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38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益肾泻浊化瘀方治疗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观察益肾泻浊化瘀方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 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中药益肾泻浊化瘀方组、西药依那普利组、模型组及假手术组,以5/6肾大部切除术建立慢性肾衰大鼠模型,检测各组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e);血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及肾组织病理改变。 结果 :治疗后中药组和西药组BUN、Cre均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且中药组Cre下降幅度较西药组大(P<0.05)。模型组大鼠血ET、CGRP含量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中药、西药均能有效降低ET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分别为P<0.01和P<0.05,中药组血CGRP含量下降(P<0.05)。各组血NO水平无显著差异。模型组肾组织病理改变最严重,中药组较西药组病变程度轻。 结论 :益肾泻浊化瘀方能有效保护CRF大鼠肾功能,且疗效优于西药依那普利,可能与其降低CRF大鼠血ET水平,减轻受损肾脏的病理改变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2.
琥珀酸半醛脱氢酶(SSADH)缺陷病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本研究总结3例SSADH缺陷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3例患儿均为婴幼儿,主要表现为智力运动、语言发育落后,抽搐和肌张力低下。3例患儿脑电图均表现异常;2例脑MRI检查异常,表现为大脑脚对称性长T2高信号和基底节损害;3例尿液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均显示4-羟基丁酸增高,根据临床表现及尿液GC-MS分析确诊为SSADH缺陷病。对不明原因发育迟缓、智力运动障碍和癫癎的患儿应早期进行尿液有机酸分析,对明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川芎嗪注射液不同干预方法对人间皮细胞水通道蛋白-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两种干预方式对人间皮细胞进行培养:含药血清培养组和直接加药培养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葡萄糖乳酸盐腹透液及高低剂量的含药血清,进行细胞培养。采用R-T 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人间皮细胞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AQP-1)的表达。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经腹膜透析液刺激后,人间皮细胞AQP-1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 0. 05),且葡萄糖浓度越高AQP-1表达量越显著(P 0. 05)。(2)运用PCR检测表明,予川芎嗪含药血清干预24 h后,高糖PDS+低浓度含药血清组和高糖PDS+高浓度含药血清组与高糖PDS组比较,AQP-1表达量均呈显著性下降(P 0. 05)。含药血清和直接加药两种不同药物干预方式间比较,高糖PDS+高浓度药物两组中,直接给药组较含药血清组AQP-1表达量下降更显著(P 0. 05)。(3) Western blot检测人间皮细胞AQP-1蛋白结果显示,在给予川芎嗪含药血清或直接加入2μg/ml和10μg/ml川芎嗪注射液培养24 h后,各药物干预组人间皮细胞AQP-1表达量均较1. 5%和4. 25%葡萄糖乳酸盐腹膜透析液组有所下降。而在含药血清和直接加药两种不同药物干预方式间比较发现,低糖PDS+低浓度药物两组中,直接加药组较含药血清组AQP-1表达量下降更显著(P 0. 05)。结论:含糖腹透液可刺激人间皮细胞内AQP-1的表达增加,川芎嗪具有拮抗含糖乳酸盐透析液刺激人间皮细胞AQP-1高表达的作用,且高剂量川芎嗪的作用优于低剂量。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结石细菌培养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感染性并发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1060例行一期PCNL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14例,女446例。年龄(52.4±12.2)岁。结石负荷(1499.6±1435.3)mm^2。收集清洁中段尿及术中结石标本用于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记录患者膀胱中段尿和结石的细菌培养结果、药敏试验结果、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以及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分析结石细菌培养阳性者与阴性者术后发热和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本研究1060例,膀胱中段尿培养出22种细菌,结石培养出52种细菌。结石细菌培养阳性率高于中段尿[31.8%(337/1060)与20.9%(222/1060),P<0.001]。中段尿和结石中最常见的细菌均为大肠埃希菌,但大肠埃希菌阳性率中段尿高于结石[52.3%(116/222)与43.6%(147/337),P<0.05]。中段尿和结石来源的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耐药率均高于40%,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等药物耐药率均低于10%,两者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发热111例(10.5%),尿源性脓毒血症22例(2.1%)。结石细菌培养阳性患者术后发热和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发生率均高于结石细菌培养阴性患者[23.7%(80/337)与4.3%(31/723);4.2%(14/337)与1.1%(8/723),P均<0.05]。术前膀胱中段尿细菌培养阴性患者中,结石细菌培养阳性者的术后发热率高于阴性者[17.9%(30/168)与4.2%(28/670),P<0.05]。结石细菌培养阳性患者中,术后抗菌药物与结石药敏试验结果一致者的术后发热率低于与结石药敏试验不符者[17.5%(22/126)与27.5%(58/211),P<0.05]。结论结石细菌培养阳性率高,细菌菌谱复杂,多重耐药比例高。即使术前中段尿细菌培养为阴性,结石细菌培养阳性仍是PCNL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石细菌培养结果在PCNL术后感染性并发症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5.
目的:通过对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现代中医文献收集调研,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初探治疗慢性肾衰竭现代临床中药复方的组方原则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1994年~2006年间发表于医学期刊上治疗慢性肾衰竭中药复方,运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探究现代中医临床治疗慢性肾衰竭中药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文献58篇,收集中药复方58首。频数分析发现治疗慢性肾衰竭常用药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及泻下药;而聚类分析发现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利水渗湿药常配伍出现。结论:通过现代文献分析,初步揭示了治疗慢性肾衰竭中药复方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06.
益肾泄浊化瘀汤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益肾泄浊化瘀汤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益肾泄浊化瘀汤,对照组予包醛氧化淀粉,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16.0%,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积分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Scr、BUN水平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泄浊化瘀汤有改善慢性。肾衰竭临床症状和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益肾泻浊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10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芳  张小鹿 《陕西中医》2009,30(12):1580-1581
目的:观察益肾泻浊类中药治疗慢性肾衰中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益肾泻浊方(黄芪、生地、仙灵脾、太子参、制黄精、红花、炙水蛭、制大黄等)治疗本病100例,并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肾功能、电解质及血脂等相关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肾功能明显改善,血钾、血磷显著下降,血脂及血钙、铁变化不显著,失代偿期与衰竭期疗效无差别,疗效与引起CRF主要原发病病种无关。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益肾泻浊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8.
舒静  张小鹿  张熙  顾向晨  王怡 《陕西中医》2010,31(12):1597-1600
目的:观察黄芪对腹透患者腹透效能和腹透相关病理症状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黄芪胶囊(黄芪)口服与黄芪注射液静滴配合腹膜透析治疗脾肾气(阳)虚型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62例,并设对照组,分别观察患者腹膜透析效能,以及患者营养状况、慢性炎症水平和心脏超声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提高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血红蛋白水平、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腹膜透析效能和腹膜转运特性无明显影响。结论:黄芪有助于提高脾肾气(阳)虚证型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降低炎症水平,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9.
本刊讯2014年6月9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首届中医“冬病夏治”节在医院门诊大厅举行。活动现场,大量慕名而来的市民前来咨询问诊。除了传统的呼吸科、皮肤科、儿科、针灸科、内科中医养生咨询,还有中医体质辨识、膏方咨询、养生方案推荐等中医治未病等内容,更有“冬病夏治”穴位敷贴、伏针、冻疮敷贴等项目的现场体验活动。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合并重症肺炎的不同治疗方法及预后,探讨最佳的治疗策略。方法: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儿科2014年1月至12月共收治27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的患儿,其中男18例,女9例;年龄 2.0~19.0(5.9±4.3)个月,体重3.3~10.0(5.8±1.8) kg;均采用完全控制肺部感染后再考虑手术治疗的策略(内科治疗组)。 2015年1月至12月共收治29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的患儿,其中男15例,女14例;年龄2.0~27.0(6.1±3.9)个月, 体重3.1~8.0(4.8±1.0) kg;积极采用抗生素及对症支持治疗,无明显改善则安排手术治疗(联合治疗组)。结果:内科治 疗组患儿住院时间为3~26(11±6) d,1例院内死亡。出院后有5例选择进一步手术治疗。联合治疗组患儿术前住院时间 1~21(10±6) d。联合治疗组患儿总的住院时间为14~48(24±9) d,手术后住院时间为6~35(14±7) d。随访30 d,联合治疗 组患儿有1例死亡,为术后当天死亡,病死率为3.4%。内科治疗组6例死亡,病死率为22.2%。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合 并重症肺炎需要尽早手术治疗,矫正心脏畸形,减少肺部血流,有助于肺部感染的控制,减少病死率。儿科和心脏 大血管外科的积极合作是治疗这类患儿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