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全肺灌洗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静脉复合全麻在支气管肺泡灌洗中的应用。方法:21例患者行肺灌洗术。术前检查PetCO2在正常范围,肺功能测定均为重度混合性功能障碍。全部采用静脉复合全麻,插入双腔气管导管,术中单肺通气,非通气侧用温生理盐水(37℃)灌洗,灌洗液量为8~12L,直至引流液清亮为止。灌洗1h后静脉推注速尿20mg。结果:全组患者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成功,术中双肺隔离良好,血流动力学平稳,15例在灌洗过程中能全程耐受单肺通气,SaO2维护在93%~100%;6例在单肺通气15~30min后出现低氧,经双肺通气后改善,手术时间平均2h左右。灌洗完毕,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回病房后用呼吸机辅助呼吸2h后拔除气管导管,愈后良好。结论:全麻下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麻醉管理完善,处理正确,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咪唑安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咪唑安定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给药镇痛效果。方法:60例ASA I~Ⅱ级经腹子宫切除患者,选择L2,3行硬膜外穿刺,随机分为三组:A组(舒芬太尼0.4μg/ml+0.125%罗哌卡因),B组(咪唑安定2 mg+舒芬太尼0.4μg/ml+0.125%罗哌卡因),C组(舒芬太尼0.6μg/ml+0.125%罗哌卡因)。观察术后VAS、Ramsay镇静评分、改良Bromage分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与C组的镇痛效果相当,但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C组。结论:咪唑安定复合舒芬太尼镇痛效果更为确切。  相似文献   
13.
本通过观察异丙酚全静脉过程中AAI指数与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对异丙酚麻醉深度进行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用于高龄患者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的年龄>60岁高龄患者280例,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每组各140例.硬膜外麻醉组于L2-3或L3-4间隙行常规硬膜外麻醉,注入2%利多卡因试验量3~5 mL后给予2%利多卡因5~15 mL.腰-硬联合麻醉组于L2-3或L3-4间隙行腰-硬联合穿刺,麻醉药为0.75%布比卡因用脑脊液稀释成等比重3~5 mL,剂量0.1~0.15 mg/kg.硬膜外腔向头端留置导管3~5 cm.视手术时间长短,酌情硬膜外追加2%利多卡因.比较2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硬膜外麻醉药用量,麻醉平面,麻醉效果以及麻醉前、庥醉后、手术开始时、手术结束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2组麻醉平面、术中恶心呕吐、术后头痛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硬联合麻醉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明显小于硬膜外麻醉组,硬膜外麻醉药用量明显少于硬膜外麻醉组.2组间各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可用于高龄患者下腹部及下肢手术.  相似文献   
15.
术后镇痛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先荣  艾艳秋 《医学综述》2009,15(5):778-781
疼痛被确认为继呼吸、脉搏、体温、血压4个生命体征之后的第5生命体征,"消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力"。术后疼痛可对人体产生多种不良影响,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术后镇痛的方法多种多样,药物的研究日趋广泛。既要注重镇痛的效果,更要注重镇痛的质量。本文对疼痛的定义,术后疼痛控制的现状,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处理进行了综述,以期对术后疼痛临床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地塞米松复合氟哌啶预防腹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先荣 《中原医刊》2006,33(4):32-33
目的探讨预防性用药对腹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疗效。方法选择腹腔镜手术患者198例,男93例,女105例,年龄18~76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M1、M2、M3三组。全部为静脉复合麻醉,麻醉诱导均用异丙酚1~2mg/kg、卡肌宁0.6mg/kg、芬太尼5μg/kg,维持用异丙酚、卡肌宁、芬太尼。M1组在诱导前给予地塞米松10mg,术后予以氟哌啶1mg;M2组在诱导前给予地塞米松10mg;M3诱导前后均不给药。术中各组血流动力学平稳,无缺血、缺氧发生。术后随访过程中,如患者血压下降引起恶心、呕吐,一律不列入本统计范围。观察术后24h恶心、呕吐的发生频度。结果M1组与M2组患者PONV的发生频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1、M2组与M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复合氟哌啶可以减少PONV的发生率,二者是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7.
听觉诱发电位监测在脊柱侧弯术中唤醒试验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听觉诱发电位(AEP)监测用于脊柱侧弯术中唤醒试验时预测唤醒时间的可行性。方法30倒ASAⅠ-Ⅱ级初次行后路矫正内固定手术的青少年脊柱侧弯患者,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随机分为2组:Ⅰ组瑞芬太尼组(n=15)和Ⅱ组芬太尼组(n=15)。Ⅰ组麻醉用药为异丙酚+阿曲库铵+瑞芬太尼,Ⅱ组麻醉用药为异丙酚+阿曲库铵+芬太尼。唤醒试验完成后,立即加深麻醉。分别记录2.组唤醒时间,记录以下3个时点的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值:开始唤醒前即刻(T1)、患者对指令有反应时(佗)、唤醒试验完毕麻醉重新加深后(T3)。结果2组患者在唤醒时AA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唤醒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Ⅱ组中有1例进行2次唤醒,其余患者均一次唤醒成功。任意时点的AAI值与MAP、HR无相关性。结论利用AEP监测能比较准确地预测脊柱侧弯术中唤醒试验时患者的苏醒。  相似文献   
18.
本文观察神经外科手术时行控制性降压与未行控制性降压50例,比较二者出血量、输血输液量多少及生命体征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影响因素.方法 2009年9月至2011年12月,17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男115例,女61例;年龄28 ~75岁,平均(43.20±10.14)岁.手术采用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技术.采用AKI网络推荐标准,按照术后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78例和非AKI组98例.分析两组围手术期的各项指标,总结AKI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组术后AKI发病率44.32%(78/176例),其中21例需要肾脏替代治疗.住院期间死亡6例,住院病死率3.41%.AKI组死亡5例,非AKI组死亡1例.与非AKI组相比,AKI组死亡风险增加5.28倍(P<0.01).结论 年龄每增加10岁、术前肾功能不全、左心功能不全、CPB> 140 min是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加强围手术期肾功能保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在成人中将肝静脉隔离至心房的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otal cavopulmonary connection,TCPC)新术式和常规TCPC的效果.方法 由同一组医生做了>15岁的一期TCPC 20例,其中常规的TCPC 12例(常规组),将肝静脉隔离至心房的新术式8例(新术式组).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术前和出院时脉搏氧饱和度差异无显著性.常规组死亡1例.常规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42±29)h,术中术后血浆用量(1 517±636)mL,人血白蛋白用量(31±15)g,新术式组分别为(15±7)h、(812±327)mL和(15±8)g(P<0.05).19例出院患者均得到随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将肝静脉隔离至心房的TCPC新术式应用于成人优于常规TCP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