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3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目的通过筛选电烧伤患者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独立危险因素, 建立发生DIC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23年1月内蒙古包钢医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218例电烧伤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男198例、女20例, 年龄(38±14)岁。按照治疗期间是否被诊断为DIC, 将患者分为DIC组和非DIC组。收集并比较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 包括年龄、性别、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致伤电压、伤后1 d内是否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烧伤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总住院时间, 是否合并吸入性损伤、多发伤和入院时是否发生休克, 简明烧伤严重指数评分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评分;患者入院24 h内的实验室检测指标资料, 包括血常规指标: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计数, 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D-二聚体水平、纤维蛋白原(FIB)水平, 血生化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总蛋白、白蛋白、血糖、肌酐、尿素氮的水平, 血气分析指标:血pH...  相似文献   
132.
静滴丹参注射液致休克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参注射液属中成药活血化淤类,一般用于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我们遇到1例静脉点滴丹参注射液(上海华源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20026670号)致休克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3.
目的研究阿尔泰地区福海县齐干吉迭乡15年来囊型包虫病的传播动态,探讨当地影响包虫病传播的主要因素。方法将调查当地2000~2001年人体包虫病的结果与1987年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当地自然条件、居民生产、生活行为的变化对包虫病传播的影响。结果 5~15岁哈族儿童的包虫病患病率从1987年的0.9%上升至2000年的2.2%;血清抗体阳性率从18.7%上升至57.8%。表明15年来包虫病感染呈上升态势。汉族儿童的患病率则从1987年的2.5%下降至0.6%。血清抗体阳性率从25.3%下降至18.5%,呈降低趋势。汉族农民居住的村庄和哈族牧民定居点的卫生条件15年来均有十分显著的改善。家犬均栓养,犬细粒棘球绦虫的感染率维持在1987年的水平(19.4%~20.6%)。但高山牧场中家犬感染率为47.8%,明显高于农村和定居点。有51%的哈族儿童几乎每年夏季去高山牧场生活两个月左右。结论汉族儿童中包虫病感染率和患病率的下降,反映了15年来当地农村生活、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包虫病传播强度持续减弱。但高山牧场的环境仍保持着很强的感染压力。生活在河谷平原牧民定居点的哈族儿童,每年夏季去高山牧场生活,是感染包虫病最主要的生态学因素。同时也提示通过牲畜和家大的流动,高山牧场疫源地是包虫病在当地农村和牧民定居点中保持较高传播水平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4.
赖巴特  苏静 《北方药学》2015,(4):100-101
目的:考察产地变更前后盐酸坦索罗辛微丸释放行为的一致性。方法:根据《药物溶出/释放比较研究基本方法》设计试验方案,采用盐酸坦索罗辛微丸进口注册标准中的释放度试验方法,分组测定变更前后盐酸坦索罗辛微丸的释放度,计算各组的相似因子。结果:3组比较结果的相似因子f2分别为61、63、72。结论:试验结果表明,变更前后的盐酸坦索罗辛微丸的释放行为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5.
为促进新疆缺碘地区对“特需人群”施行注射碘油应急性补救措施,控制碘缺乏病的危害,作者于1995年7月设计制作了新疆首幅继文版一特恩人群注射碘化油”宣传张贴画并在南疆三县进行预试验调查,观介绍情况如下。1宣传画形式和内容1.1基本规格:为便于张贴,宣传画规格定为四开版式、大小尺寸约48cmX34cm。以少数民族喜爱的蓝色做为底色背景,颜色进行由浅至深的过渡处理。豆.2标题选定:突出主题同时吸引“特需人群”中的目标人物注意,题目定为:缺碘区妇女为生育健康聪明的孩子,请注射碘化油!字体采用红色套印以产生醒目效果。13画…  相似文献   
136.
新疆北部地区囊型包虫病的流行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确定本世纪初新疆北部地区囊型包虫病的流行态势及主要流行特征。方法选择在自然地理条件、民族组成、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县、通过血清学调查确定居民包虫病的感染率;B 超普查确定患病率。通过屠宰场调查确定绵羊包虫病的患病率和通过粪抗原的检测确定家犬中细粒棘球绦虫成虫的感染率。以入户调查结合问卷调查确定居民养犬状况。对1991-2000年期间手术治疗的包虫病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对调查结果与以往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5个县的调查点中.居民血清抗体的阳性率从18.3%至51.2%;包虫病的患病率从0.39%至3.01%,5个县的平均患病率为1.93%。家犬中成虫感染率从23.4%至34.8%。1岁龄绵羊患病率从43.7%至47.3%。两个县居民养犬户所占比例在40%以下,3个县在70%以上。1991-2000年期间额敏、木垒两县10年累计手术病例率各为337.31/10万和573.47/10万。结论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除布尔津县冲乎尔乡外,居民感染率和患病率、绵羊患病率、家犬感染率均处于高位,手术病例增加,表明北疆地区人、畜中的囊型包虫病在总体上处于稳定向上发展的流行态势,这与多年来除了在小范围内进行过包虫病防治试点工作外,没有进行过有计划的预防控制措施的实际情况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7.
目的调查荒漠型黑热病疫区传播媒介吴氏白蛉的供血宿主,分析黑热病传播媒介与保存宿主的相互关系。方法在黑热病流行严重的荒漠型黑热病疫区,调查传播媒介活动期的优势动物种类;采集黑热病传播媒介吴氏白蛉,用未吸血的雌性吴氏白蛉对自由活动的优势动物和限制活动的优势动物进行吸血实验。结果当地优势野生动物主要有科氏三趾矮跳鼠、毛脚三趾跳鼠、子午沙鼠、塔里木兔和大耳猬。在自由活动的5种受试吸血动物中,吴氏白蛉只能吸到塔里木兔和大耳猬的血,吸血率分别为9.5%和3.3%,其他3种动物吸血率为0。但限制活动的毛脚三趾跳鼠和子午沙鼠均能被白蛉吸血,吸血率分别为24.6%和2.4%;白蛉主要从动物的无毛部位吸血。结论影响吴氏白蛉对自由活动动物吸血的主要因素是动物无毛部位暴露面积的大小和动物肢体驱赶活动。当动物的肢体驱赶活动被限制时,白蛉的吸血率升高。吸血实验可查明供血动物的种类、吸血部位、吸血时间和影响吸血原因的调查。通过塔里木兔和传播媒介吴氏白蛉的栖息地分析以及吸血实验,认为塔里木兔是塔里木盆地荒漠型黑热病疫区传播媒介吴氏白蛉的主要供血动物和保存宿主。  相似文献   
138.
目的: 制备出一种具有生物可降解性的搭载克林霉素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缓释微球,并对其相关性质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搭载克林霉素的PLGA微球,检测克林霉素-PLGA微球表面形貌和粒径分布,观察PLGA/二氯甲烷(P/D)与PLGA/克林霉素(P/C)不同投药比对微球包封率的影响;用适量的释放介质分散缓释微球后,37℃ 震荡,取各时间点的药液,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的抑菌环直径大小评价微球体外缓释抑菌能力。结果: 微球的形体圆整、表面光滑、无明显黏连,且粒径大小主要集中在700 nm左右。当投药比为P/D=80/1、P/C=5/1时包封率最佳,为45.02%,包覆效果良好。微球在第 1~2天时体外抑菌效果最为明显,第3~19天呈现持续稳定的抑菌效果,在第20天时降至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论: 克林霉素-PLGA微球的制备工艺良好,其体外抑菌效果表现出明显的缓释性。  相似文献   
139.
目的 观察褐家鼠在尚未开通铁路的荒漠区的迁移方式.方法 利用既往调查资料和荒漠区人工水渠、农田连片程度、公路和交通工具的变化,结合不同时间段鼠类群落的变化,用排除法分析褐家鼠在荒漠区的迁移方式.结果 褐家鼠随大型运输货车在荒漠区长距离迁移,沿农田或居民区迁移,>8 km距离的荒漠生境可阻碍褐家鼠迁移.结论 褐家鼠在荒漠区可随大型货车迁移.  相似文献   
140.
目的 总结临床应用前臂背侧逆行皮瓣修复腕部电烧伤创面的手术经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选取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内蒙古包钢医院烧伤科收治的腕部电烧伤患者13例,入院后及时给予手术清创、探查尺桡动脉损伤程度,以前臂背侧逆行皮瓣修复腕部电烧伤创面.结果 13例腕部严重电烧伤患者所有皮瓣均成活,仅3例皮瓣下轻度感染给予换药或再次手术封闭创面后愈合,其余10例全部一期修复.结论 尽可能早期应用前臂背侧逆行皮瓣修复腕部严重电烧伤创面是一种可行方法,可以最大限度恢复电烧伤部位外形和功能,减少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