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2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幼年型呼吸道乳头状瘤病(juvenile onset recurrent respiratory papillomatosis,JORRP)的临床特点及病程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JORRP瘤体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基因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5例JORRP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的HPV6/11含量,并进行临床随访观察复发情况。结果JORRP发病高峰在3~4岁,2~7岁组患儿的手术间隔时间小于大于7岁以上组患儿;行气管切开术的患儿的手术次数明显多于未行气管切开手术的患儿;55例JORRP标本经荧光定量PCR检测后35例(63.6%)为HPV6/11型阳性,其DNA中位拷贝数为2.2E 07,其拷贝数与JORRP病程无明显相关性。结论2~7岁为JORRP好发及易复发年龄段,气管切开会增加患儿手术次数与风险,JORRP患儿的病程变化与HPV6/11 DNA含量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72.
73.
李×,男,出生42天。初诊日期:1997年1月5日。家长代述:高热,反复抽搐,右侧口眼歪斜,上下肢瘫痪10余天。患儿足月顺产,10余天前不明原因突然抽风,躯体发热,最高体温达42℃,后出现右侧嘴角歪斜及同侧上下肢瘫痪等症状。发病后经本市及青岛市多家医院CT检查,均诊断为“左脑硬膜下积液”,经多方治疗无效,来此求治。查:体温40℃,面色青紫,神志昏迷,消瘦,脱水面容,前囟隆起,双蝶囟膨出,双目斜向右上角,不能前视,舌偏向右上方后缩,颈部强硬右歪,右上肢屈曲,五指紧握,右下肢僵硬不能曲,左侧上下肢功能无障碍,腹胀满,脐突出。治疗:取十二井穴及大椎…  相似文献   
74.
目的 评估双气囊小肠镜(DBE)对疑似患有小肠疾病的青少年患者诊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连续选择我院15例疑似小肠疾病的青少年患者进行DBE检查,其中临床证实或怀疑为Peutz-Jeghers综合征4例,不明原因反复消化道出血待查4例,腹泻待查2例,慢性腹痛待查4例,反复发作不完全性肠梗阻1例。结果 所有病例均成功插入小肠,经口检查5例,经肛检查2例,分别经口和经肛检查8例,其中5例进行了全小肠检查,平均插入小肠长度经口和经肛分别为(224.54±78.56)cm和(145.43±75.65)cm;经口插入平均操作时间(95.5±23.2)min,经肛插入平均操作时间(154.6±32.6)min,没有出现明显并发症。15例中发现小肠疾病12例,检出率为80.0%,其中Peutz-Jeghers综合征4例,十二指肠绒毛状管状腺瘤1例,小肠血管瘤1例,小肠多发性毛细血管扩张症1例,空回肠憩室1例,克罗恩病2例,钩虫病1例,Cowden综合征1例。在检出病变的12例中,6例成功进行了DBE治疗。结论 DBE检查和治疗对青少年患者安全可行,具有较好的诊疗价值。  相似文献   
75.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是目前临床实验室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质谱技术之一。然而,MALDI-TOF MS微生物鉴定的上机前准备、检测分析及结果判读等方面均易出现各种问题,严重时会影响鉴定结果。经文献查阅及实验室长期经验总结、验证,该文对目前MALDITOF MS鉴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6.
莲必治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高,影响工作和生活,并具有一定传染性,甚至可引起严重并发症.2008年9月-2008年11月,我科观察了莲必治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并与利巴韦林治疗效果进行了比较.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7.
以罗马Ⅲ标准诊断的功能性胃肠疾病的症状重叠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按照功能性胃肠疾病(FGIDs)罗马Ⅲ分类及诊断标准,研究FGIDs的症状重叠,为更好地诊断及治疗FGIDs提供依据.方法 对492例经罗马Ⅲ分类及诊断标准诊断为FGIDs的患者进行分类诊断,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肠易激综合征(IBS)、慢性功能性便秘(CC)、功能性腹泻(F-D)、功能性腹胀(FB)和功能性嗳气(BD)等功能性胃肠疾病的症状及重叠情况.结果 492例FGIDs患者病程6~480个月,中位病程30个月.病程12个月以上者417例,占84.8%,6~12个月者75例,占15.2%.492例中诊断为单一FGIDs的患者302例,占61.4%,列入无重叠组;诊断为2种FGIDs重叠者185例,占37.6%,诊断为3种FGIDs重叠者5例,占1.0%,列入重叠组.其中FD的重叠形式最多,共6种,最常见的3种重叠形式为FD IBS(100/272,36.8%)、FD CC(28/272,10.3%)和FD FB(18/272,6.6%).FB的重叠形式次之,共5种,最常见的3种重叠形式为FB FD(15/49,30.6%)、FB BD(9/49,18.4%)和FB FD CC(4/49,8.2%).BD、CC和F-D患者各有3种重叠形式.重叠组和无重叠组比较,患者的年龄、病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重叠组中女性较多(P<0.05).就某一种FGIDs而言,可表现为多种重叠形式.结论 FGIDs之间症状重叠非常常见,罗马Ⅲ诊断标准提高了FGIDs的早期诊断率.重叠症状的存在提示功能性胃肠疾病常同时具有上、下消化道功能紊乱的特点,在临床中应注意诊断全面.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徐州仁慈医院收治的60例腰椎管狭窄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椎管减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功能评分(ODI),随访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75.63±14.72) min、(2.15±0.32) d、(8.79±1.52)d,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256.94±32.69) ml,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分别为(2.04±0.46)分、(24.69±3.16)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个月后随访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3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腰椎管狭窄患者行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创伤小、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腰椎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79.
Dr. Shang Zhaokui (尚兆奎) has accumulated awealth of experience in the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obstinate diseases in his clinical practice for morethan 30 years. The following are three examples Iwould like to share with my colleagues.1. 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Mr. Shang, 51 years old, paid his first visit on Dec 151995, with the chief complaint of sudden loss ofvision of his left eye for about three hours. The  相似文献   
80.
1病历摘要赵某,女45岁,2006年1月7日诊。主诉:右侧枕部耳周及耳下颈肌持续性疼痛2日,加重1日。患者颈椎病多年,2天前晚间因颈肩部明显不适,即到附近一私人诊所推拿按摩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旋转头部时,颈部关节嘎巴响了一下,患者即感到右侧枕部隐隐作痛,回家后疼痛明显加重,发展至右侧枕部耳周疼痛难忍,并放射至耳下颈肌,呈持续性跳痛,晚间难以入睡,影响正常工作和休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