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特殊类型嗜铬细胞瘤表现特殊,患病人群特殊,涉及科室面较广.本文侧重介绍了它们特殊的临床表现以及诊断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2.
原发性双侧同时性肾上腺肿瘤比较少见,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提高,其诊断率有所提高。我院自1992年10月至2006年4月收治肾上腺肿瘤797例,其中双侧肾上腺肿瘤2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COX-2)选择性抑制剂NS-398对肾癌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常规方法培养肾癌细胞株786-0,以不同浓度NS-398(25,50,100,150,200μmol/L)处理786-0细胞.MTT法检测NS-398对786-0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786-0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COX-2及Bcl-2表达,EIA法检测培养液上清中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结果 NS-398可抑制肾癌细胞786-0生长,24 h最大抑制率为41.7%,48 h达50.4%;NS-398诱导肾癌细胞786-0凋亡,24 h细胞凋亡率达21.88%;NS-398可明显降低786-0细胞中产生的PGE2水平,下调COX-2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论 NS-398通过抑制COX-2表达,减少肿瘤细胞中PGE2的产生、下调Bcl-2的抗凋亡活性,从而抑制肾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4.
目的:评估3种切缘厚度的保留肾单位手术对对侧肾脏正常的小肾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88例病人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根据切缘厚度分为肾部分切除术PN(>0.5cm),PN(<0.5cm)和肿瘤核除术(SE)3组,采用t检验和生存率分析进行比较。结果:PN(>0.5cm)组(26例)、PN(<0.5cm)组(41例)和SE组(21例)病人的性别和年龄无统计学差异,其肿瘤直径分别为2.9cm,2.8cm,1.7cm。与PN组相比,SE组的偶发癌比例高,肿瘤直径小。3组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分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N(>0.5cm)组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增加,但切缘阳性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76个月,各组均无局部复发,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2%,97.6%和95.3%,5年肿瘤特异生存率均为100%。结论:对于对侧肾脏正常的小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并且切缘厚度小者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75.
<正>男性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LOH)是一种与男性年龄增长相关的临床和生物化学综合征,其特征为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血清生物活性睾酮水平的低下,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并给多器官、系统的功能带来不良影响。受LOH影响的患者也是良性前列腺增生下尿路症状(LUTS)高发人群。对于以勃起功能障碍(ED)为主要表现的LOH,且同时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LUTS患者给予睾酮补充疗法,能否同时改善勃起功能和LUTS或者加重LUTS值得  相似文献   
76.
Von Hippel-Lindau综合征三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VonHippel Lindau综合征 (VHL综合征 )是一组家族性、多发性、多器官受累的良恶性肿瘤症候群 ,常见的多发肿瘤包括 :视网膜血管网织细胞瘤、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网织细胞瘤、胰腺囊肿、肾细胞癌或囊肿、嗜铬细胞瘤、附睾囊肿等 ,临床表现多样性 ,不易被认识。本院共收治 3例 ,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病例 1,男 ,32岁 ,以“头晕 ,头痛、行走不稳进行性加重3个月”为主诉于 1995年 6月入院 ,经CT、MRI检查发现后颅凹右侧小脑占位病变。 3年前 ,该患曾出现右眼视力下降 ,诊断为视网膜血管瘤 ,行右眼视网膜血管瘤激光手术治疗 ,术后…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腺性膀胱炎病变中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p42/44和p38的含量水平,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应用Westernblot法检测腺性膀胱炎、膀胱普通炎症、膀胱移行细胞癌和正常膀胱组织中p42/44和p38MAPK的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腺性膀胱炎与膀胱癌组织中p42/44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组织(P<0.01),膀胱普通炎性组织p42/44蛋白水平只轻度增高,但其组织p38水平最高(P<0.01)。膀胱癌组织的p38最低,与腺性膀胱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膀胱组织比较无差异。结论:腺性膀胱炎的p42/44和p38MAPK信号传导通路不同的激活或抑制可能是细胞增殖、转化和恶性变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8.
目的:提高静脉尿路造影诊断水平。方法:采用改良动态法行静脉尿路造影检查28例。结果:应用此法检查诊断肾肿瘤3例,肾下垂6例,肾动脉狭窄3列,慢性肾盂肾炎肾萎缩3例,明确尿路梗阻病因8例,不稳定膀胱5例。结论:尿路造影检查目前仍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检查,改良的动态造影方法可以提高许多疾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79.
静止型嗜铬细胞瘤和非静止型嗜铬细胞瘤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提高对静止型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静止型嗜铬细胞瘤和同期105例非静止型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静止型嗜铬细胞瘤患者的血压、尿儿茶酚胺(CA)、尿香草基苦杏仁酸(VMA)均正常或略高于正常值;静止型嗜铬细胞瘤常见于肾上腺偶发瘤及上腹部肿物诊断中,以女性及右侧偏多,肿瘤多呈球形,直径大多<2cm或>5cm,瘤体中常见液化坏死,并且面积较大;所有病例均进行手术治疗,其中6例术中血压无上升,3例有轻度上升,3例发生高血压危象,无一例死亡。结论:静止型嗜铬细胞瘤在临床上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应充分认识,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及时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80.
恶性嗜铬细胞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提高对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总结22例恶性嗜铬细胞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恶性嗜铬细胞瘤常见于男性,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恶性率较高,肿瘤大多直径大于7cm,且内部结构不均,瘤体常有粗肿瘤结节或多个结节。可存在无嗜铬组织浸润或转移的表现。结论 常规病理难以区别肿瘤的良恶性,术后应长期观察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是否发生无嗜铬组织的转移。对临床怀疑有恶性可能的肿瘤尽量行根治性肿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