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5篇
  免费   1734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89篇
内科学   57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4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960篇
综合类   165篇
预防医学   47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48篇
  1篇
中国医学   89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54篇
  2017年   242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56篇
  2012年   401篇
  2011年   365篇
  2010年   370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探讨经皮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LPEC)治疗小儿单侧腹股沟疝的疗效,及术中腹腔镜探查有无对侧鞘状突未闭(CPPV)对预防对侧异时性疝(MCH)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161例行LPEC的单侧腹股沟疝患儿临床资料(观察组),并以2010年1月—2012年12月252例行开放疝囊修补术的单侧腹股沟疝患儿为历史对照(对照组),观察组同时行对侧腹股沟区探查,如诊断CPPV,均行结扎术,对照组不行对侧腹股沟内环口区探查。分析两组术后并发症、复发疝及MCH情况,并分析MCH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术后并发症与复发疝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组共发生MCH 13例,其中观察组1例,对照组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vs.4.8%,P0.05),且对照组9例(3.6%)发生在术后24个月内。观察组术中共发现CPPV 62例(38.5%),且在0.5~2岁组发生率达59.0%(23/39),随年龄增长发生率逐渐下降。对照组中早产儿MCH发生率高于足月儿(3.6%vs.1.2%,P0.05)。总体分析显示,MCH主要发生于4岁以内的行开放手术的男性右侧腹股沟疝患儿。结论:LPEC治疗小儿单侧腹股沟疝的疗效确切,且腹腔镜下探查CPPV可明显降低MCH的发生率,尤其对于有早产和年龄4岁的患儿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多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6年4月297例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PTMC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97例PTMC患者中,多灶PTMC 70例(23.6%)。与单灶PTMC患者比较,多灶PTMC患者肿瘤直径小(0.54 cm vs.0.69 cm)、包膜侵犯率高(18.6%vs.8.8%)、行甲状腺全切比例高(87.1%vs.4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癌灶数≥3多灶PTMC患者与癌灶数=2的PTMC患者比较,前者合并双侧癌的比例增高(88.2%vs.44.4%)、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比例增高(47.1%vs.2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多灶PTMC的病灶更为微小且更易出现包膜侵犯;多灶PTMC的病灶数越多合并双侧癌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就越大;多灶PTMC应常规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53.
第九届全国疝和腹壁外科学术大会于2016年7月7日—7月9日在广东省广州市举行,笔者就大会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我国疝外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认为疝外科的发展离不开术式的规范化、标准化以及新材料的应用,更离不开学术争鸣和交流。相信此次会议将为我国疝外科的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以及科研的进步提供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s)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增殖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6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CD4和Foxp3(调节性T细胞标志)的表达,以42例女性乳腺良性病变乳腺组织为对照,分析Tregs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乳腺癌组织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表达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D4~+T细胞与Foxp3~+T细胞(Tregs)的数量均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CD4~+T细胞与Foxp3~+T细胞数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但仅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中Tregs的浸润数量与Ki-67表达之间无关(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微环境存在免疫抑制,Tregs浸润数量与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但与肿瘤增殖无关,提示Tregs可作为判断乳腺癌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一站式"治疗冠心病和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临床策略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6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腔内治疗的7例合并冠心病的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资料,其中男6例,女1例,平均年龄76.2(64~86)岁,术前主动脉CT和冠脉CT确诊主动脉病变和冠脉病变并存,术中造影确认主动脉和冠脉病变均符合介入治疗指征后,实施"一站式"手术治疗。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无围术期死亡。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附近皮下瘀斑2例,其中合并血肿1例,后者因血色素下降予以输注浓缩红细胞2 U治疗。1例主动脉弓降部溃疡患者以烟囱技术重建左锁骨下动脉,其左侧肱动脉穿刺点出现假性动脉瘤,予以外科修复。所有患者均获得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时间7(6~10)个月,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改善,无再次手术或死亡。结论:PCI联合EVAR"一站式"治疗冠心病和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早中期疗效满意,切口或穿刺部位出血性并发症应予警惕。术后药物治疗方案严格按照冠心病的治疗原则进行。  相似文献   
56.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长度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他们可以在表观遗传、转录和翻译水平上调节基因的表达,并协调和整合多种信号通路参与细胞的分化、增殖、稳态和器官发育。研究表明,lncRNA可能通过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凋亡等,从而对预防和减少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起到作用。笔者就lncRNA与血管疾病关系及机制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于IV期胆囊癌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作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134例IV期胆囊癌患者的临床与随访资料,其中采用姑息切除术44例(姑息手术组)、采用胆囊癌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治疗56例(根治性手术组)、胆道内外引流术治疗34例(引流组),比较3组患者的远期预后情况。 结果:对于IVa期胆囊癌患者,3组的术后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根治性手术组的术后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姑息手术组和引流组(17.2% vs. 0.0% vs. 0.0%,均P<0.05);根治性手术组术后的中位生存时间18个月,明显长于姑息手术组(14个月)和引流组(12个月)(χ2=12.094;14.876,均P<0.05)。对于IVb期胆囊癌患者,3组术后1、3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治性手术组术后的中位生存时间14个月,明显长于姑息手术组(9个月)和引流组(9个月)(χ2=8.741,χ2=8.839,均P<0.05)。 结论:IV期胆囊癌患者早期采用根治性切除术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PPDG)治疗妊娠中晚期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5年10月47例妊娠中晚期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超声引导下PPDG的临床资料。结果:47例患者均成功实施PPDG,治疗后腹痛、发热等症状迅速缓解,无出血、胆瘘等并发症,实验室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转氨酶、总胆红素、降钙素原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除1例患者置管后7 d导管脱落,其余患者均常规拔管或带管分娩后择期行胆囊切除术时拔管。47例患者28例自然分娩,19例剖宫产,新生儿均正常。结论:超声引导下PPDG是治疗妊娠中晚期急性结石胆囊炎有效、安全和简便的方法,推荐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启动子荧光素酶表达质粒构建中扩增、转化、酶切及连接的问题。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1100 bp长度PAI-1启动子片段,与PUC-19T载体连接,将PUC19T-PAI-1 1100质粒,及荧光素酶报告基因pGL3-Basic质粒转染大肠肝菌(DH5a)后扩增,提取并纯化;以BglⅡ,MluⅠ酶切,电泳并回收PAI-1 1100片段和pGL3-Basic酶切大片段,将PAI-1 1100片段插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pGL3-Basic中,构建含PAI-1 1100片段荧光素酶质粒。结果扩增PAI-11100 bp片段成功,目的片段与载体PUC19T,pGL3-Basic载体连接条件较苛刻,需要增加连接时间及效率的摸索。结论控制扩增时DNA浓度,胶回收,感受态质量,LB平板质量,内切酶,连接时间及质量比等问题都可增加连接成功概率。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住院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早期肾脏疾病患病风险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南京江北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6月收住的T2DM患者306例。根据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诊断标准分为单纯T2DM组(n=252)和早期DKD组(n=54),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T2DM患者早期肾脏疾病患病率为17.6%。与单纯T2DM组相比,早期DKD组年龄较大、糖尿病病程较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高血压占比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使T2DM患者早期肾脏疾病患病风险显著增加5.361倍(OR:6.361,95%CI:3.043-13.296,P<0.05),且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T2DM早期肾脏疾病患病风险呈剂量-反应关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每增加1μmol/L,T2DM早期肾脏疾病患病风险增加14.1%(OR:1.141,95%CI:1.061-1.227,P<0.05)。结论T2DM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显著增加早期肾脏疾病的患病风险,且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早期肾脏疾病患病风险增加呈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