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原发性阿米巴脑炎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29岁。双侧额颞部持续性疼痛50余天,加重伴思维障碍,秽语14d入院。体检: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发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确诊为股骨髋臼撞击症的髋关节的CT表现,找出其影像特点。方法对22侧(21例)髋关节的CT图像进行了分类和影像征象分析。结果 22侧股骨髋臼撞击症髋关节,杵型12侧,臼型10侧。以股骨头骨赘、髋臼缘硬化增生、关节面失光滑、关节面下密度异常四项CT征象做为杵型组和臼型组的对照指标,股骨头骨赘和关节面失光滑有明显差别。结论股骨头骨赘和关节面失光滑这些指标都反映了致病机制的差异。股骨髋臼撞击症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病史及影像征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跟骨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表现,鉴别病变的良恶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穿刺和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跟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其中6例良性肿瘤,4恶性肿瘤,12例肿瘤样病变.22例中21例行X线检查,10例行CT检查,3例行MRI检查.结果 22例跟骨病变中,良性骨肿瘤包括4例成软骨细胞瘤、1例骨样骨瘤、1例骨巨细胞瘤;骨肿瘤样病变包括10例骨囊肿和2例动脉瘤样骨囊肿;恶性骨肿瘤包括2例骨肉瘤、1例软骨肉瘤和1例滑膜肉瘤.结论 X线平片、CT及MRI综合表现可做到对跟骨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较为准确的定性分析,特别是良恶性鉴别.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19岁,右手掌及环、小指肿大多年.一年前局部外伤后病变进展迅速,在当地医院手术后病变增大.查体: 右手局部肤色紫红,皮温高,可闻及血管杂音,手掌尺侧2/3见弥漫分布异常纡曲软组织团块.临床诊断:右手蔓状血管瘤.  相似文献   
15.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e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治疗椎体破坏性病变、提高脊柱的稳定性,缓解或消除疼痛,预防椎体塌陷或病情发展的一种非血管性介入治疗新技术、新方法。1987年,Galibert等首先报道经皮注射骨水泥治疗椎体血管瘤,取得了令人嘱目的效果,开创了PVP的先河,其主要作用是解除或减轻疼痛和防止椎体压缩塌陷。1989年,Kaemmerlen等将这一技术应用于脊椎转移癌,疼痛缓解率达16/20。  相似文献   
16.
陆毅  宋国勇  郭景涛   《放射学实践》2012,27(10):1150-1150
病例资料患者,男,34岁,右小腿肿痛2个月余,活动时加重。专科检查:右膝关节内下方肿胀,局部有压痛,轻叩痛,皮温不高。常规实验室检查均为阴性。X线平片见右胫骨上段骨质密度不均匀减低,上界达膝关节面下,病灶内见大小不等囊状透亮区,略膨胀,其内缘骨皮质变薄欠光整.  相似文献   
17.
齐生伟  陆毅  宋国勇 《河北医药》2013,35(6):925-925
患儿,男,4岁。主因患儿家长偶然发现腹部肿块4d就诊。体检:腹软,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左侧腹可触及6cm×4cm大小肿物,质韧,边界清楚,活动度可,无明显压痛。腹部超声:左上腹局部可探及一约5.8cm×2.8cm×4.0cm大小的无回声区,边界清楚,形态规则,有包膜,与左肾、胰腺无关。CT所见(图1):左中腹部见一椭圆形水样密度薄壁囊性病变,边界清楚,约2.3cm×5.7cm×4.0cm大小,邻近肠管受压内移。肝胆脾胰肾及肾上腺均未见异常。腹膜后未见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18.
<正>骨内脂肪瘤(intraosseous lipoma,IOL)是一种较少见的原发性良性骨肿瘤,既往文献多例报道分析者不多[1-3]。笔者收集2011—2012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骨内脂肪瘤,结合文献探讨骨内脂肪瘤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6例,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39~81岁,平均(58±9)岁,1例偶有隐痛,余无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老年腓骨近端骨肉瘤影像表现,总结腓骨近端骨肉瘤的影像学诊断特点和鉴别诊断要点。 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6例腓骨近端骨肉瘤的X线、CT和MRI,分析影像学表现,包括:肿块的形态、骨质破坏情况、病变内的骨质密度、骨膜反应及周围侵犯范围等。 结果6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为50岁~72岁。溶骨型2例,混合型3例,成骨型1例;发生在骨端的为2例,干骺端的4例。6例患者仅2例有骨膜反应,其中1例为Codman三角,1例为平行状骨膜反应,发生在骨端的骨肉瘤未发现骨膜反应。MRI表现T1WI为中、低混杂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6例患者均有软组织肿块。 结论老年人腓骨近端骨肉瘤以混合型为多见,Codman三角和骨膜反应少见,特别是位于骨端的骨肉瘤。溶骨型骨肉瘤无骨膜反应时,需注意与好发于腓骨骨端的骨巨细胞瘤和软骨母细胞瘤等良性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20.
患者 男,16岁.右侧腹股沟区持续性隐痛1年余,夜间尤甚,近日疼痛加重.体检:右腹股沟区可触及质硬肿物,大小约8 cm×10 cm×5 cm,局部皮温稍高,无红肿及皮下血管怒张,有明显压痛,右下肢腱反射存在,提睾反射未引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