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38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76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探讨膝关节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的临床及影像学相关危险性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来自国内6 家骨肿瘤治疗单位的105例膝关节骨巨细胞瘤,包括36例术后局部复发病例和69例术后未复发病例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通过单因素法分析临床因素(包括发病性别、年龄、部位、临床评分、分级、手术方式)和影像学因素与肿瘤术后复发的相关性,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放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中确定影响肿瘤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05例患者中,男49例,女56例;随访时间为(45.6±32.1)个月。其中复发组36例,平均年龄(35.64±10.87)岁,复发时间为术后平均(18.9±6.5)个月;未复发组69例,平均年龄(36.32±13.82)岁。单因素χ2检验显示病灶边缘清晰或硬化、骨皮质中断、软组织肿块、Hu评分和手术方式与术后复发有关,其他临床因素(发病性别、年龄、部位、Campanacci影像学分级)以及部分影像学因素(膨胀性、多房性或骨性分隔、骨皮质破坏、病理性骨折、病灶是否达到关节面、骨髓水肿、病灶囊性变)与术后复发无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边缘清晰或硬化(P=0.048)、软组织肿块(P=0.041)、Hu评分(P=0.040)和手术方式(P=0.001)与肿瘤术后复发密切相关。结论膝关节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病灶边缘模糊、软组织肿块两项影像学征象为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前Hu评分和手术方式是影响肿瘤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2.
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 isanewneurotrophicfactor(NTF)andhasbeencloselystudiedinrecentyears.1 Itsneurotrophiceffectsincludepromotioninneuronalregenerationandsurvival. StudieshavefoundthatexogenousbFGFpumpedintothemarroworthesheathcandecreasetissu…  相似文献   
63.
骨肉瘤是一种好发于青少年长管状骨干骺端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致残率、致死率高。1970年以前标准治疗是截肢术,但五年生存率仅有10%。随着新辅助化疗的广泛应用,骨肉瘤的五年生存率已达60%以上。但是部分骨肉瘤对化疗不敏感或无反应,人们一直在寻找可预见耐药性的指标和参与耐药性的因素和机制,多药耐药基因Mdr-1,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在其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本文对上述三种基因的表达、参与耐药的机制及其三者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4.
Tomita评分在脊柱转移瘤治疗决策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Tomita评分在脊柱转移瘤治疗决策中的意义.方法:1981年7月~2004年12月我院收治脊柱转移瘤患者447例,男291例,女156例,年龄25~75岁,平均56.1岁.原发灶明确者340例,原发灶不明者107例.同时合并肺、肝、脑等重要脏器转移者215例.手术治疗183例,保守治疗264例.采用Tomita评分系统进行综合评分,根据不同分值分为4组,2~3分者为A组,4~5分者为B组,6~7分者为C组,8~10分者为D组,对4组及不同原发肿瘤患者的数据进行生存分析.结果:随访3~92个月,平均23.5个月,患者平均生存时间10.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7.9个月,1年生存率为38%.肿瘤原发于肺、肝、胃肠道者145例,中位生存时间4.4个月:原发于甲状腺、乳腺、前列腺者146例,中位生存时间12个月;原发于肾脏者27例,中位生存时间6个月:原发于其他部位者22例,中位生存时间5.1个月;原发灶不明者107例,中位生存时间6.8个月.A组65例,中位生存时间34个月;B组49例,中位生存时间13个月;C组128例,中位生存时间8个月;D组205例,中位生存时间4个月.4组问生存时问有显著性差异(P<0.0001).结论:Tomita评分与脊柱转移瘤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脊柱转移瘤治疗决策的重要参考指标.对于单发的、原发瘤恶性程度相对较低的脊柱转移瘤,Tomita评分2~3分者,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可望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5.
屠重棋  裴福兴 《华西医学》2003,18(4):470-471
目的 :研究大段冷冻异体骨移植复合人工关节置换修复股骨远近段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本组 2 4例 ,行复合股骨上段的全髋关节置换 10例 ,复合股骨下段全膝关节置换 14例。按Enneking分期 ,广泛边缘性切除股骨上下段肿瘤 ,选用长柄人工关节将大小和形态合适的同种异体骨关节与宿主骨经骨水泥髓内固定 ,假体柄插入宿主骨髓内长度与异体骨轴心长度比≥ 0 8~ 1。结果 :2 2例患者随访 6~ 12 8个月 ,平均 4 8个月。 2例分别于术后 9个月和 15个月死亡 ;4例于术后 7个月内局部复发 ;其余均无瘤生存。所有患者均无关节脱位、假体松动和断裂。 6例异体股骨大转子区部分吸收。异体骨和宿主骨间均达骨性愈合 ,平均愈合时间为 8月。 10例复合股骨上段的全髋关节置换者 ,髋关节活动度平均为 87°。 12例复合股骨下段全膝关节置换者 ,膝关节活动度平均为 82°。按ISOLS骨肿瘤术后功能重建评定 ,平均为 2 6 5分。结论 :大段冷冻异体骨移植复合人工关节置换具有异体骨和人工关节两者的优点 ,更适应于生存时间长的良性或恶性骨肿瘤的保肢术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应用低位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在骨盆或骶骨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6年4月至2010年4月期间我院应用低位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控制24例骨盆和骶骨肿瘤手术过程中的出血。术中先用球囊导管阻断低位腹主动脉,每次阻断腹主动脉60 min,若超过60 min间隔10~15 min后再阻断,然后再行肿瘤切除。结果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53 min(40~245 min);阻断低位腹主动脉后,手术中平均出血为310 ml(200~650 ml),手术野干净,解剖清晰,肿瘤周围的血管、神经以及盆腔器官明确,肿瘤边界容易确定,肿瘤被完整切除,肿瘤的术野污染小。手术全过程中,患者血压稳定,术后患者肾功能及盆腔器官均正常。1例患者发生穿刺侧髂动脉血栓形成,通过Fogarty取栓导管取出血栓后下肢血供恢复,术后无缺血症状,其余患者双下肢均正常,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低位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切除骨盆和骶骨肿瘤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完整切除率,是一项具有实用价值的临床技术。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皮质骨移植可吸收钉固定修复骨纤维异样增殖症刮除术后皮质骨缺损的疗效。方法自2004年3月至2007年4月我科共收治骨纤维异样增殖症24例,其中股骨11例,肱骨5例,合并桡骨2例,股骨颈及转子间1例,胫骨6例(合并腓骨1例),单纯腓骨1例。24例中6例出现病理骨折并骨愈合。所有患者入院后行病灶刮除,松质骨打压植骨后运用同种异体皮质骨移植可吸收螺钉固定修复皮质骨缺损。术后1、2、3、6、9、12个月对患者进行门诊随访,此后每年随访一次,观察患者的移植骨愈合、并发症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甲级愈合。术后1年,24例患者植入的骨粒及皮质骨块与正常骨质均基本融合;术后1年3例失访,随访的21例术后2~5年移植骨吸收重建,骨缺损修复,病灶消失,其中14例骨干病灶中有6例髓腔再通。3例残留手术区域隐痛,与天气变化有关。所有患者截止随访末期功能均良好,无复发。1例患者术后3年邻近腓骨出现新病灶,5年后因摔伤导致腓骨病理性骨折,但胫骨无骨折。结论同种异体皮质骨移植可吸收钉固定修复骨纤维异样增殖症刮除术后皮质骨缺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68.
背景:目前关于骨盆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主要是针对正常和外伤后的骨盆,缺乏对EnnekingⅡ区的恶性肿瘤切除、组配式人工半骨盆假体重建骨盆环缺损后骨盆生物力学模型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目的:观察正常骨盆及半骨盆切除、组配式人工半骨盆假体置换后患者站立体位下应力分布。方法:采用CT薄层扫描采集1例半骨盆切除、组配式人工半骨盆假体置换后17个月患者的骨盆原始数字影像和通信标准数据,将数据导入Mimics8.1软件建立三维实体模型,再将实体模型导入Abaqus6.7-1分析软件,分别以正常骨盆及组配式人工半骨盆假体置换后的骨盆,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分别对双脚站立、患侧单脚站立两种静力状态下进行生物力学加载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在正常骨盆及组配式人工半骨盆假体置换后骨盆2种有限元模型中,不同站立体位相同载荷下健侧骨盆应力值接近;患侧组配式半骨盆假体不同站立体位时应力最大值均出现在髋臼杯上方CS脊柱内固定器与髋臼杯连接部内侧,所受最大应力均远低于其疲劳强度;组配式半骨盆假体重建后骨盆站立位时应力的分布规律与正常骨盆基本一致。说明:①组配式人工半骨盆假体置换对健侧骨盆影响较小。②站立体位下组配式人工半骨盆假体安全性好。③组配式人工半骨盆假体重建后的骨盆符合人体正常生物力学规律,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相容性基础。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持续腰椎穿刺引流术在高位骶骨肿瘤切除术后脑脊液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对比分析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11年8月,就诊于我科行高位骶骨肿瘤切除术并有完整病例资料的72例进行分析。纳入标准为:骶骨肿瘤切除患者术中发生硬脊膜损伤且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的患者,同时排除有持续腰椎穿刺脑脊液引流禁忌证如脑疝、颅内压明显增高、穿刺部位皮肤或软组织感染、全身严重感染败血症或休克、穿刺不能合作、L1以上脑脊液循环通路梗阻等情况的患者。最终符合纳入标准共11例。将2005年3月前行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发生脑脊液漏患者使用单纯伤口旁放置引流管引流的5例作为对照组,2005年3月以后行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的6例为采用持续腰椎穿刺引流治疗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脑脊液漏治愈时间和患者一般情况及相关并发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均无逆行性颅内感染发生,其中单纯放置引流管引流组1例发生手术切口局部感染。持续腰椎穿刺引流患者脑脊液漏愈合时间中位数为14.5(12~18)天,较对照组患者25(23—36)天缩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腰椎穿刺引流组患者治疗期间骶尾部切口渗液少,肿胀明显较单纯引流组轻,患者自体感觉如伤口疼痛、头晕等症状较单纯引流组轻。两组患者均无低颅压性头痛、无进行性低颅压、气颅、脑疝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持续腰椎穿刺引流治疗骶骨肿瘤切除术后脑脊液漏较单纯伤口旁引流效果好,并且有效缩短脑脊液瘘VI闭合时间。  相似文献   
70.
Pilon骨折由于创伤能量大,胫骨远端软组织覆盖少,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手术治疗Pilon骨折的方法包括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分步延期ORIF和微创技术。虽然治疗手段上不断修正和更新,但是仍存在并发症多、伤残率高等问题。现就近年Pilon骨折手术治疗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