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颊部洞穿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42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男31例,女11例;年龄31~68岁,平均44.5岁。口颊黏膜鳞癌28例,颊部皮肤基底细胞癌10例,牙龈鳞癌3例,腮腺复发导管癌1例。病程1~24个月,平均13.5个月。肿瘤根治性切除后遗留缺损范围为6.0 cm×4.5 cm~9.0 cm×7.0 cm;均为颊部洞穿缺损。设计并切取游离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口内黏膜及颊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切取范围为7 cm×5 cm~10 cm×8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手术时间4.5~7.5 h,平均5.5 h。所有皮瓣均顺利成活,供、受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60个月,平均22个月。患者对颊面部外形满意,张口度为3~5 cm,语言功能恢复良好。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随访期间,3例患者因肿瘤复发死亡,其余患者均无瘤生存。结论游离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设计切取灵活,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颊部洞穿缺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股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分类及其在口腔肿瘤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0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口腔肿瘤患者临床资料, 行肿瘤根治术后均应用游离股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根据股动脉穿支血管蒂发出位置将皮瓣分为3类:(1)股前内侧近端穿支皮瓣, 穿支血管自股直肌、股内侧肌、缝匠肌之间发出;(2)股内侧穿支皮瓣, 穿支血管自长收肌前缘发出;(3)股前内侧远端穿支皮瓣, 穿支血管自股内侧肌内发出。具体切取形式包括:(1)单纯股动脉穿支皮瓣;(2)股动脉穿支皮瓣携带股内侧肌肌瓣;(3)股动脉穿支皮瓣携带长收肌肌瓣。供区分层减张后拉拢缝合。术后对皮瓣成活情况和外观、患者吞咽和语言功能, 以及供区外观和功能进行随访。结果共纳入32例口腔肿瘤患者, 男28例, 女4例, 年龄37~54岁;舌癌17例, 牙龈癌10例, 口颊癌5例;病程为2~13个月。行肿瘤根治术后遗留5.5 cm×3.5 cm~12.0 cm×7.0 cm大小的继发软组织缺损。术中发现32例患者股动脉穿支均恒定存在, 其中12例采用股前内侧近端穿支, 皮瓣长(11.3±0.5) cm、...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 总结股前外侧嵌合穿支肌皮瓣制备方式及优化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的359例口腔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男338例,女21例;年龄28~59岁,平均35.7岁。舌癌161例,牙龈癌132例,口颊癌66例。按照国际抗癌联盟(UICC)TNM分期:T4N0M0 137例,T4N1M0 166例,T3N1M0 43例,T3N2M0 13例。病程1~12个月,平均6.3个月。肿瘤根治术后遗留软组织缺损范围为5.0 cm×4.0 cm~10.0 cm×7.5 cm,均采用游离股前外侧嵌合穿支肌皮瓣移植修复。肌皮瓣制备包括4个步骤:步骤1显露并分离穿支血管,穿支血管主要来自斜支和降支外侧支;步骤2分离穿支血管蒂主干并确定肌瓣血管蒂来源,包括斜支、降支外侧支和降支内侧支3个来源;步骤3确定制备肌瓣的来源,包括股...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分叶带蒂腹直肌皮瓣修复巨大胸壁缺损的疗效。方法 2021年6月—2022年6月,采用分叶带蒂腹直肌皮瓣修复14例巨大胸壁缺损患者。男5例,女9例;年龄32~57岁,平均44.2岁。左侧8例,右侧6例。晚期乳腺癌5例,胸壁原发肿瘤5例,乳腺癌术后胸壁放射性骨坏死4例。胸壁软组织缺损范围为20 cm×16 cm~22 cm×22 cm。切取大小为26 cm×8 cm~35 cm×14 cm的双侧带蒂腹直肌皮瓣,根据胸壁缺损面积将其制备成面积基本相等的两个皮岛,转移至胸壁缺损区域后重新拼接,具体方式:7例低位对侧皮岛位置不变、高位同侧皮岛旋转90°,7例两侧皮岛均分别旋转90°后重新拼接。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术后14例皮瓣全部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7个月。皮瓣外观、质地满意。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腹壁外观及活动无影响。所有肿瘤患者均未见局部复发;2例乳腺癌患者发生远处转移。结论 灵活设计并切取分叶带蒂腹直肌皮瓣可以最大程度确保皮瓣血运,充分利用皮瓣组织修复巨大胸壁缺损后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小鼠TREM-1基因重组慢病毒干扰载体(Lentivector,LV)TREM-1 vshRNA对脆弱杆菌脓毒血症小鼠脾脏中促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表达及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清洁级BALB/c雄性小鼠分成4组,即正常对照组(C组),脆弱类杆菌脓毒症模型生理盐水组(S组),TREM-1 vshRNA干扰实验组(T组)和GFPvshRNA干扰实验组(G组).观察各组中小鼠脾内TREM-1,TNF-α,IL-1β,IL-6的蛋白表达以及IkBa,pDAP12,NF-κB p65的表达情况的变化.结果 与C组比,T组TREM-1 mRNA及蛋白表达均有显著增加(P<0.01);T,G,S组脾细胞中TNF-α,IL-1β,IL-6的含量均较C组显著增加(P<0.01);T组脾细胞中TNF-α,IL-1β,IL-6的含量均较S,G组明显降低(P<0.01).S组脾细胞中的pDAPl2和核内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强,IκBa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而T组与S组比较,pDAP12和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结论 小鼠TREM-1基因重组慢病毒干扰载体可选择性抑制TREM-1表达,下调脆弱类杆菌诱导的促炎症因子的分泌,而转染可能是通过下调DAPl2的表达,稳定IkBa/NF-κB复合物,抑制TNF-α,IL-1β,IL-6,IL-8基因的转录,而对脆弱类杆菌脂多糖炎症反应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扩大股前外侧肌皮瓣移植修复超大面积胸壁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8月—2020年12月,采用扩大股前外侧肌皮瓣移植修复胸壁肿瘤术后超大面积复杂胸壁缺损患者12例。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28~72岁,平均54.9岁。叶状细胞肉瘤4例,软组织肉瘤2例,肺癌转移胸壁肿瘤1例,乳腺癌复发5例。患者曾行2~7次肿瘤切除手术;其中3例既往行下腹部皮瓣移植手术失败,余9例患者因消瘦不适合采用腹部作为皮瓣供区。创面彻底清创后继发胸壁缺损面积为300~600 cm2;切取皮瓣长(24.7±0.7)cm,皮岛宽(10.6±0.7)cm,股外侧肌瓣长(26.8±0.5)cm,宽(15.3±0.6)cm,血管蒂长度为(7.9±0.6)cm。结果 11例患者肌皮瓣完全成活,肌瓣表面植皮全部成活,供受区创面均Ⅰ期愈合;1例男性患者胸壁切口裂开,进一步采用大网膜联合皮片移植修复。12例患者重建胸壁外形可,质地满意,无皮瓣挛缩变形;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取皮区轻度增生瘢痕,大腿功能无明显影响。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15个月,平均12.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患者。结论 扩大股前外侧肌皮瓣手术操作简便,有效修复面积明显增加,避免了多皮瓣移植,可作为超大面积胸壁缺损修复的挽救手段。 相似文献
28.
横型腹直肌(Transverse rectus abdominis musculocataneous TRAM)皮瓣是既往有多次放化疗史的乳腺癌患者和胸部慢性溃疡患者行乳房再造和胸壁重建最为可靠、安全的手术方法之一[1].术后TRAM皮瓣整体坏死的发生率为0.3%[2],一旦发生,再次行皮瓣修复可供选择供区少、皮瓣坏死风险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游离植皮及皮瓣移植治疗难治性感染创面,能有效促进创面愈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3].2021年1月我科收治了1例乳腺癌综合治疗复发行二期TRAM皮瓣胸壁重建术后皮瓣感染坏死的患者,在实施封闭式负压引流术联合带蒂大网膜组织瓣移植术+游离植皮术围手术期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取得良好护理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胸壁肿瘤术后胸壁复杂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2007年3月至2014年12月共完成胸壁肿瘤缺损修复46例,平均51.7岁。其中,皮肤鳞状细胞癌16例,软组织肉瘤8例,乳腺癌复发22例。单纯肋骨缺损15例,采用单纯网片修复;单纯软组织缺损14例,采用带蒂皮瓣修复;胸壁全层缺损合并胸骨、心前区、大范围的肋骨缺损17例,采用"网片+骨水泥+网片"三明治的方法坚强内固定,软组织修复采用带蒂或游离皮瓣修复。结果:1例腹直肌带蒂皮瓣术后边缘部分坏死,再采用局部推进皮瓣修复;1例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静脉危象,急诊手术探查清除血块后皮瓣顺利成活;其余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皮瓣完全成活。随访12~68个月,平均(29.4±0.7)个月,无患者复发,皮瓣外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不同形式的带蒂皮瓣和游离皮瓣是修复肿瘤切除术后复杂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0.
股外侧皮神经的形态特点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感觉恢复不良的原因,改进股前外侧皮瓣的设计和感觉重建方法。方法:选择21个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股外侧皮神经,观察其走行、分布、形态及变异情况;分别测量股外侧皮神经发出后支、前支平面至髂前上棘的距离,以及股外侧皮神经主干在腹股沟韧带下缘穿出点及其发出后支、前支后各平面的外径。结果:股外侧皮神经于髂前上棘下4.8(0~16.9)cm和14.2(6.7~24.1)cm发出后支和前支。股外侧皮神经存在6种分支类型,即普通三支型(9/21)、高位后支型(5/21)、后支缺如型(3/21)、前支缺如型(1/21)、纤细型(2/21)和缺如型(1/21)。股外侧皮神经截面多呈扁圆形,其主干在腹股沟韧带下缘穿出点横径为2.68(1.18~4.52)mm,发出后支后为2.18(0.80~4.10)mm,发出前支后为1.63(0.44~2.60)mm。结论:股外侧皮神经后支的变异是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感觉恢复不良的主要原因,于股前外侧中下2/3区域设计皮瓣,选择其主干或发出前支以近节段吻合,可望改善股前外侧皮瓣的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