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复发风险是尿路上皮癌预后评价的重要方面.本文对88例上尿路上皮癌和175例表浅性膀胱肿瘤进行了统计学分析,总结和探讨尿路上皮癌治疗后复发的规律,以指导术后监测和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大鼠膀胱出口部分梗阻后不同时间逼尿肌胆碱能(M)、肾上腺素能β及α1受体的变化。方法40只大鼠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梗阻2周组和梗阻5周组,每组10只。放射配基法测定逼尿肌M、β及α1受体密度和平衡解离常数。离体逼尿肌条拉力实验观察梗阻2周和5周后逼尿肌对氯化氨甲酰胆碱和异丙肾上腺素产生的收缩和舒张反应。结果4组M受体密度分别为(121.87±15.32)、(122.34±26.56)、(138.66±24.16)和(131.54±23.09)fmol/mg,β受体密度分别为(83.18±7.51)、(82.20±6.24)、(92.21±6.53)和(86.32±5.02)fmol/mg。梗阻组M受体和β受体密度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阻5周组较2周组降低(P〈 0.05)。4组α1受体密度分别为(30.08±3.51)、(31.07±2.99)、(29.56±3.21)和(28.31±1.16) fmol/mg,梗阻组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β、α1受体平衡解离常数分别为(2.18±0.13)、(5.63±0.44)、(4.68±0.34)mmol/L,假手术组分别为(2.54±0.96)、(5.74±0.41)、(4.79±0.42)mmol/L,梗阻2周组分别为(2.22±0.36)、(5.66±0.32)、(4.56±0.33)mmol/L,梗阻5周组分别为(2.32±0.25)、(5.56±0.19)、(4.55±0.18)mmol/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化氨甲酰胆碱和异丙肾上腺素引起逼尿肌条的收缩和舒张均呈浓度依赖性反应(P〈0.05)。结论大鼠膀胱出口部分梗阻后可能引起逼尿肌M、β及α1受体的改变,导致膀胱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33.
尿流动力学检查近年来在国内广泛开展,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越来越大,但是没有影像资料的支持,对一些疾病可以造成误诊,导致治疗的失败。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和尿流动力学检查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诊断率,弥补单纯尿流动力学检查的不足,为临床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总结36例应用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4.
老年人自发性膀胱破裂2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老年人自发性膀胱破裂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 2 8例老年人自发性膀胱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行膀胱修补术者 2 3例 ,其中腹膜内型膀胱破裂者 19例 ,腹膜外型膀胱破裂者 4例。未手术者 5例 ,其中 3例保守治疗痊愈。死亡 4例 ,死亡率为 15 %。引起自发性膀胱破裂的病因以下尿路梗阻和肿瘤居多。尿液性腹水和氮质血症是腹膜内型自发性膀胱破裂的特征性表现。结论 B超为首选的检查手段 ;膀胱造影是最敏感的检查手段 ,对腹膜内型膀胱破裂的诊断意义较大 ;增强CT对腹膜外型膀胱破裂的诊断有价值。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CT尿路造影在肾孟输尿管癌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对89例可疑肾盂输尿管肿瘤患者进行CT尿路造影检查,将其结果 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根据CT尿路造影诊断为肾盂癌62例、榆尿管癌26例、输尿管狭窄1例,其中9例为多中心尿路上皮癌.病理检查显示CT尿路造影对肾盂输尿管癌诊断和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96.6%(86/89)和90.7%(78/86).对邻近组织浸润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2%(23/27)和93.2%(55/59).结论 CT尿路造影可以准确地对肾盂输尿管癌进行诊断和分期,可能成为上尿路上皮肿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36.
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提高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异位ACTH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985年7月-1999年7月收治的12例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经内分泌检查诊断为异位ACTH综合症,10例经影像学检查发现原发肿瘤。随访7个月-8年,5例手术切除肿瘤者,3例死亡;3例肾上腺切除者,1例存活至今;4例化疗者均死亡。结论 对有库欣综合征症状的患者,先经内分泌检查确诊为异位ACTH综合征,结合原发肿瘤的症状和体征,对好发肿瘤的部位进行影像学筛查,有助于发现原发肿瘤。对原发肿瘤进行根治性切除,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7.
1980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共收治睾丸肿瘤513例,其中家族性睾丸肿瘤5例,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本组5例.确诊年龄平均34(17~48)岁.5例分属于2个家系,1个家系2例,为父子;另1个家系3例,为祖父、父亲、儿子.  相似文献   
38.
发生于。肾窦的髓性脂肪瘤罕见。我们于2003年12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Smad3、Smad4蛋白在正常前列腺组织和前列腺癌中的表达,以及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正常前列腺组织和前列腺癌组织中Smad3和Smad4蛋白进行检测。结果Smad4在正常前列腺中阳性表达率为83.3%(10/12),在Gleasons评分≤5者,6-8者及≥9者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5%(13/23),44.4%(8/18)和25%(2/8),在T1—T2和T3-T4肿瘤中的表达为52.4%(11/21)和42.8%(12/28)。Smad4表达在病理分级间有显著性差异,在临床分期间无显著性差异,Smad3在前列腺组织和前列腺缩的表达间无显著性差异。T1-T2期与正常前列腺组织相比P〈0.05:T3-T4期与正常前列腺组织相比P〈0.05:高分化前列腺癌与正常前例腺组织相比P〉0.05:中分化前列腺癌与正常前列腺组织相比P〈0.05;低分化前列腺癌与正常前列腺组织相比P〈0.01:低分化腺癖与高分化腺癌相比P〈0.05。结论前列腺癌中Smad4蛋白表达减低,与肿瘤分级、分期有关,其异常表达与预后不良有关,Smad3与正常组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0.
目的:通过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BPH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近、远期变化,探讨TURP前后PSA变化的价值及PSA变化与切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209例接受TURP的BPH患者术前、术后5天、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半年的血清PSA水平变化及PSA变化与切除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术前PSA水平为(9.82±9.60)μg/L,术后5天为(5.40±4.04)μg/L,术后1个月为(3.5±3.15)μg/L,术后3个月为(2.56±1.13)μg/L,术后半年为(3.47±1.04)μg/L。术后5天与术前相比,PSA下降约(4.42±8.78)μg/L,术后1个月降至术前的35%,5段时间PSA水平互相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SA4μg/L组PSA下降后仍高于PSA≤4μg/L组。TURP的实际切除质量与应该切除质量相减的均数±标准差,总样本为(-0.941±9.56)μg/L,PSA≤4μg/L组为(0.13±10.53)μg/L,PSA4μg/L组为(-3.83±5.41)μg/L。PSA的变化与切除程度呈正相关(P0.01,R=0.91),并且PSA≤4μg/L组与PSA4μg/L组PSA的变化均与切除程度呈正相关(P0.01,1=0.986,R2=0.924),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SA在TURP后呈下降趋势,于1个月左右降至正常水平,并且TURP切除的范围越足够,PSA下降的幅度越大。术后长期随访BPH患者TURP后血清PSA水平,能减少前列腺癌的误诊及漏诊。对于监测术前PSA4μg/L的BPH患者应以其术后自身PSA基线为准,衡量其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指征及前列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