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篇
  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 探究低剂量能谱CT结合ASIR重建对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价值。方法 通过低剂量能谱CT双期扫描100例肺结节患者,所有纳入病例均经过病理确认。基于双期基物质密度图像,利用能谱分析工作站分别测定病灶和同层面主动脉的水基值和碘基值,统计相对于主动脉,两期病灶的标准化水浓度、标准化碘浓度值及两期标准化碘含量差值及标准化水含量插值;获得双期能谱曲线斜率。借助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分析良、恶性肺结节的两期碘基值、标准化碘水浓度、水基值及能谱曲线斜率的变化。结果 不同病变结节的图像结果分析发现,恶性标准化碘浓度(NIC)、肺结节的碘基值和标准化碘浓度差明显高于良性肺结节,P均<0.05。良恶性结节在双期水基值、标准化水含量(NWC)和标准水含量只差(WCD)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另外,恶性肺结节的能量衰减曲线斜率显著高于良性结节,P<0.05。结论 低剂量能谱CT结合ASIR重建碘基值、动静脉期能谱斜率可以对良恶性肺结节提供有效的鉴别诊断信息,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不同教学模式在影像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校90名影像专业的学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BL组(45例,采取PBL教学模式)和CBL组(45例,CBL教学模式),对两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测试结果和实践能力进行自我评价结果比较分析。结果两组之间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BL组的自学能力培养、理论知识掌握能力、团队协作情况、语言表达能力、知识运用能力评分高于CBL组(P 0.05),而自主培养兴趣、主动参与实践、充分运用学习时间、问题处理情况、疾病诊断及鉴别水平评分低于CBL组(P 0.05)。结论 PBL教学模式主要侧重于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论知识掌握能力、团队协作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及知识运用能力,而CBL教学模式主要侧重于提升学生的兴趣培养、实践能力、充分运用学习时间能力、问题处理情况、疾病诊断及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再狭窄的临床诊断价值与应用。方法将3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次出现冠心病症状的患者,运用16层CT造影跟踪技术进行检查,并对冠状动脉再狭窄进行评价及临床分析。结果 3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次出现冠心病症状的患者,有7例占23.3%的患者出现出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支架再狭窄。轻度狭窄4例占57.1%;中度狭窄3例占42.9%;无重度狭窄患者。结论螺旋CT在PCI术后支架再狭窄的临床诊断方面是比较可靠和可以信赖的。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与MR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应用分析。方法 189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经手术或血管造影证实,观察采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诊断符合率。结果本组病例经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其中DebakeyI型68例,DebakeyⅡ型22例,DebakeyIlI型99例,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诊断主动脉夹层与手术或血管造影证实进行比较符合率100%。结论应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与磁共振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能够明确诊断;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避免了磁共振血管成像扫描时间长的缺点,并且降低了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的风险度;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是主动脉夹层的一种安全、快速、无创、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5.
目的螺旋CT对老年非肝硬化患者的非典型性小(<2 cm)血管瘤(HHs)的诊断特征。方法回顾性查阅了47例老年患者〔有52处非典型小(≤2 cm)HHs以及34处典型小HHs〕的动脉期(HAP),门脉期(PVP)以及延迟期(DP)的螺旋CT图像。确定非典型HHs的增强模式并将其与延迟期的典型小HHs相联系。结果将52处非典型小HHs分为如下几类:1a(动脉期高密度病变,n=17),1b〔动脉期高密度病变伴随病变周围短暂肝密度异常(THAD),n=12〕,2a(动脉期或门脉期低密度病变,n=9),2b(动脉期或门脉期CT成像有"亮点"的低密度病变,n=13),3型(中央加强区低密度病变,n=1)。评估者一致赞同将HHs分为1a,1b,2a和3型。在延迟期的成像中,所有病例的非典型小HHs与典型小HHs外形相似(P<0.000 1),主动脉和肝实质表现出相似的密度差异病变。结论螺旋CT三期扫描能区别多种发生在老年患者肝内的非典型小HHs。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5例膝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先行计算机X线摄影、16层螺旋CT扫描检查,再行MRI检查。结果 55例患者中,MRI发现半月板损伤32例,MRI诊断半月板损伤的准确性为87.3%(48/55),敏感性为93.1%(27/29),特异性为80.8%(21/26),假阳性率为19.2%(5/26),假阴性率为6.9%(2/29)。MRI诊断骨损伤的准确性为65.5%(36/55),敏感性为38.5%(10/26),特异性为89.7%(26/29),假阳性率为10.3%(3/29),假阴性率为61.5%(16/26)。MRI诊断韧带损伤的准确性为72.7%(40/55),敏感性为87.1%(27/31),特异性为54.2%(13/24),假阳性率为45.8%(11/24),假阴性率为12.9%(4/31)。结论 MRI对各种膝关节损伤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可为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37.
鼻咽癌放疗后茎内改变的CT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加深对鼻咽癌放疗后茎内异常改变的认识。方法鼻咽癌放疗后茎内改变者39例,均做鼻咽轴位CT平扫,详细对比观察复发与未复发者茎内CT表现。结果鼻咽癌放疗后复发者均表现为茎内增厚致密,而无复发者仅37.04%(10/27)表现为茎内增厚致密。在茎内增厚致密者中,复发病例边缘微凸者9例,平直3例;而无复发病例边缘平直者7例,微凹3例,无1例边缘突出者。上述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Ρ<0.05)。结论鼻咽癌放疗后茎内增厚致密提示局部复发,若边缘微凸,则复发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320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1~9月9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疑诊颅内动脉瘤的患者,于1周内进行CT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经螺旋CT血管成像共发现88例患者存在动脉瘤,DSA发现87例,CTA与DSA检查吻合率为97.70%。结论:螺旋CT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诊断具有无创、快捷、准确,降低费用,减少并发症发生及多种三维后处理方法等优点,可以作为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眼结膜下脂肪疝与脂肪瘤的CT表现,旨在提高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30眼)结膜下脂肪疝和22例(22眼)结膜下脂肪瘤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 结膜下脂肪疝CT表现为眶内结膜下肌锥内外间隙相通的脂肪密度;结膜下脂肪瘤CT表现为眶内结膜下肌锥外泪腺内侧的"新月"形或"半圆"形脂肪密度.结膜下脂肪疝与结膜下脂肪瘤在发病年龄,性别,单、双眼发病率及合并泪腺脱垂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对眼结膜下脂肪疝与脂肪瘤的鉴别诊断有较高特异性.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眼眶神经源性肿瘤的CT表现,并寻找其鉴别点.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17眼)眼眶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 视神经胶质瘤及视神经脑膜瘤CT像上均表现为视神经增粗,均见“双轨征”,前者表现为轨间距增宽的“双轨征”;后者则表现为轨道增宽的“双轨征”.眼眶神经鞘瘤CT表现为球后长轴与眼球前后轴平行的类圆形软组织结节.眼眶神经纤维瘤CT表现形式多样.本研究中各类肿瘤患者在发病年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050,P=0.003).结论 CT在诊断眼眶神经源性肿瘤方面有一定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