术治愈的2例DeBakeyⅠ型升主动脉夹层临床资料。结果腔内修复前先行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人造血管旁路手术,然后从右股总动脉将带膜支架植入升主动脉封闭内膜撕裂口,并同时封闭无名动脉和左颈总动脉,1例术后即时造影和术后2个月随访造影均显示升主动脉夹层消失,无内漏,颈部人造血管旁路血流通畅,病人健康生存;另1例术后2个月随访,一般情况良好。结论对于内膜撕裂口靠近无名动脉和左颈总动脉的DeBakeyⅠ型升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联合人造血管旁路手术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4.
腹主动脉瘤血管腔内治疗与开放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腹主动脉瘤血管腔内治疗与开放手术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34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腔内治疗组(15例)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组(19例)的术前状况、手术相关情况、术后并发症、死亡率及手术前后的实验室检查数据。结果 腔内组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明显少于手术组(P=0.005、P=0.015),腔内组术后平均禁食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较手术组明显缩短(P〈0.0l、P:0.001)。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腔内组(P〈0.01)。术后第3天白细胞计数腔内组明显低于手术组(P=0.020);术后第5天红细胞计数及血肌酐水平在腔内组均明显高于手术组(P=0.011、P=0.034)。结论 腹主动脉瘤血管腔内治疗具有安全、微创、对人体内环境干扰小的优点,近期疗效较传统开放手术好。  相似文献   
25.
甲状腺疾病合并糖尿病19例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甲状腺疾病围手术期糖尿病的影响及处理。方法对19例合并糖尿病的甲状腺疾病手术病人的术前、后血糖和尿糖值,糖尿病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9例病人空腹血糖由入院时的(130±268)mmol/L降至手术前的(674±163)mmol/L及手术后的(721±190)mmol/L;尿糖由入院时平均阳性(+)降至手术前全部阴性及手术后全部阴性,所有病人术后均恢复良好,无一例发生糖尿病所致的并发症。结论将血糖、尿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对于合并糖尿病的甲状腺疾病病人渡过围手术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6.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外周动脉疾病尤其是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增高.随着生活方式西化,国内的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发病率亦显著增加.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和正确的治疗,最终可能面临截肢甚至死亡等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及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CTA)对腹膜后纤维化(RPF)诊断及随访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并诊断为RPF患者18例。对RPF组织回声特点、累及范围、组织厚度进行比较;评估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髂动脉血流情况以及输尿管是否扩张、有无肾积水等。随访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18例患者中,单侧肾积水8例,双侧6例;单侧输尿管扩张5例,双侧8例。17例进行CTA检查,1例仅累及内脏动脉,1例仅累及髂内动脉,15例不同程度累及腹主动脉及髂动脉,下腔静脉被包绕者7例。8例进行CDU检查,1例累及髂内动脉者漏诊,其余患者CDU检查与CTA检查结果一致。两者测量RPF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随访时间36.2(5~66)个月,其中12例患者随访症状均有明显改善。3例CDU及CTA随访纤维化组织厚度较治疗前明显缩小。 结论利用CDU及CTA对RPF影像学特点、病变范围、肾脏、输尿管及受累大血管与纤维组织之间的关系病变等进行多角度分析,可以提高对RPF诊断的准确性,避免漏诊及误诊,对RPF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随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8.
主动脉弓部疾病主要包括累及主动脉弓部的动脉瘤和动脉夹层等,其标准术式是 Borst 等提出的"象鼻"手术~([1]),手术分两期:一期在深低温和心肺转流下开胸置换升主动 脉、主动脉弓,同时留置一"象鼻干"于降主动脉;二期再侧开胸利用留置的"象鼻干"修复远端病变.此手术操作复杂,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较高.Karek 和Kamiya~([2])总结了11个研究共786例患者的数据,其中一期手术病死率为8.9%,二期手术病死率为7.7%.  相似文献   
29.
腹主动脉瘤破裂的处理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破裂的处理及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年间收治的42例腹主动脉瘤破裂的临床资料。85.7%的患者术前行影像学检查确诊。36例行手术治疗,其中35例行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植入术,术中80%采用肾动脉下腹主动脉阻断, 14.3%采用膈下腹主动脉阻断,5.7%采用Foley尿管球囊阻断(2例);1例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结果围手术期死亡率45.24%。单因素统计分析表明在围手术期死亡者年龄(72.1±1.0)岁、合并疾病13例和术前收缩压(82±53)mm Hg;存活者年龄(61.5±17.0)岁、合并症7例、术前收缩压(82±28)mm Hg,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术前Hb、肌酐、瘤体直径和手术失血量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手术是治疗破裂腹主动脉瘤的惟一有效方法,高龄、合并其他疾病和休克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0.
��֫�����Ĥ�ؽ�������Ч����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瓣膜修复成形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下肢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101例116条肢体实施股静脉瓣膜外修复成形术,并利用静脉功能不全评分、双向彩超、流速剖面图彩超技术和空气体积描记仪(APG)等方法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随访率87.9%,随访病例症状消失,96.1%的肢体浅静脉曲张消失无复发。13例溃疡肢体中有11条在术后3~6个月溃疡消失,2条明显缩小。术前Ⅲ度返流肢体术后90%以上静脉瓣膜功能达Ⅱ度以下,67.6%的瓣膜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静脉功能不全评分从术前15.33±1.83改善到术后5.07±0.60(P<0.01);术前Ⅳ度返流肢体术后80%以上静脉瓣膜功能达Ⅱ度以下,40.5%的瓣膜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静脉功能不全评分从术前17.38±2.67改善到术后7.25±1.12(P<0.01)。51例58条肢体经流速剖面图彩超检查示,术后静脉返流量均值比术前明显减少(P<0.01);经APG检测术后VFI均值比术前明显减少(P<0.01)。结论下肢深静脉瓣膜外修复成形术能有效地治疗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并可大大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静脉性溃疡也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