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2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1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融合基因特点与其疗效、预后及生存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对41例形态学初诊为APL患者进行PML-RARα、PLZF-RARα融合基因动态监测,比较不同类型融合基因患者达到完全分子生物学缓解(CMR)的时间及患者的生存率、生存时间。结果 41例初诊APL患者,PML-RARα-L型阳性29例,中位年龄43岁(8~75岁),基因表达水平(60.12±41.24)%,白细胞中位值2.1×109/L(0.44×109/L~124×109/L);PML-RARα-S阳性11例,中位年龄34岁(19~66岁),基因表达水平(24.36±25.72)%,白细胞中位值3.2×109/L(0.47×109/L~88×109/L);PML-PLZF 1例,基因表达水平较高(64.12 %)。患者达到完全分子生物学缓解中位时间L型40 d(32~60 d),S型56 d(25~86 d);随访5年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100.0 %和81.8 %(P=0.02); 1例PML-PLZF阳性患者18个月内未达到CMR,且存在C-KIT 基因突变,形态学复发2次。结论 融合基因PML-RARα-L型APL患者疗效、预后及无事件生存率均好于S型患者,PLZF-RARα基因融合的APL患者易复发且预后较差;APL融合基因分型及预后突变基因的检测,对患者的疗效判定及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2.
细胞因子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白介素(IL)-2、IL-4、IL-10、干扰素-γ(IFN-γ)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RT-PCR检测21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患者IL-2、IL-4、IL-10、IFN-γ的基因表达。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9例发生I度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3例发生Ⅲ-Ⅳ度GVHD。IL-2、IFN-γ在aGVHD发生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未发生aGVHD组(P<0.01),而IL-10在未发生aGVHD组明显上升(P<0.01),IL-4的表达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细胞因子IL-2、IFN-γ在人类aGBDH的发病中起重要的正向调节作用,IL-10在aGVHD的发生中起负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3.
目的 通过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头孢他定在治疗恶性血液病继发感染中应用的比较,以评价美罗培南药效学和细菌学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我院85例次血液病继发中重度感染病例,其中美罗培南组17例,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组和头孢他定组各34例,均为中重度感染。根据临床症状、胸片、尿粪常规、咽拭子、血、尿培养等确定感染部位及病原学证据,评估三组病例的抗生素起效时间、抗感染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定量资料)或卡方检验(定性资料),求出P值。结果 美罗培南组临床有效率为86.7%,细菌清除率为80.0%;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组相应为84.6%、83.3%;头孢他定组分别为51.7%、55.0%。统计学处理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无显著性差别,但要优于头孢他定。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5.9%、8,9%、5.9%,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美罗培南的临床疗效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相似,明显优于三代头孢,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新型抗菌药。  相似文献   
84.
 目的 评价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检测对血液病患者侵袭性曲霉菌(IA)感染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每周2次测定患者的GM水平,并计算该诊断试验的各项评价指标。结果 共有来自92例患者的113例次感染进入研究,检测血清标本472份,以确诊IA感染和临床诊断IA感染为真阳性组,排除IA感染为真阴性组,0.7为阈值,连续2次GM结果阳性为真阳性,该诊断试验的敏感度为83.3 %,特异度为91.1 %,阳性预测值为78.9 %,阴性预测值为93.1 %。GM阳性结果较痰培养阳性时间提前4 d(1~7 d),比影像学改变提早7 d(1~14 d),较抗真菌治疗提前6 d(1~15 d)。结论 通过ELISA方法进行血清GM检测可以快速、灵敏的为早期诊断IA感染提供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85.
 目的 分析白血病患者移植前供、受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该院1996年5月至2005年2月间进行的31例合并HBV感染的HSCT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受者均达到造血干细胞植活,乙型肝炎指标供者阳性、受者阴性8例,其中1例26个月死于肝硬化,2例在免疫抑制剂停用后,发展为慢性活动性肝炎;乙型肝炎指标供者阴性、受者阳性20例,其中2例乙型肝炎指标转阴,5例获得HBsAb(+),4例移植后HBcAb转阴及HBeAb转阴,仅HBsAb(+),1例转为"HBsAg(+)、HBeAg(+)、HBcAb(+)";乙型肝炎指标供者、受者均阳性3例,1例患者并发肝静脉闭塞病(VOD),1例获得一过性HbsAg(+),1例获得HbsAb(+)。结论 HBV感染对干细胞植活时间无明显影响;供、受者感染乙肝病毒不是HSCT的绝对禁忌证;HBsAg(+)及HBV滴度是影响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的重要因素;HBsAg(+)的患者可作为HbsAb(+)受者的供者,但对HbsAb(-)受者则应慎重;拉米夫定及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应用较乙肝疫苗单独使用更能有效地控制HBsAg(+)的供受者在移植后的乙型肝炎疾病的进展;HSCT有可能通过过继免疫治疗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86.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肺部危重并发症-肺孢子菌肺炎(PCP)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转归。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血液科接受HSCT后发生肺孢子菌肺炎的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资料、治疗及转归。结果:共纳入23例符合PCP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PCP中位发病时间为移植后221 d;影像CT以弥漫性磨玻璃样渗出影为主。血清β-1,3-D葡聚糖(BDG)中位数为894.25 ng/L,共有91.3%的患者大于60 ng/L;60.9%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低于1×10 9/L;65.2%的CD4 +T淋巴细胞绝对值低于200/μL。21例患者在肺泡灌洗液mNGS中检测到肺孢子菌属序列,15例患者为混合感染。治疗上给予TMP-SMX抗肺孢子菌后18例患者好转出院,5例死亡。 结论:HSCT后患者并发PCP为肺部急症,进展较快,常合并混合感染,血清BDG升高对PCP诊断具有指导意义,肺泡灌洗液中二代测序(mNGS)对肺孢子菌敏感性高,及早进行肺泡灌洗,有助于早期诊治,明显降低病死率;PCP患者进展为需要机械通气及高流量吸氧提示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87.
格列卫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急、慢性白血病尤其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 )的治疗进展迅速。我们于 2 0 0 1年 10月至 2 0 0 2年 2月应用最新基因产物靶向性药物格列卫 (glivec,STI5 71)对36例急、慢性患者进行了治疗 ,初步结果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本组患者均按 FAB诊断标准确诊 ,剔除因各种原因失访或刚服药而暂时无法统计者共 15例 ,余 2 1例均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患者。其中慢性期 (CP) 9例 ,包括 3例第 2次进入慢性期患者 ;加速期 (AP) 4例 ;急变期(BC) 8例。患者中位年龄 39.5岁 ,其中 6 0岁以上 2例 ,平均病程 2 3.3个月。…  相似文献   
88.
多发性骨髓瘤 (MM)是一种克隆增殖性浆细胞疾病 ,以中老年多见 ,临床表现多样化 ,治疗效果较差 ,迄今仍被视为难以治愈的疾病。长海医院血液科自 1990年 1月至 2 0 0 0年12月共收治 MM 80例 ,现对其中 72例采用不同化疗方案治疗者进行疗效比较。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0例中男 5 6例 ,女 2 4例 ,男女比例 2 .3∶1,发病年龄 35~ 81岁 ,平均 5 8岁 ,中位发病年龄 5 7岁。45~ 6 0岁者 5 0例 ,占 6 2 .5 %。所有病例的诊断与临床分期均符合国内现行标准 [1 ]。1.2 症状和体征 首发症状中有骨痛 (表现为腰痛、胸痛、肢体痛 ) 5 7例 (…  相似文献   
89.
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复发的白血病患者中,少数仅出现单纯的髓外复发(extramedullary relapse,EMR)或EMR同时伴有骨髓浸润.EMR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措施尚未明确[1].我们对近年完成的silo-HSCT后EMR和单纯骨髓复发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EMR的发病特点和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90.
目的 观察和比较血缘与非血缘关系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采用氟达拉滨(Flud)联合白消安(BU)组成的FB减低剂量预处理方案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疗效和移植相关并发症.方法 采用FB(Flud 30 mg·m~(-2)·d~(-1)×5d;BU 4 mg·kg~(-1)·d~(-1)×3 d)方案alloPBSCT治疗CML共44例,接受血缘关系移植29例(血缘组),接受非血缘关系移植15例(非血缘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预防:血缘组为霉酚酸酯(MMF)+环孢素(CsA)+甲氨蝶呤(MTX),非血缘组在上述基础上另加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ATG,5 mg/kg×4 d).结果所有患者移植后均取得造血功能重建,血缘组与非血缘组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3.7(9~18)d和13.6(12~17)d,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5.3(9~20)d和14.7(10~26)d.但血缘组与非血缘组分别有2例与1例患者移植后5~8个月发生继发性植入排斥,其中血缘组1例再次行同一供体移植,重获造血功能重建.血缘组累计发生aGVHD共4例(13.8%),均为Ⅱ度;存活6个月以上28例患者中发生慢性GVHD(cGVHD)13例(46.4%),其中局限型和广泛型分别为10例和3例.非血缘组累计发生aGVHD共5例(33.3%),其中Ⅰ~Ⅱ度4例,Ⅲ度1例;存活6个月以上14例患者中发生cGVHD 8例(57.1%),其中局限型和广泛型分别为5例和3例.血缘组有2例患者移植后复发,给予冻存G-CSF动员的供者外周血干细胞输注(DSI)1~2次后再获得CR.本组中位随访时间34.7(2~73)个月,累计移植相关死亡10例(22.7%),主要死因是间质性肺炎、GVHD及继发排斥伴重症感染;34例患者存活,预期5年总生存率(0S)和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77.0%和73.9%;其中,血缘关系移植5年0s和DFS分别为79.0%和74.1%,非血缘关系移植5年OS和DFS均为73.3%.结论 以氟达拉滨联合白消安组成的减低剂量预处理方案allo-PBSCT治疗CML,无论是血缘移植还是非血缘移植均安全有效,重度GVHD发生率和术后复发率均不高,但少数患者需加强植入监测,并及时采用DSI或DLI等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