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观察祛瘀消积颗粒治疗中医辨证属胃络瘀阻证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患者的疗效。[方法]151例CAG癌前病变胃络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6例予祛瘀消积颗粒治疗,对照组75例予胃复春治疗,均治疗12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的临床、胃镜和病理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抗幽门螺杆菌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瘀消积颗粒对胃络瘀阻证CAG癌前病变患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止颤汤治疗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张家口市中医院门诊及病区收治的帕金森病合并抑郁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止颤汤治疗。结果:在治疗之后,研究组统一采用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帕金森病合并抑郁患者在治疗时,应用止颤汤治疗,可增强治疗疗效,对患者的帕金森病症状有明显改善,同时,可以缓解患者抑郁的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从中医体质特征探索乳腺癌发病的高危因素,为预防和早期治疗乳腺癌寻找新的思路和途径。方法:通过大样本、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横断面调查和非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调查504例乳腺癌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和证型分布情况,分析乳腺癌患者的中医易患体质类型特征以及乳腺癌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分布在阴虚质15例(3.0%),气虚质126例(25.0%),湿热质30例(6.0%),痰湿质45例(8.9%),气郁质213例(42.3%)和血瘀质75例(14.9%)。其中乳腺癌患者主要分布在气虚质和气郁质,而对照组则分布在平和质,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种类型中,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在气虚型患者110例,阴虚型19例,血虚型9例,冲任失调型85例,肝气郁结型281例;气虚质与气虚型证候呈正相关(P0.05),气郁质与肝气郁结型证候呈正相关(P0.05),血瘀质与冲任失调型证候呈正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体质多表现为阴虚质、气虚质、湿热质、痰湿质、气郁质和血瘀质,其中气虚体质与气虚型证候,气郁体质与肝气郁结型证候,血瘀体质与冲任失调型证候具有明显相关性,该理论为乳腺癌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治未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扶正消瘤汤防治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3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均采用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试验组加服中药扶正消瘤汤。观察2组无病生存率、复发转移率、治疗前后血象的变化及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无病生存率试验组为96.3%,对照组为83.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BPC)分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扶正消瘤汤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起减毒增效作用,提高无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穴位艾灸治疗肿瘤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鲨肝醇片、利可君片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神阙、气海、关元、足三里穴位艾灸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KPS评分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并比较治疗后2组白细胞计数正常率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候评分低于对照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正常率和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穴位艾灸可有效改善了患者气阴两虚的中医症候,提高了患者的功能状态和体力状况,升高外周血的白细胞计数,治疗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探讨应用中药治疗痰湿质糖尿病患者的配方规律。方法:检索 2000 年 1 月至 2020 年 9 月在维普数据库、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以痰湿质为特征的糖尿病患者的中药治疗文献,提取文献中使用的中
药处方,对高频使用中药进行频次分析、关联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本研究共采用文献 168 篇,其中中药处方 169 首,
其中使用次数在 10 次以上的中药 35 味,使用次数最多的中药为茯苓(116 次),最常用的药物(使用次数降序)依次为茯
苓、半夏、陈皮、白术、苍术、黄连、黄芪、葛根,关联分析显示,茯苓 → 厚朴、茯苓 → 甘草+陈皮、茯苓 → 甘草+陈 皮+半夏的组合较为常见,通过系统聚类算法得到得到核心中药处方组合 7 个。结论:治疗痰湿质糖尿病患者,应用健脾
利湿化痰的中药为主,根据患者的常见合并症状,配以清热、化瘀及养阴功效的中药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