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目的 调查老年腹部外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不足)发生率.方法 采用定点连续抽样,以2009年12月至2010年11月北京医院普外科住院的269例老年腹部恶性肿瘤患者(≥65岁)为研究对象,入院后第2天早晨进行营养风险筛查2002,营养风险筛查评分≥3分认为存在营养风险;营养不良(不足)判断标准为体重指数< 18.5 kg/m2;同时与同期同类疾病的其他年龄组进行比较.结果 269例研究对象完成营养风险筛查,适用率为100%;普外科老年恶性肿瘤患者(≥65岁)的营养不良(不足)发生率为30.1% (81/269),高龄老年患者(≥80岁)为37.5% (21/56),其他年龄组为17.6% (43/245) (P=0.001);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为38.3%(103/269),高龄患者为57.1% (32/56),其他年龄组为29.3% (72/245) (P<0.001);老年腹部恶性肿瘤患者中胰腺癌营养风险比例较高,而结直肠癌的发病率相对较低.结论 老年腹部外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不足)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高龄老人营养状况更为严重,应重视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问题.  相似文献   
22.
目的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老年患者肠外营养(PN)联合肠内营养(EN)与单纯PN对术后内毒素血症、肝功能与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不同时段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老年患者共48例,其中术后接受PN联合EN营养支持的患者25例为研究组(PN+EN组),单纯给予PN营养支持的患者23例为对照组(PN组)。记录其一般资料、比较术后内毒素水平和肝功能变化,以及临床结局(死亡率、并发症、术后住院日和总住院费用等)。结果两组内毒素水平术后1d较术前均有升高趋势,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随时间逐渐下降,其中术后7和14d分别与术后1d的差值比较,PN+EN组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PN组(P〈0.01);两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值术后1d较术前均有升高趋势,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逐渐下降,术后14d与术后1d的差值PN+EN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PN组(P〈0.05);PN+EN组感染并发症(2/25,8.0%)显著低于PN组(6/23,26.0%,P〈0.05);总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日、总住院费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PN联合EN可降低内毒素血症、改善肝功能、减少术后感染并发症。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卫生部北京医院收治的6例医源性胆胰肠结合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断和治疗的经验.结果 4例患者在首次术中确诊,术中可疑胆胰肠结合部损伤,行胆道造影、纤维胆道镜检查确诊,施行损伤修补+胆总管T管引流+腹腔引流术,治愈出院.2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了严重的腹腔、腹膜后感染及其他并发症,怀疑为胆胰肠结合部损伤,行胆道造影、纤维胆道镜检查后确诊,并多次行清创、引流手术,其中1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 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地治疗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术中胆道造影、纤维胆道镜是确诊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有效方法.对于首次术中确诊者,可行损伤处修补+引流治疗.对于术后确诊并出现腹腔、腹膜后脓肿及蜂窝组织炎者,应充分清创、引流,必要时加行胆汁、胰液分流、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应用肠内营养支持(EN)的护理技术。方法选择北京医院普外科行胰十二指肠切除且年龄大于65岁老年患者56例,术中均给予空肠置管,术后24-48 h开始管饲EN;通过应用系列化护理干预手段,观察EN开始后的胃肠道不适症状、达到目标喂养量的时间、营养相关指标、临床结局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接受EN中位时间22.1 d;经过系列化护理干预,11例(19.6%)出现严重腹胀,1例(1.8%)因顽固腹胀停止EN;腹痛和腹泻的发生率分别为8例(14.2%)和18例(32.1%);EN达到目标喂养量的中位时间为8.5 d;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73.6±15.0)d。结论老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应用EN,采取系列化护理干预手段,责任护士全程参与,重视心理护理,有效提高术后EN胃肠道耐受性,缩短达标时间,有效保障营养供给,有益于改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调查老年神经疾病住院患者的营养状态,评估不同营养状态患者的临床结局。方法 对2012年4月1日至5月31日在北京医院神经内科和老年科住院年龄≥65岁的老年神经疾病患者,试用微型营养评定精法(MNA-SF)等方法,进行前瞻性调查研究,了解其营养状态,总结临床结局指标,并描述不同营养状态患者的临床结局。结果 本研究纳入老年神经系统疾病患者1 480例,年龄(74.86±5.77)岁,体质量指数(BMI)(23.39±3.01)kg/m2;利手握力(16.92±13.44)kg;上臂围(25.86±2.99)cm,小腿围(32.19±3.02)cm;其中握力随年龄增长有所下降;1 405例患者完成了MNA-SF,顺应性94.9%;其中13.88%存在营养不良,37.51%有营养不良危险;随年龄增长,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良危险发生率均增加,其中营养不良者的死亡率高、住院时间长和总住院费用多。结论 老年神经疾病的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并且可能使临床结局恶化,应重视住院期间的营养状况评价和干预。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调查外科胰腺肿瘤患者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发生率。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各种胰腺肿瘤入住北京医院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21例住院患者,根据肿瘤性质分为胰腺癌组和其他胰腺肿瘤组,主要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方法,前瞻性比较不同胰腺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发生率以及物理测量、体成分和外周血蛋白质水平等,记录临床结局。结果 121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胰腺肿瘤患者进入本研究,胰腺癌组90例和其他胰腺肿瘤组31例,平均年龄(61.9±13.6)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3.20±2.95)kg/m2;上臂围(28.8±3.5)cm;肌肉组织量(44.6±7.4)kg;脂肪组织量(16.8±7.6)kg;两组在人体测量和体成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胰腺癌组空腹血糖[(6.45±2.47)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4.95±0.79)mmol/L](P<0.001),白蛋白[(39.0±4.7)g/L比(42.3±2.9)g/L,P<0.001],总蛋白[(62.8±6.2)g/L比(66.3±2.9)g/L,P<0.001]和前白蛋白[(136.1±85.4)mg/L比(197.8±112.6),P=0.01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营养不足发生率为4.1%,营养风险发生率78.5%;其中胰腺癌组营养风险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胰腺肿瘤组(91.1%比38.7%,χ2=36.525,P<0.001)。结论 外科胰腺癌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蛋白水平低和糖代谢异常,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27.
目的评价混合糖对腹部手术后老年患者血糖、胰岛功能以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方法。满足方案入选标准并获得知情同意的腹部手术后老年患者共40例进入本研究。研究组于术后第1天或第2天开始连续静脉输注混合糖电解质注射液1000ml,对照组静脉输注10%葡萄糖电解质注射液1000ml,连续3d。观察血糖和胰岛素、胰岛素C肽的变化,同时观察临床结局指标和血尿酸、乳酸等的变化以及不良事件。结果按计划完成本研究40例,无淘汰病例;腹部手术后老年患者输注混合糖后第2和3天血糖升高幅度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8,P=0.001);血胰岛素和胰岛素C肽水平两组较术前均有升高趋势,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变化值分别为(11.4±7.8)μU/ml和(639±506)pmol/L,对照组的变化值分别为(13.9±13.0)μU/ml和(1062±905)pmol/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2,P=0.213)。研究组术后发生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6例)和感染并发症(4例)的病例数与对照组(8和6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9,P=0.606);用药后两组患者均未发现血乳酸和尿酸升高,未出现不良事件。结论适量应用混合糖对腹部手术后患者血糖和胰岛功能的影响较小,可能改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28.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从肘部贵要静脉、正中静脉或头静脉将PICC送至上腔静脉的技术。此技术避免了患者反复外周静脉穿刺的痛苦,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低、留置时间长、安全性较高和耐受性较好,是接受肠外营养、反复化疗等较长时间接受静脉注射患者常用的手段。有关PICC置管并发症的文章多见报道,以机械性静脉炎、感染和导管阻塞等较为常见,本例为导管相关深静脉血栓,同时并发败血症。临床资料患者,男,61岁,体重指数32.5。因右肺癌需接受化疗入院。既往高血压7年,糖尿病史3年、脑血…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调查京津三家三级甲等医院普外科术后患者液体治疗现状. 方法 回顾性调查接受普外科手术的住院且术后禁食3 d以上的患者600例,不限年龄和性别、所患疾病种类和接受的手术类型.统计指标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前后实验室检查、术后3 d液体治疗内容和部分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输液反应等). 结果 588例有效病例术后每天平均补液总量为(3030±638)ml;平均每天给予葡萄糖(142±67)g、氯化钾(59.9±23.9)mmol、氯化钠(179.5±66.7)mmol;85.2%的患者接受营养支持,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比为28:1;术前体质指数(BMI)≥18.5 kg/m2的患者有549例,其中接受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支持共有470例(85.6%);BMI<18.5 kg/m2共39例,给予规范的肠外营养支持27例(69.2%).均未给予肠内营养.术后3 d液体治疗中未给予氯化钾36例次. 结论 京津三级甲等医院普外科术后患者接受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的比例均过高;即用型复合糖电解质制剂可减少差错和有益于大多数术后患者.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评价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肌肉质量和力量. 方法 拟接受腹股沟疝手术,年龄在70~90岁的男性住院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40~50岁10例男性健康受试者为对照组,进行人体测量、应用生物电阻抗和双能X线扫描的方法测定人体组分、CT扫描腹部和大腿,通过专用软件计算相应肌肉面积. 结果 老年男性腹股沟疝患者握力和小腿围低于对照组;全身肌肉组织总量结果相近,均低于对照组,肢体骨骼肌指数为7.53±0.78,其中Ⅰ类肌减症(男性<7.01 kg/m2)为22.7%,Ⅱ类(男性<6.08 kg/m2)为0;CT扫描发现老年组腹壁肌肉和大腿肌肉均少于对照组,但竖脊肌结果两组相近,L3骨骼肌指数≤52.4(男性)为70.0%. 结论 老年腹股沟疝患者肌肉质量和力量低于成年人,肌减症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