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38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76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回顾性分析5·12汶川地震挤压伤患者高钾血症的救治情况、预后及相关危险因素,更好地指导类似灾害事件的救治工作.[方法]地震发生后1周内,本院收治挤压伤患者66例,根据患者伤情分3组:(1)单纯挤压伤,无挤压综合征;(2)挤压综合征,血钾浓度正常;(3)挤压综合征,高钾血症.针对性给予补液、利尿及碱化尿液、纠正电解质紊乱、血液透析、防治感染及支持治疗.探讨挤压时间、挤压部位与高钾血症发生的关系.[结果]66例患者中49例发生了挤压综合征,39例患者合并高钾血症.随着受累肢体的增加和受压时间的延长,患者发生挤压综合征、高钾血症的风险显著上升.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全部高钾血症患者均在入院后1 d内得以控制,3 d内完全纠正高钾.截止至2008年11月28日,66例患者无1例死亡.[结论]灾害现场救治时,通过患者挤压时间及受累部位可以迅速判断患者伤情,预测挤压综合征、高钾血症的发生,尽早采取措施.对于挤压综合征、高钾血症的治疗,应及时快速补液、利尿及碱化尿液、血液透析,适时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截肢或关节离断,遵循抢救生命、挽留肢体、促进康复的原则.  相似文献   
42.
急诊与择期手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急诊与择期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s,LISS)手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8月至2008年9月,采用急诊LISS手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4~59岁,平均44.50岁。骨折按AO分型:B型6例,C型14例;开放性骨折8例,按照Gustilo分度:Ⅰ度2例,Ⅱ度5例,Ⅲa度1例。所有患者均在伤后24 h内安排手术。择期LISS手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24~58岁,平均44.20岁。骨折按AO分型:B型7例,C型13例;开放性骨折9例,按照Gustilo分度,Ⅰ度2例,Ⅱ度6例,Ⅲa度1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常规行牵引治疗3~5 d后安排手术。对两组患者术前等待日、手术时间(从手术开始到手术结束,包括术中透视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包括贫血及低蛋白血症)、骨折愈合时间及膝关节功能康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1~24个月,平均16.7个月。急诊组与择期组患者的术前等待日分别为12.95 h和98.20 h、住院天数分别为4.20 d和8.3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费用分别为19507元和22249元、早期(术后4周)功能康复HSS评分分别为81.25分和76.65分、术前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和4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0%和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分别为44.50岁和44.20岁、性别比(男/女)分别为12/8和13/7、骨折的AO分型(B/C)分别为14/6和13/7、开放骨折百分比分别为40%和45%、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和0%、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4.00周和14.10周、末次随访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分别为92.05分和91.40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急诊LISS手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对局部血供破坏少,有利于骨折愈合。与择期LISS手术治疗相比,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降低  相似文献   
43.
李沁  赵文博  屠重棋  杨天府  方跃  张晖  刘雷 《中国骨伤》2014,27(12):1029-1032
目的:总结使用锁定加压钢板(locked compression plate,LCP)结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总结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MIPPO结合LCP内固定治疗的Pilon骨折.排除开放性骨折、病理性骨折、患肢有血管疾病和患肢神经损伤的病例,共纳入38例,其中男29例,女9例;平均年龄48岁(21~78岁).骨折按AO分型:B型20例,C型18例.根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术后踝关节功能等对疗效进行评定,并参照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主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38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13~24个月).骨折全部获得骨性愈合,无钢板断裂及复位固定失败,1例伤口浅表感染,经使用抗生素及换药后治愈.术后AOFAS评分65 ~97分,平均(81.0±4.5)分.结论:MIPPO结合LCP治疗胫骨Pilon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少,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44.
背景:研究表明,缓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微球制备工艺条件影响因素多,筛选工作费时费力,且工艺的重现性较差。 目的: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包封率为指标,应用单因素设计,初步考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微球制备基本工艺条件。 设计、时间及地点:单因素设计实验,于2005-03/05在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高分子实验室完成。 材料:以相对分子质量2.0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载体材料,选用W/O/W复乳-干燥法制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 方法:应用单因素设计,初选匀化方式(超声或旋涡)、超声时间(第1次+第2次:5 s+5 s,5 s+10 s,10 s+5 s,10 s+10 s)、内水相体积(50,100,200,250,300 μL)、分散介质聚乙烯醇质量浓度(10,20,30,50,70 g/L)、外水相中无机盐浓度(0,250,500,1 000 g/L)、搅拌时间(3,4,5,6,8 h)等缓释微球制备基本工艺条件。 主要观察指标:各制备工艺条件下微球粒径、载药量和包封率。 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制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微球时,超声时间和搅拌时间对于包封率没有影响;匀化方式应选择2次超声,每次5 s;聚乙烯醇质量浓度在30~70 g/L内较好;内水相体积可固定在50~100 μL;外水相中无机盐的浓度越高越好,还可进一步筛选出最佳浓度。经过初步优化后,其平均粒径为6.68 μm,径距为(1.86±0.22)μm,载药量为(37.00±0.89)×10-3%,包封率为(61.31±1.31)%。 结论:应用单因素试验可以初步优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微球制备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45.
地震伤患者创面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定植与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地震伤患者创面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定植和感染的临床特点,探索其诊治对策. 方法 选择"5.12"汶川地震后收治的376例开放性损伤患者中42例创而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培养阳性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12~96岁,平均37岁.开放性损伤部位:上臂1例,前臂4例,大腿12例,小腿23例,躯干2例.伤后到就诊入院时间3~7 d.了解其临床特点并做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对比分析其对15种抗生素的耐药性. 结果 本组地震伤患者中创而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定植31例,发生率为8.2%;创面鲍曼/溶血不动杆菌感染11例,发生率为2.9%.经清创、早期预防性抗生素使用、营养支持,15例细菌定植患者均行Ⅱ期缝合或创面植皮,16例创面培养阴性后转外省治疗;经扩创引流、全身敏感抗生素使用、全身营养支持,11例感染患者中有6例创面感染控制,Ⅱ期消火创面,4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1例患者出现败血症.创面检出的42株鲍曼/溶血小动杆菌药敏结果 中,对亚胺硫霉素最为敏感,敏感率为59.5%;对丁胺卡那、左氧氟沙星、替卡西林/棒酸、妥布霉素较为敏感,敏感率分别为21.4%、21.4%、19.5%、19.0%. 结论 地震伤患者创丽鲍曼/溶血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有:组织创伤重、伤口污染重、伤后到获得初次救治间隔时间长、机体抵抗力弱.在诊疗上应注意区分细菌定植和细菌感染的不同临床特点,重视创面正确处理、抗生素合理使用和增加机体抵抗力,可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46.
17β-雌二醇对破骨细胞骨架和骨吸收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17β-雌二醇对体外培养破骨细胞细胞骨架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与骨吸收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在破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17β-雌二醇,用F-actin特异性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破骨细胞细胞骨架的变化情况,同时用扫描电镜观察破骨细胞在骨片形成骨吸收陷窝数目及面积的变化。结果 随着17β-雌二醇浓度的升高,实验组破骨细胞F-actin相对荧光强度从(89 6±7 5)%下降至(34 7±5 4)% (与对照组荧光强度相比),细胞内微丝收缩变短,排列紊乱,细胞波状缘消失,破骨细胞伸展面积从(1289±53)μm2 /细胞核下降至(406±42)μm2 /细胞核,同时,骨吸收陷窝的数目和面积从(131 5 ±11 7)个/片和(2157±51)μm2 减少到(16 8±4 0 )个/片和(965±75)μm2。生理浓度(10-7mol/l)及其以上17β-雌二醇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01 )。结论 17β-雌二醇影响破骨细胞内细胞骨架的结构,下调F-actin的表达,降低破骨细胞的活动能力,从而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采用血管墨汁灌注和四环素荧光标记评价异体移植骨板活化状态的可行性. 方法 12只山羊右侧股骨移植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皮质骨板,分别在术后3、6、12、24周处死动物取材,通过血清骨钙素检测,大体观察、X线照片、移植骨板组织学检查、血管墨汁灌注和四环素荧光标记,对移植骨板再血管化以及成骨活性进行评价.结果术后3周血清骨钙素开始升高,12周达到最高水平,与术前比较,血清骨钙素差别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6、12、24周移植骨板墨汁灌注血管面积比率和四环素荧光标记积分光密度值(IOD)升高,与术前比较,血管面积比率和四环素荧光标记积分光密度值差别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周血管面积比率和四环素荧光标记累积光密度值达到顶峰,与术后3、6、24周比较(P<0.01).结论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皮质骨板移植具有较强生物学活性,术后12周移植骨板完全再血管化,24周完成爬行替代和塑形改建.血管墨汁灌注和四环素荧光标记是判定移植骨板活化状态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8.
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中 ,数目较多的骨折碎块的固定仍是一个临床常见的难题。医用硬组织黏接胶是治疗粉碎性骨折的又一新方法 .采用完整新鲜人胫骨、骨块缺失的新鲜人胫骨、黏接后的新鲜人胫骨在扭转、三点弯曲、压缩等状态下的应力 -应变指标变化 ,研究医用硬组织黏接胶黏接人胫骨蝶形骨块后的力学指标的改变。在弯曲、扭转、压缩等实验中 ,胫骨中段的蝶形骨缺损 ,显著减弱了胫骨的抗弯曲、抗扭转、抗压缩的强度。在扭转实验中 ,完整胫骨的扭距大于黏接后的胫骨 ,黏接后胫骨的扭距大于缺损的胫骨。在压缩实验中 ,胶体断裂前 ,完整胫骨的压缩曲线斜率大于黏接后的胫骨的压缩曲线斜率 (P<0 .0 1) ,黏接后胫骨压缩曲线斜率大于缺损胫骨的压缩曲线斜率 ,并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P<0 .0 5 )。三点弯曲实验中 ,在胶体断裂前 ,完整胫骨的曲线斜率与黏接后的胫骨无显著差异 (P>0 .0 5 ) ,黏接后胫骨与缺损的胫骨曲线斜率有显著差异 (P<0 .0 5 )。黏接后的胫骨 ,其弹性模量、刚度系数与完整的胫骨无显著差异 (P>0 .0 5 )。医用硬组织黏接胶黏接蝶形骨块后 ,能显著提高其抗弯曲、抗扭转、抗压缩应力。在临床操作中 ,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骨折碎块固定时周围的软组织剥离 ,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49.
16只山羊造成右侧股骨骨折,双侧股骨分别进行同种异体皮质骨板移植,右侧移植骨板承受生理应力,左侧不承受应力。分别在术后3、6、12、24周处死动物取材,通过组织学检查以及血管墨汁灌注率、孔隙率、四环素荧光标记和新骨形成积分光密度值图像分析,对移植骨板修复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未承受应力侧术后3周,承受应力侧术后6周移植骨板出现再血管化。术后3~6周,不承受应力侧移植骨板血管面积比率、孔隙率、四环素荧光标记和新骨形成积分光密度值大于承受应力侧(P<0.05);而6周以后则承受应力侧大于未承受应力侧(P<0.05)。结果表明,同种异体皮质骨板移植术后早期承受应力延缓了移植骨板再血管化;患肢术后制动6周,待骨折端骨痂连接、移植骨板再血管化以及部分骨板与宿主骨发生骨性连接后,患肢承受生理载荷有利于移植骨板新骨形成和内部改建。  相似文献   
50.
四甲基偶氮唑盐法预测化疗药物在体内的抗癌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法预测化疗药物在肿瘤患者体内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分别检测 15种化疗药物对 30例骨肉瘤及 4 5例肺癌患者的体外培养的原代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在细胞浓度为 5× 10 4/孔 ,药物作用于肿瘤细胞 72h ,MTT法检测显示骨肉瘤对DDP、CBP、VM 2 6、ADM、THP、5 FU敏感 ,对CBP、ADM、THP、DDP、VM 2 6中度敏感 ,对VP16、DITC不敏感 :4 5例肺癌标本对CBP、VM 2 6、THP、DDP、MTX敏感 ;对VM2 6、CBP、THP中度敏感 ;对VP16、DITC、EADM不敏感。不同的肿瘤患者对相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结论 :MTT方法对预测化疗药物在体内的化疗效果检测提供了快速、简便的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