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0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脊柱结构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48例脊柱结构的CT表现,总结其影像特征.结果 248例脊柱结构均经手术病理证实,124例显示椎体破坏,220例显示椎旁脓肿,50例病变侵及椎管,221例椎间盘和椎体均受到破坏,12例椎体附件破坏.结论 CT对脊柱结构的诊断优于常规X线,特别是对于估价骨质破坏和侵及椎管及椎旁软组织块影的范围更有价值.对手术入路的判断明显优于传统X线.  相似文献   
42.
40例肺曲菌球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肺曲菌球病的正确诊断率和手术治愈率 ,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 :总结我院 1990~ 2 0 0 0年 ,经外科手术治疗的 40例肺曲菌球病的经验教训。结果 :经手术治疗的 40例肺曲菌球病 ,2例死亡 ,1例二次手术 ,其余 3 7例痊愈出院。结论 :诊断肺曲菌球病 ,依据原发病史、典型的X线特征、痰曲霉菌涂片和培养、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确诊。处理好原发病及合并症 ,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 ;本病确诊后如无手术禁忌 ,应积极手术治疗 ,手术以肺叶切除为好 ,不主张肺段或楔形切除 ,尽量不做全肺切除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肺结核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 对我院69例肺结核全肺切除的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9例病人中术后出现呼吸功能不全6例,支气管残端瘘3例,术后病灶向对侧播散2例,术后失血性休克(胸腔广泛渗血所致)5例,术后上消化道出血2例。术后急性呼吸衰竭死亡2例,胸腔内大面积渗血死亡2例。全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6.1%(18/69),治愈好转率94.2%(65/69),死亡比例5.8%(4/69)。结论 全肺切除仍是治疗某些肺结核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应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结果表明:肺结核化疗效果不满意(包括耐药因素),术中操作失误及术后管理不当仍是肺结核的外科治疗,特别是全肺切除术后产生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4.
一、概述自2019年12月在我国湖北省武汉市相继发现多例不明原因肺炎患者以来,疫情已迅速蔓延至全国[1-2]。经科学家研究证实这种肺炎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它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直径60~140 nm[3-5]。WHO将其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6],此病毒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WHO命名为冠状病毒感染性疾病(corona virus disease-2019,COVID-19).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围手术期合理的抗感染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外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救治的266例HIV感染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CD4T淋巴细胞水平分A组〈200 cell/μl,B组200~349 cell/μl和C组≥350 cell/μl三组,对B组给予抗HIV病毒治疗,对A组给予抗HIV病毒、磺胺甲噁唑(SMZ)和氟康唑预防肺孢子虫和真菌感染,对已经合并结核、真菌等机会性感染者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治疗。对C组无特殊处理。结果经适当的抗感染治疗,266例患者手术后30 d内死亡6例,病死率2.3%。110例发生脓毒症,脓毒症发生率41.3%。A组脓毒症发病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1)。结论精细的手术与合理的围手术期抗感染治疗,可以降低HIV感染者手术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6.
两种治疗肺曲菌球外科手术方法的探讨(附6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言峥  刘保池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1):1625-1626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肺曲菌球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方法.方法 63例病人分别采用肺叶切除术和肺曲菌球剔除加带血管蒂肋间肌瓣填塞的方法得到治疗.结果 本病肺叶切除术术式二次进胸止血、呼吸机辅助呼吸、术后胸腔感染发生率高,肋间肌瓣填塞术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于局限的肺结核合并肺曲菌球患者及早行肺叶切除术,对于周边的局限的肺曲菌球以及老年病人采用肋间肌瓣填塞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7.
1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60~80岁,平均688岁。主要症状:发热22例(44%),中度以上发热4例(8%);咯血18例(36%),咳嗽咳痰46例(92%)。心悸、胸闷38例(76%),乏力、消瘦28例(56%),浮肿10例(20%)。外院初诊时行普通菌培养38例,阳性者23例,痰结核菌检查25例,留痰次数1~2次,其中留取晨痰7例,余均为及时痰,均未发现结核杆菌,后经我院应用荧光法连续查晨痰3次,同时行痰结核菌培养,涂片阳性及(或)培养阳性共40例(80%)。初诊时PPD实验阳性7例(14%),血沉增高43例(86%)。初诊时50例均行X线透视或摄片检查。其中双下肺23例(46%),右上…  相似文献   
48.
目的 初步探讨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在结核病患者术后快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临床资料齐全的170例结核病患者。170例患者中,男100例(58.82%)、女70例(41.18%); 1~18岁年龄组18例(10.59%)、19~65岁年龄组142例(83.53%)、66~82岁年龄组10例(5.88%);肺结核39例(22.94%)、肺外结核131例(77.06%)。取术后标本采用PCR膜条杂交及二代测序技术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菌种鉴定和耐药相关基因检测。所有患者术前进行晨痰及穿刺活检,或者术中取样进行抗酸染色涂片检测。在进行痰涂片的同时,进行分枝杆菌改良罗氏固体培养、BACTEC MGIT 960快速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结果 (1)痰液抗酸染色阳性率为9.41%(16/170),其中肺结核患者的阳性率为23.08%(9/39), 而穿刺活检或者术中取样(脓液或分泌物等)的抗酸染色阳性率为51.76%(88/170)。(2)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为27.65%(47/170),其中耐药结核病检出率为14.12%(24/170)。(3)术后标本分子生物学菌种鉴定阳性率为51.76%(88/170);PCR膜条杂交显示,7例为NTM,4例培养联合MPB64抗原检测结果显示为NTM,但未鉴定到菌种;3例培养结果为阴性,无法进行MPB64抗原检测。7例标本进行了分子生物学菌种鉴定,1例为瘰疬分枝杆菌、戈登分枝杆菌复合感染,3例为胞内分枝杆菌, 1例为海分枝杆菌, 1例为鸟分枝杆菌,1例为脓肿分枝杆菌。(4)除去7例NTM感染患者,剩余的163例进行了分子生物学耐药基因检测,对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基因的检出率为54.60%(89/163), 对二线抗结核药物耐药基因的检出率为49.69%(81/163);与培养后药敏试验结果相比,药敏试验阳性的标本中有29.79%(14/47)在分子生物学耐药基因检测时的结果为阴性,而分子生物学耐药基因检测与药敏试验检测结果阳性的一致性为90.00%(27/30);分子生物学耐药基因检测与BACTEC MGIT 960快速培养药敏试验联合判断对耐药结核病的检出率为63.19%(103/163)。结论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在术后标本的快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可区分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及是否耐药,为结核病患者术后进一步诊治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9.
<正>自1995年~2002年,我院手术治疗高龄肺癌患者138例,现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38例,男96例(69.6%),女42例(30.4%),年龄70~81岁,平均年龄73.5岁。85例有吸烟史,小于10年者14例,10~30年者64  相似文献   
50.
我科从1989年9月~1993年3月共收住院结核性毁损肺30例,其中全肺切除术25例,治愈23例,治愈率92%,无死亡病例发生。本文着重就适应证,手术技巧及围术期的处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