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3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9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不同手术方式对食管癌术后残留食管反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患者胃食管反流情况,为食管癌患者选择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按手术方式不同,85例食管癌术后患者分为主动脉弓上吻合组(n=52)和主动脉弓下吻合组(n=33);另选30名胃镜普查者为对照组.应用24 h pH监测、内镜、病理检查以及术后烧心症状评估食管癌术后患者;对照组检测24 h pH监测指标.结果 24 h pH监测结果显示,主动脉弓上吻合组和弓下吻合组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主动脉弓上吻合组pH<4的总时间、卧位总时间、反流次数、持续5 min以上的反流次数、持续最长时间均低于弓下吻合组(P<0.05).内镜和病理活检显示主动脉弓上吻合组中食管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弓下吻合组(30.77% vs 54.55%)(P<0.05),食管炎评分也明显低于弓下吻合组[(0.46±0.53)分 vs(1.18±1.05)分](P<0.05);术后烧心症状评估显示主动脉弓上吻合组烧心症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弓下吻合组(48.08% vs78.79%)(P<0.05),烧心症状评分也明显低于弓下吻合组[(0.65±0.23)分vs(1.89±1.25)分](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患者广泛存在胃食管反流;采用弓上吻合手术方式的患者术后的胃食管反流显著轻于弓下吻合手术方式的患者.  相似文献   
72.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6岁,汉族,已婚.2004年11月15日因"反复黑便10月余"门诊以"胃底血管瘤"收入院.2002年7月B超体检时发现胰尾血肿,予手术切除:2003年10月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呕血、解柏油样便,经多家医院按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效果不佳,2004年2月胃镜检查诊断为胃底血管瘤破裂出血,行胃血管瘤缝扎术.否认有肝炎,血吸虫等病史.  相似文献   
73.
经内镜胆管支架置入治疗恶性胆管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内镜胆管支架置入治疗恶性胆管狭窄性疾病的疗效。方法有30例恶性胆管狭窄患者接受治疗,其中16例置入金属支架,14例置入塑料支架。结果插管成功率89%,并发症3例,急性胰腺炎、急性胆管炎和高淀粉酶血症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9%。血清胆红素由(374.25±135.17)μmol/L下降到术后1周(124.40±75.24)μmol/L。3个月、6个月存活率分别达94%及77%。结论经内镜胆管支架置入治疗恶性胆管狭窄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4.
背景:研究不同抗溃疡药物在防治应激性溃疡(SU)时,其对胃黏膜细胞学行为的作用是否有助于SU的防治。目的:观察抗溃疡药物奥美拉陛、米索前列醇和铝碳酸镁对SU的疗效,及其对细胞凋亡和与凋亡相关的细胞因子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影响。方法:水浸—束缚应激(WRS)结束后2h,计算胃黏膜损伤的溃疡指数(UI);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胃黏膜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神经型NOS(nNOS)和诱导型NOS(iNOS)表达的变化。结果:奥美拉陛(0)组、米索前列醇(M)组和铝碳酸镁(H)组胃黏膜损伤均较生理盐水组显著减轻(P<0.01),胃黏膜细胞凋亡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1),但0组和M组的效果优于H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3组用药组的nNOS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iNOS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M组和H组的nNOS表达升高较0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奥美拉唑、米索前列醇和铝碳酸镁作用于SU发生的不同环节,可显著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对SU均有明显防治作用。寻找对细胞有直接保护作用的药物以提高细胞的抗应激能力可能是防治SU的最终途径。  相似文献   
75.
目的 研究动物食管支架置入术后不同时间食管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状况,以及与再狭窄形成的关系。方法 将16只食管支架术后再狭窄模型犬分为4组,分别于术后1、2、4、8周取材,另设立6只对照犬,所有样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及RT—PCR方法检测支架术后组织中EGF、EGFR的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 支架术后1、2周食管组织中,EGF、EGFR的mRNA和蛋白均有明显表达,表达量较正常组织显著增强,几乎所有组织均不同程度的表达EGF、EGFR。4周时表达显著减弱,术后8周其表达基本消失。EGF的阳性细胞主要是巨噬细胞及部分血管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EGFR的着色细胞主要是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结论 食管支架术后,局部组织中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以及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与再狭窄的病理过程存在密切的关系,是重要的调节细胞。  相似文献   
76.
刘婧  李兆申  宛新建  王雯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3,28(3):252-254,T001
探讨细胞间隙连接蛋白43(CX43)在胃粘膜遭受应激损伤的变化及与细胞凋亡,增殖发生的关系。制作大鼠水浸-束缚应激(WRS)模型,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WRS结束前后不同的时间点细胞凋亡的发生;免疫组化ABC法原位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原位杂交检测CS43 mRNA表达变化。结果发现,正常大鼠胃粘膜上皮散在TUNEL-细胞,PCNA蛋白主要在胃腺颈部近胃小凹处呈中等阳性表达,CX43 mRNA在胃腺区呈中等阳性表达,WRS 2h-WRS后5h TUNEL-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并逐步达高峰,PCNA蛋白和CX43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WRS后8-12h TUNEL-细胞逐渐减少,而PCNA表达高峰,CX43 mRNA表达恢复并明显增加,WRS后24hTUNEL-细胞仍高于正常水平,PCNA及CX43表达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相关分析,CX43 mRNA表达与PCNA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果提示,CX43 mRNA的表达可能与胃粘膜腺细胞区细胞稳定,增殖和分化有关,并影响上皮细胞凋亡发生。  相似文献   
77.
目的 分析比较金属与塑料胆管支架治疗胰头癌伴阻塞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40例胰头癌伴阻塞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2组,内镜下分别置入金属支架和塑料支架.观察术前和术后患者发热、腹痛、腹胀、黄疸、WBC、血淀粉酶、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ALT、AST、γ-GT、AKP的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支架置入成功,术后1个月及6个月X线复查,提示支架仍保持原位及良好的扩张状态.术后发热、腹痛、腹胀、黄疸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WBC、TB、DB、ALT和AST也明显降低(P<0.05).金属支架组发热、黄疸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塑料支架组(P<0.05),血胆红素、AKP、ALT水平也较塑料支架组显著降低(P<0.05).但金属支架组术后3 h血淀粉酶升高较塑料支架组明显(P<0.05).随访6月患者未出现死亡.结论 胆管支架能有效治疗胰腺癌伴阻塞性黄疸,金属支架的疗效显著优于塑料支架,但其术后发生胰腺炎的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早期未分化型胃癌(undifferentiated-typed early gastric cancer,UD-EGC)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在白光内镜以及放大内镜窄带光成像(magnifying endoscopy-narrow band imaging,ME-NBI)下的特征性表现。方法回顾2015年3月—2019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所有留存白光和ME-NBI完整图像资料的病例,比较26例UD-EGC和7例ⅠE1期胃MALT淋巴瘤患者资料。总结分析不同病变在白光内镜和ME-NBI下的特征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灶浸润深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白光内镜下,UD-EGC多为单一病灶,位于胃的下段,边界常不清晰,而MALT淋巴瘤病灶多为多发病灶,位于胃的中段,边界尚清晰。在ME-NBI下,UD-EGC病灶的微表面特征表现为隐窝间区扩张或消失,微血管表现为螺旋状的病理形态,而MALT淋巴瘤常呈现“阡陌交通征”“卵石征”、病灶处残存腺管为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表现的微表面特征以及“树样”的微血管特征。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后,原病灶区域的微表面及微血管形态逐渐恢复正常。结论UD-EGC和胃MALT淋巴瘤在白光内镜下表现为病灶数目、部位和边界特征的不同,在ME-NBI下表现为病灶的微表面和微血管特征的显著差异。对二者内镜特征的识别将有助于减少其在内镜检查中的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79.
成纤维细胞活性变化与食管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再狭窄是食管支架术后常见并发症,本实验研究食管支架术后局部再狭窄组织中成纤维细胞(Fb)增殖与分泌功能的变化。以及与支架术后再狭窄形成的关系。方法 以16只成年健康犬为实验对象,均分4组,采取“自体阔筋膜移植固定法”置入“Z”型自扩张金属食管支架,术后1、2、4、8周分批处死动物,取出置架部位的食管组织,进行大体形态,光镜,电镜等病理分析,免疫组化法(ABC)检测支架术后1、2、4、8周组织中Fb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氨基酸分析法测定组织中羟脯氨酸及总氨基酸的含量。结果 术后1、2周,食管组织炎性反应明显,局部有广泛肉芽组织形成及部分纤维化,某些部位组织开始向管腔内生长;术后1周组织中即有Fb明显表达PCNA及α-SMA,术后2周表达量明显增强;组织中羟脯氨酸及总氨基酸含量较正常明显升高。术后4、8周,管腔明显狭窄,局部出现大量的纤维结缔组织,炎性细胞显著减少,术后4周仅有少量Fb表达PCNA,而无α-SMA表达,术后8周无PCNA及α-SMA表达。术后4周组织的氨基酸含量较术后2周升高显著,术后8周与4周的氨基酸水平基本一致。电镜发现,术后2周组织中Fb处于旺盛的增殖及分泌状态,术后8周可见大量纤维组织形成。结论 再狭窄主要表现为肉芽组织形成及纤维化,术后4、8周随着炎性反应的减弱,纤维化过程渐趋稳定。术后4周内Fb持续保持活跃的增殖与分泌功能。4周后Fb功能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80.
食管金属支架治疗125例食管狭窄和食管气管瘘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背景:食管狭窄和食管气管瘘是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食管金属支架逐渐成为其治疗的重要手段,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目的:探讨食管金属支架治疗食管狭窄和食管气管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5例良恶性食管狭窄和食管气管瘘患者,行内镜和x线检查以明确狭窄或瘘口的部位和性质。在x线引导下置入食管金属支架,术后密切随访观察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支架术后2周内,所有患者的吞咽困难均显著改善;食管气管瘘患者的呛咳均显著缓解,仪5例患者进流质时仍有轻微呛咳:86例(68.8%)患者术后出现胸痛,8例(6.4%)发生消化道出血,4例(3.2%)出现支架移位。术后半均随访时间为18个月。吞咽困难的平均缓解时间为7.4个月,27例恶性食管狭窄患者平均于术后6.4个月因肿瘤组织增生而导致再狭窄,8例良性食管狭窄患者平均于术后12.8个月因肉芽组织增生而导致再狭窄。38例患者有胃(或肠)食管反流表现,大多为吻合口支架或食管下段支架。7例患者出现支架移位。恶性食管狭窄患者支架术后平均存活时间为11.8个月。结论:食管金属支架能有效治疗良恶性食管狭窄和食管气管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支架术后再狭窄、食管功能紊乱和支架移位等并发症目前仍无法避免,且可能对支架的临床应用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