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9篇
基础医学   80篇
临床医学   124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53篇
外科学   387篇
综合类   8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评价颈椎一期后前路手术中应用自体颈椎椎板行椎间植骨融合加前路钢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6月采用颈椎一期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前后方均受压迫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7例,其中A组采用后路所切除的颈椎椎板行椎间植骨加前路钢板固定,B组采用自体三面皮质髂骨植骨加前路钢板固定(n=22)。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植骨融合率、VAS评分、JOA评分及椎间隙高度变化。结果 A组手术时间(102.7±13.9min)及术中出血量(170.3±25.7ml)均明显低于B组(分别为128.9±12.3min、191.1±32.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术后3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2个月,平均17.4个月。术后6个月A、B两组植骨融合率分别为94.4%(14/15)和100%(22/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0)。两组术后VAS评分、JOA评分、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需行前后路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椎板作为颈椎前路椎体间植骨材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2.
TARP钢板系统在难复型寰枢椎脱位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系统(TARP)在难复型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3年4月-2004年9月,对13例陈旧性的难复型寰枢椎脱位患者行经口咽前路松解减压,应用TARP系统复位和固定,两侧寰枢关节间植入自体髂骨融合。结果除1例因跌倒引起螺钉松动再次脱位外,均固定牢固,融合理想,脊髓减压满意。结论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系统一次完成寰枢椎脱位的复位和固定是治疗陈旧性难复型寰枢椎脱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3.
计算机快速成型辅助个体化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通过与常规手术比较,探讨计算机快速成型辅助个体化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 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收治二踝骨折患者24例,随机分为两组,计算机快速成型辅助设计手术组(A组)12例,常规手术组(B组)12例.A绀手术前采取CT三维重建、计算机模拟、快速成型与个体化标本预手术.比较两组的切开暴露时间、复位与固定时间及手术疗效优秀率.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8~15个月.两组切开暴露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P=0.102);A组手术复位与固定时间为(45.43±9.38)min,低于B组(58.61±12.3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8,P<0.05);A组于术疗效优秀率为83.3%,B组手术疗效优秀率为66.7%.结论 计算机快速成型辅助个体化技术可提高三踝骨折手术效率与精确度.  相似文献   
44.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多发于老年人的骨折,因为老年人常伴有骨质疏松,且多合并内科疾病,全身情况较差,所以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的死亡率一直较高,伤后3个月内患者的死亡率约为16.7%.近年来,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等.回顾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08年8月采用以上两种方法治疗且获得随访的高龄股骨转子间Jones-Evens分型Ⅲ型骨折5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5.
枢椎椎板螺钉联合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枢椎椎板螺钉联合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对5例枢椎椎弓根细小的寰枢椎脱位患者,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施行了枢椎椎板螺钉联合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枢椎椎板螺钉的进钉点位于棘突两侧椎板交界处,交叉置人对侧椎板内;寰椎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位于枢椎侧块中线上,距寰椎后弓上缘最少3 mm,内斜10°,上斜5°.螺钉直径3.5 mm,枢椎椎板螺钉长26~32 mm,寰椎椎弓根螺钉长28~32 mm,结合自体髂骨植骨.结果 患者获得随访3~18个月,平均7.5个月.未发生椎动脉、脊髓损伤,术后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X线、CT复查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钉,植骨3个月后均达到满意融合.结论 枢椎椎板螺钉联合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效果满意,是又一可供选择的寰枢椎后路固定术式.  相似文献   
46.
数字骨科——信息化世纪的新骨科 数字骨科入门(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骨科学的信息化革命——从骨科诊断数字化到数字骨科 1.1数字骨科的起源 发轫于20世纪40年代的计算机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模式。从宏观到微观、从人文到自然,计算机技术己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它的迅猛发展同样引发了医学的“数字化”革命,骨科治疗手段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椎间盘术术后椎间隙急慢性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椎间盘术后,通过临床查体,MRI检查,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的检测,对椎间隙感染进行诊断,急性椎间盘感染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椎间隙引流等方法治疗:慢性椎间隙感染采用椎间隙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法手术治疗。结果:本组被诊断为椎间隙感染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剧烈的腰痛,低热,血象升高,血沉加快,腰椎MRI出现特征性改变等表现。其中6例获得早期诊断,早期保守治疗效果良好。1例慢性感染合并腰椎不稳患者予以后路病灶,植骨内固定术,8例患者均症状改善,病愈出院。结论: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应该早期渗断,并根据不同的类型采用相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48.
目的 介绍侧方人路极外侧椎间融合术微创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方法、技术要点,评估其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极外侧椎间融合术微创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8例,3例椎间融合器矫形加椎体螺钉内固定,5例单纯椎间融合器矫形.分析其临床效果、侧弯矫正率和并发症.结果 手术顺利,术中出血每例平均50 ml,术后腰腿痛明显减轻,下肢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缓解,侧弯矫正率为64%.随访6~30个月椎间隙高度无丢失,融合器无移位,2例有矫形角度的轻度丢失.无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结论 侧方入路的前面无注释微创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是一种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和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9.
计算机辅助骨盆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计算机辅助的骨盆恶性肿瘤病例手术范围和植入假体设计的手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CT数据及快速成型技术,模拟骨盆肿瘤切除重建术,设计手术切除范围,制造病变骨盆精确模型和植入个体化假体;2003年6月~2007年7月,共有9位患者进行了肿瘤切除个体化人工半骨盆重建术,其中男3例,女6例,骨巨细胞瘤4例,脊索瘤2例,软骨肉瘤2例,骨肉瘤1例.根据Enneking骨盆肿瘤分区:Ⅱ区3例,同时累及Ⅱ区和Ⅲ区5例,同时累及Ⅰ区、Ⅱ区、Ⅲ区、骶骨区(Ⅳ区)1例.随访时间为12个月到5年.[结果]手术中病变切除彻底,假体安装顺利,术中平均出血4 700 ml,术后1例患者伤口内积血、感染,予以清创、灌洗引流后,选用敏感抗生素后痊愈.所有患者术后4~6周扶双拐部分负重行走,术后4个月逐渐弃拐,3例(33%)患者复发,其中骨肉瘤1例,术后18个月死于双肺转移;软骨肉瘤1例,术后13个月局部复发,术后17个月死亡;1例脊索瘤术后半年复发,二次手术,半年后再次复发,放弃治疗,3个月后死亡.1例术后2年时出现螺钉松动,患者可持拐行走.其余5例患者假体无松动,患侧髋关节和对侧髋关节对称.[结论]计算机辅助下的骨盆恶性肿瘤的手术范围设计,使切除边缘更彻底,个体化的人工半骨盆,与患者骨盆形状高度一致,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和良好临床效果,该技术在骨盆恶性肿瘤的切除及重建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后4个月逐渐弃拐,3例(33%)患者复发,其中骨肉瘤1例,术后18个月死于双肺转移;软骨肉瘤1例,术后13个月局部复发,术后17个月死亡;1例脊索瘤术后半年复发,二次手术,半年后再次复发,放弃治疗,3个月后死亡.1例术后2年时出现螺钉松动,患者可持拐行走.其余5例患者假体无松动,患侧髋关节和对侧髋关节对称.[结论]计算机辅助下的骨 恶性肿瘤的手术范围设计,使切除边缘更彻底,个体化的人工半骨盆,与患者骨盆形状高度一致,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和良好临床效果,该技术在骨盆恶性肿瘤的切除及重建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0.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operation with computer-aided rapid prototyping technique and the conventional procedure for treatment of trimalleolar fractures.Methods Twenty-four patients with trimalleolar fracture who had bee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07 to March 2008 were divided into 2 even groups randomly.Group A underwent 3-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computer simulation and rapid pro-totyping and demonstration of individual fracture model before operation.Group B received only conventional procedures.The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evaluated by Cedell criteria and compared statistically between the 2 groups.Comparision between the 2 groups was made in the exposure time, reduction and fixation time curative effect.Results Fallow-up from 8 to 15 months revealed that the operation time for Group A (45.43 ± 9.38 minutes)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for Group B (58.61 ± 12.32 minutes) (t = - 2.948, P < 0.05).The exposure time between the 2 groups had no statiscal difference (t = - 1.06, P =0.102).The excellent rate of curative effect in Group A was 83.3% and 66.7% in Group B.Conclusion Computer aided rapid prototyping can shorten the operation time and improv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for trimalleolar fract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