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分子伴娘的功能是介导其它蛋白质的正确折叠和装配,但它本身却不是有功能的最终装配产物的组成成分。α晶体蛋白作为晶体中重要的成分蛋白,具有分子伴娘样活性,对各种变性剂包括加热、紫外线照射和化学处理造成的蛋白质非特异性的凝聚具有抑制作用,对糖基化诱导的重要的代谢和抗氧化酶的失活具有保护作用。α晶体蛋白分子伴娘作用的丧失与白内障发病密切相关。本文就其研究现状及前景作扼要综述。  相似文献   
52.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谷氨酸毒性的防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认为谷氨酸兴奋毒性是触发青光眼和 /或视网膜缺血性神经节细胞损伤级联反应的最主要因素。大量研究表明 ,预防性阻断谷氨酸兴奋毒性可以保护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减少缺血损伤和神经节细胞凋亡。现就近年来抗谷氨酸毒性 ,保护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方法和药物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3.
兔急性高眼压视网膜四种氨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测定家兔实验性急性高眼压模型视网膜谷氨酸(glutamate,GLU)、天门冬氨酸(aspartate,ASP)、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和甘氨酸(glycine,GLY)含量的动态变化。
方法
40只家兔分为8组,每组5只兔,每兔随机选一只眼作为实验眼。1~6组为实验组,实验眼在120 mm Hg(1 mm Hg=0.133 kPa)高压前房灌注持续15、30、45 min和高压灌注持续45 min后恢复正常眼压15、30、45 min时摘除眼球。实验对照组仅作前房穿刺后即摘除眼球。空白对照组直接处死动物摘除眼球。利用邻苯二甲醛柱前衍生法,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各组兔眼视网膜氨基酸的含量。
结果
高眼压灌注持续15 min组,视网膜GLU水平较实验对照组显著升高(t=5.9814,P=0.0003);恢复正常眼压15min组,GLU含量再次显著升高,与实验对照眼比较差异显著(t=2.5970,P=0.0318)。ASP、GABA和GLY在实验过程中未发现有统计意义的变化。前房穿刺实验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的GLU含量比较无差别。
结论
急性高眼压早期以及恢复正常眼压早期均可导致视网膜GLU含量显著升高。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2, 18: 146-148)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供精IVF-ET中较为合适的授精浓度及不同授精方式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6月行供精IVF治疗的542个周期的资料,根据不同授精浓度分为3组:A组为(1.0~2.0)×10~6/ml,B组为(2.0~4.0)×10~6/ml,C组为(4.0~8.0)×10~6/ml。比较各组间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的差异,并与同期供精ICSI周期进行比较。结果:(1)3组间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B组和C组的多精受精率高于A组(5.66%、5.79%、2.69%,P0.05)。(2)通过与供精ICSI组进行比较,在供精精液可行IVF受精的情况下,ICSI并不能提高供精患者的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结论:供精授精浓度在(1.0~2.0)×10~6/ml时可获得较高的受精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提高授精浓度只增加多精受精率而不改善临床结局,此时选择ICSI助孕并不提高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不同精子来源及不同授精方式对胚胎继续发育能力的影响。方法:分析499例患者499个取卵周期剩余胚胎继续培养形成囊胚的情况,按精子来源不同分为供精IVF(D-IVF)组和夫精IVF(H-IVF)组,按授精方式不同分为IVF组和ICSI组,ICSI组按精子来源分为新鲜精液组、附睾精子和睾丸精子组,比较不同精子来源及授精方式获得剩余胚胎的囊胚形成率、胚胎利用率和无囊胚移植率。结果:① D-IVF组和H-IVF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第3日和第5日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剩余胚胎囊胚形成率、胚胎利用率和无囊胚移植率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ICSI组与IVF组比较,其受精率较高(P0.05),但优质胚胎率显著下降,有统计学差异(55.11%vs 61.30%,P0.05),组间第3日卵裂期胚胎和剩余胚胎囊胚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ICSI组与IVF组比较,其剩余胚胎囊胚形成率、胚胎利用率稍低,无囊胚移植率较IVF组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13%vs 65.32%,48.18%vs 55.39%,21.68%vs 13.20%,P0.05)。③新鲜精液组的优质胚胎率、胚胎利用率显著低于附睾精子和睾丸精子组(P0.05),各组囊胚移植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IVF可获得H-IVF相似的结局,其剩余胚胎都有较高的发育潜能,ICSI获得的剩余胚胎发育潜能低于IVF组。附睾精子和睾丸精子ICSI后获得的胚胎比新鲜精液精子ICSI后胚胎发育潜能高。针对不同的授精方式可能需要制定相应的剩余胚胎囊胚培养标准。  相似文献   
56.
目的 分析不同绒毛膜性质三胎妊娠减灭一胎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经辅助生殖技术治疗获三胎妊娠,且孕6~10周行经阴道减胎术患者,其中14例双绒毛膜三羊膜囊(dichorionic-triamniotic,DCTA)三胎妊娠为DCTA组,19例三绒毛膜三羊膜囊(trichorionic-triamniotic,TCTA)三胎妊娠为TCTA组。通过病例资料匹配选择同期获双绒毛膜双羊膜囊(dichorionic-diamniotic,DCDA)双胎妊娠且未行减胎术的患者60例作为DCDA组。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结局、妊娠期并发症和新生儿情况。结果 所有减胎患者术中均保留双胎,无减胎失败病例。减胎术后1 d,DCTA组有10例(71.4%)出现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onochorionic-diamniotic,MCDA)保留胎儿自然减灭,TCTA组无自然减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周至孕晚期,三组自然减胎和自然流产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DCTA组单胎活产率(75%)及平均分娩孕周[(38.3±2.2)周],均显著高于TC...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血清抑制素B(INHB)和卵泡刺激素(FSH)在无精子症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和应用。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8年6月在广东省计划生育专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男科门诊就诊的903例无精子症不育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睾丸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分成梗阻性无精子症(OA)组(146例)和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组(757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血清INHB和FSH水平的差异。结果:NOA患者的血清FSH明显低于NOA患者,而血清INHB水平明显高于NOA患者。结论:血清INHB相比FSH更能有效预测睾丸精子的存在与否。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男性不育患者经皮附睾或睾丸穿刺取精术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7 月至 2022 年 7 月时间段在我院就 诊的 150 例男性不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计算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75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比较组间的取精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取精 成功率(97.33 %)高于对照组(89.33%)(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1.33%)明显低于对照组(9.33%)(P<0.05)。观 察组各项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男性不育患者经皮附睾或睾丸穿刺取精术期间实施围手术期护理, 能够提高取精成功率,降低手术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广。  相似文献   
59.
陈建林  刘晓玲  刘维欣  宋革 《妇幼护理》2023,3(9):2043-2045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人工授精治疗周期内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 2020 年 4 月至 2021 年 12 月来我院生殖中心就诊并行人工授精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206 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 103 例。对 照组选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以及病症认知程度。结 果 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病症认知程度 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在人工授精周期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 高护理满意度,改善病症认知程度。  相似文献   
60.
张阳  宋革  鲁开化 《医学综述》2004,10(9):529-530
一些诱变剂在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可以同致癌物一样导致细胞增殖。肿瘤的缓慢发生是由于炎症过程导致癌性突变。大量的外因性和内因性化学及物理因素导致了DNA的化学改变。而后者,在炎症组织中显著增加的内因性的氧化作用可能是对肿瘤发生起到主要作用。例如,无法控制的氧化损害可以导致DNA氧化改变,生成DNA氧化加合物,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