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9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98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2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骨性颈静脉孔区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骨性颈静脉孔区的显微解剖,为临床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显微镜下观察20例成人颅骨标本颈静脉孔的位置、组成、形态,并测量其大小及与周围骨性结构的距离.结果: 颈静脉孔是由枕骨和颞骨岩部合围的一个骨性管道,85%的外口、75%的内口右侧大于左侧;颈静脉孔内有颞突、枕突、锥形窝、颈静脉窝等结构;内口的前方与岩下窦沟相连,后接乙状窦沟,内口的上方有内耳门和前庭小管外口;颈静脉孔的外侧有茎乳孔和茎突,茎乳孔外接鼓乳裂,后方有枕骨颈突.结论: 多数颈静脉孔右侧大于左侧,乙状窦沟前移以右侧多见;鼓乳裂可以定位茎乳孔及颈静脉孔外侧壁;枕骨颈突是确定颈静脉孔后壁的标志.  相似文献   
32.
枕颈部畸形尤其不稳定性枕颈部畸形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先天发育畸形,迄今尚无十分理想的治疗方法.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作者采用多种内固定方法治疗不稳定性枕颈部畸形26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3.
从脑细胞悬液到干细胞研究,至少历经20余年。按照时间顺序,回顾了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的干细胞研究历程。初期,应用脑细胞悬液或脑组织块直接脑内移植治疗几种难治性疾病。上世纪末,神经组织干细胞研究启动并逐渐深入和广泛。本世纪初至今,相继开展了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外周血干细胞、脐血间质干细胞、羊膜间质干细胞、肿瘤干细胞等体内和体外研究。近几年,在大量的基础与动物实验基础上,逐渐开展了上述几种干细胞的临床应用初步研究,以及脑胶质瘤干细胞个体化特异性的放疗和化疗,对若干神经系统难治性疾病的治疗取得了一些独特的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4.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由颅脑损伤导致的大脑半球、胼胝体、脑干(有时为小脑)轴突的弥漫性损伤,其病情危重,昏迷时间长,致残率和病死率高,治疗效果差,恢复困难.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采用高压氧治疗并常规治疗48例DAI患者,并与同期收治的常规治疗的DAI患者45例作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成人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手术适应征及疗效。方法 对4 个类型28 例本病患者行肿瘤切除和/ 或脊髓末端粘连松解术。结果 术后好转及无变化各13 例,2 例恶化。获8 个月至3 年随访的25 例中,15 例好转,9 例无变化,1 例恶化,肿瘤型9 例中,8 例好转,近2~3 年呈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症状的14 例中,11 例好转。结论 近2 ~3 年临床症状呈逐渐加重或出现新症状及肿瘤型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手术治疗常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适应证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分水岭脑梗死伴有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行CEA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术后出现颈部血肿,1例出现幻觉,11例原有的脑缺血症状完全缓解,1例术后半年再次出现轻微TIA症状,总有效率为91.7%(11/12)。结论CEA是治疗颈动脉严重狭窄所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7.
电刺激小脑顶核后脑外伤患者脑血流和脑损害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小脑顶核电刺激 (FNS)对脑外伤患者脑血流速度 (Vm)和血清髓鞘碱性蛋白 (MBP)的影响。方法 30名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 (A)。 6 0例脑外伤患者 ,随机均分为B(外伤对照组 )和C(刺激治疗组 )两组。用FNS对C组实施治疗。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动态监测A、B和C三组患者ACA、MCA的Vm。分别于外伤后第 1、3、5天检测B、C两组血清MBP。结果 ACA和MCA的Vm正常值分别为 ( 4 5 .4± 6 .1)cm/s和 ( 5 4.3± 5 .7)cm/s ;B组外伤后呈现持续性低Vm ,ACA和MCA的Vm分别为 ( 35 .9± 5 .6 )cm/s和 ( 4 5 .5± 6 .5 )cm/s ;C组FNS后Vm明显升高 ,分别为 ( 4 2 .8± 6 .8)cm/s和 ( 5 1.9± 6 .2 )cm/s。MBP正常值为 ( 1.0 2± 0 .46 ) μg/L。外伤后第 1天 ,B、C两组MBP明显升高 ,B组于第 5天达高峰 ,而C组MBP于第 5天则明显下降。结论 外伤后Vm降低 ,血清MBP升高。FNS可明显提高脑外伤后Vm ,改善脑循环 ,降低MBP ,减轻脑损害  相似文献   
38.
人脐血间质干细胞在脑创伤大鼠脑内移植后的迁移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研究人脐血间质干细胞(UCB-MSCs)脑内移植后的分布和移行,为细胞移植治疗脑创伤奠定基础.方法:健康孕妇顺产脐血经分离、培养得到人UCB-MSCs,并用Hoechst33258标记后备用.自由落体撞击法制作的大鼠脑创伤模型,将已标记的人UCB-MSCs移植到大鼠的脑损伤区.一段时间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切片,直接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移植细胞的存活和迁移.结果:细胞移植到大鼠脑内能够长时间存活,移植细胞与宿主细胞有很好的相容性,移植后3周细胞发出蓝白色光,沿移植道呈条带状分布,细胞在条带中央较为密集,在条带周围细胞分布逐渐稀疏.移植后6周,损伤组织中可见荧光标记的细胞,细胞分布较3周时稀疏.结论:人UCBMSCs脑内移植后,能够成活并向脑损伤区迁移,与宿主脑组织整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39.
Lindau氏病1例     
朱某,女,17岁,住院号298145。以头疼,呕吐,视力减退为主诉入院。检查:神志清楚,发育正常,心肺无异常发现,肝脾不大,步态稳,双眼底视乳头水肿,双眼球水平性眼震,双侧共济稍差。脑电图、肾图,肝功能无异常发现,CT诊断为小脑蚓部肿瘤。全麻下施术。发现病变位于小脑蚓部,已囊性变,内含草黄色液体约8ml,瘤结节如枣样大小,全切除,病理诊断为血管网状细胞瘤。术后10天痊愈出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