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97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115例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手术的麻醉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切除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和分析术后需要呼吸支持的原因。方法 115例MG患者经胸骨正中劈开胸腺切除手术,MG分型:Ⅰ型12例,Ⅱa型20例,Ⅱb型68例,Ⅲ型10例,Ⅳ型5例。术前口服平时用量的溴吡斯的明;诱导用丙泊酚、芬太尼和琥珀胆碱;麻醉维持用氧气、氧化亚氮和异氟醚。术中不用非去极化的肌松药。拔管指征;患者完全清醒,抬头坚持5s,潮气量大于10ml/kg,吸气负压峰值大于-20cm H2O。术后6h内开始口服小剂量的溴吡斯的明。根据术后是否需要呼吸支持分成两组:术后立即拔管组和术后延迟拔管组。结果 101例在手术室内成功拔管,拔管率为87.8%;14例术后需呼吸支持6h至7d,术后延迟拔管率为12.2%;术后需要带气管导管和呼吸支持的患者随MG的临床分级增加而增高。结论 MG患者行胸腺切除术用丙泊酚、芬太尼和琥珀胆碱麻醉诱导,吸入氧气、氧化亚氮和异氟醚维持,是一种安全的麻醉方法;MG患者术后需要呼吸支持的发生率随MG的临床分级增加而增高。  相似文献   
32.
声门上通气装置(SAD)在院前急救、常规麻醉及困难气道的开放、维持氧合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引导气管插管提供了一个可行方式。在日常麻醉及手术室外治疗或抢救中,保持气道通畅和充分氧合是气道管理的关键。困难插管发生率约4.5%~7.5%,困难气道管理仍是麻醉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在困难插管发生时,先可放置SAD,后经SAD盲探或在可视设备辅助下行气管插管,迅速建立气道、提高首次插管成功率、减少插管过程中气道损伤。本文着重介绍不同种类可引导气管插管的SAD的临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33.
<正>气道管理是麻醉科、急诊科、ICU和院前急救医师的必备技能,确保患者气道通畅,充分的气体交换和氧合是危重病抢救的必备条件。但临床工作中困难气道常有发生,2011年英国皇家麻醉学院和困难气道协会报道在麻醉诉讼死亡患者中,约25%与困难气道处理失败相关~([1])。因此,处理好困难气道管理有重要意义。2013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将困难气道定义为完成正规培训的麻醉医师在面罩通气时遇到了困难(上呼吸道梗阻)或气管插管时遇到了困难,或两者兼有的一种临床情况~([2])。2017年中华麻醉医师协会《困难气道管理指南》指出,困难气道是经过专业训练的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麻醉医师发生面罩通气困难或插管困  相似文献   
34.
乳腺手术患者SLIPA与普通喉罩气道管理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LIPA是一种新型口咽部的通气导管,又称为喉罩气道导管~([1]).结构简单,由通气罩囊和通气管构成,外形像靴子,罩囊中部有凸起,凸起前部的开口处与声门处相对应,罩囊形状与口咽喉部的解剖结构相吻合.本研究拟比较乳腺肿物切除术中SLIPA和普通喉罩的气道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35.
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使心脏手术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借助体外循环进行的冠脉旁路移植术,但仍无法完全避免。降低这一并发症的重要方法是采用药物来保护血小板、凝血因子等血液成分,并抑制机体的一些不不良反应,保护包括凝血功能在内的血液正常功能。其中抗纤溶药物的应用最为广泛。本文主要综述各种抗纤溶药物的优缺点,并对其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的麻醉围术期管理。方法分析北京医院行急诊手术的1例高龄伴感染性休克的麻醉患者,并结合文献复习加以总结。结果麻醉诱导药物首选依托咪酯或氯胺酮、顺式阿曲库铵、瑞芬太尼,麻醉维持首选瑞芬太尼、七氟醚。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合并新发房颤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围术期抗心律失常药物首选β受体阻滞剂,必要时使用普罗帕酮或胺碘酮进行药物复律。围术期超声评估可能用于指导感染性休克的围术期液体治疗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结论麻醉医生应重视并掌握感染性休克的麻醉围术期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37.
1 病例报告 1.1一般资料 女性患者,48岁,59 kg,162 cm,因中耳炎拟在全麻下行右侧鼓膜置管术.既往鼻咽癌放、化疗9年;2006年曾在我院全麻下行右侧鼓膜置管术,麻醉诱导后能通气,但插管困难,使用Glidescope可视喉镜气管插管成功.各项术前常规检查未见明显异常,ASAⅡ级.插管情况评估:张口度约3 cm,颈部活动受限,Mallampati分级Ⅲ级,拟在麻醉诱导后用Glidescope可视喉镜行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中的血流动力学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相关性.方法 30例行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的患者接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记录插管后5 min,气腹后5 min、30 min、60 min,建立辅助切口前和手术结束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呼吸参数、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216.1±39.1)min,气腹时间(117.3±11.5)min.pH值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降低,除气腹后5 min外,其余各时间点均低于手插管后(P<0.01),在手术结束时pH值略有回升.气腹后各时间点的PETCO2和PaCO2均高于插管后(P<0.05或<0.01),随着气腹时间的延长,PETCO2和PaCO2逐渐增加,手术结束时略有降低,但仍处于较高水平.术中PETCO2和PaCO2相关性良好,在终止气腹的一段时间内,PETCO2和PaCO2的相关性最低.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不大,PETCO2和PaCO2相关性良好,但长时间气腹后PaCO2可能超过正常范围,术中有必要监测患者的血气分析.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中的血流动力学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相关性。方法30例行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的患者接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记录插管后5min,气腹后5min、30min、60min,建立辅助切口前和手术结束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呼吸参数、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本组手术时问(216.1±39.1)min,气腹时间(117.3±11.5)min。pH值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降低,除气腹后5min外,其余各时间点均低于插管后(P〈0.01),在手术结束时pH值略有回升。气腹后各时间点的PETCO2和PaCO2均高于插管后(P〈0.05或〈0.01),随着气腹时间的延长,PerCO2和PaCO2逐渐增加,手术结束时略有降低,但仍处于较高水平。术中PETCO2和PaCO2相关性良好,在终止气腹的一段时间内,PETCO2和PaCO2的相关性最低。结论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不大,PETCO2和PaCO2相关性良好,但长时间气腹后PaCO2可能超过正常范围,术中有必要监测患者的血气分析。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术的效果.方法 择期拟行胸腺切除术的重症肌无力患者45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16~64岁,体重45~95 kg.麻醉诱导: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4μg/ml)和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4 ng/ml),2%利多卡因2~3 ml行气管内表面麻醉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麻醉维持: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5 μg/ml;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3~6 ng/ml.术毕前30 min,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5μg/kg进行镇痛.记录首次气管插管的成功情况、切皮时患者体动反应情况、苏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术毕拔除气管导管情况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气管插管,首次气管插管成功率100%.切皮时无一例患者发生体动反应;苏醒时间1.0~3.2 min;拔除气管导管时间2.6~7.0 min;术毕拔除气管导管率100%.麻醉诱导期间有3例患者发生心动过缓,4例患者发生低血压,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正常;术中有3例患者发生心动过缓,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结论 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