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0篇
综合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将已经成功构建、携带有METH-1基因的腺病毒表达载体pAdEasy-meth1,转染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研究血管靶向基因治疗对增生性瘢痕的抑制作用.方法复制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于创面上皮化后10天,兔耳瘢痕局部注射携带有目的基因METH-1的重组腺病毒颗粒,30天后,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观察兔耳瘢痕微循环的变化,标本取材,行HE染色、CD34染色、核仁区嗜银颗粒染色,研究分析血管靶向基因治疗对兔耳瘢痕组织血管生成、微循环血流灌注及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血管靶向治疗30天后,兔耳瘢痕微血管生成、微循环血流灌注及成纤维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结论在瘢痕形成早期,应用Ad-METH-1进行血管靶向治疗,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2.
重睑成形术是指为增加美学观感而对大部分没有明显生理缺陷的上睑实施的形态重塑手术。目前重睑成形术的基本手术方式较为固定,但各种改良术式近年来发展较快,主要分为切开法和非切开法,而非切开法又可细分为埋线法、缝线法和热凝法等。术者实施手术时,除了考虑各种手术方式的应用条件及适应证外,还应根据受术者的个人意愿进行综合分析及个性化设计。现对重睑成形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对整形外科医师选择合理术式起到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3.
内眦赘皮矫正同期小切口重睑成形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内眦赘皮矫正术与小切口重睑成形术联合美容手术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在设计小切口重睑成形术的同时,在内眦部设计新型的“Z”形切口内眦赘皮矫正术(无皮瓣交错),上睑的切开线重叠于重睑线,下睑隐藏于睑缘。结果全组56例,均获得令人满意的美学重睑形态和内眦部的良好形状效果。结论由于术式使用小切口的重睑形成方法的同时,采用了内眦赘皮矫正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瘢痕,该手术方法设计简单、操作容易、符合生理要求、术后重睑及内眦形象良好。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颜面部大面积瘢痕的修复方法。方法对12例患者均采用在胸三角皮瓣下置入1个扩张器,切口选择在锁骨下,术中结扎颈横动脉颈段皮支、胸肩峰动脉皮支,以加强延迟效果,慎勿损伤胸廓内动脉穿支。胸三角皮瓣预扩张充分后,将面部瘢痕切除、松解挛缩,使眼、鼻、口等器官均恢复正常解剖位置,据缺损大小设计皮瓣,以胸侧端为蒂。术中将面部部分瘢痕瓣翻转与胸三角皮瓣蒂部对合缝合以封闭蒂部创面。3周后将皮瓣延迟,再1周后断蒂修复颏部创面。结果12例应用扩张后的胸三角皮瓣修复单侧或双侧颜面部大面积瘢痕,术后效果满意。结论扩张后的胸三角皮瓣是修复颜面部大面积瘢痕的可取方法。  相似文献   
55.
俞满昌  宋保强 《中国美容医学》2009,18(12):1737-1738
拇指多指畸形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手畸形[1],对于不同的多指畸形有多种修复方法可供选择[2-4]。本文所介绍的拇指多指畸形,其原位拇指发育不良,指甲缺如、形态细小,而赘生拇指形态外观与健侧拇指接近,  相似文献   
56.
总结了扩张胸三角皮瓣游离移植修复面部瘢痕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术前实施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提供适宜的病室环境,注意皮瓣的颜色、温度、肿胀程度及负压引流的观察,防止皮瓣血管危象,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18例胸三角皮瓣游离移植后全部成活,6个月后随访,皮瓣色泽、质地与受区皮肤匹配良好。认为胸三角皮瓣游离移植是面部瘢痕修复的理想选择之一,围手术期护理对游离皮瓣移植至关重要,皮瓣经扩张后可获得更加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7.
增生性瘢痕是创面愈合过程中的病理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外观,有的甚至引发功能障碍.在临床上,瘢痕进展的过程中皮肤颜色的变化提示瘢痕的形成和成熟与组织中血管的作用有关.抗血管生成可能能够治疗增生性瘢痕.本实验室前期已构建了针对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干扰慢病毒,本研究拟在体外瘢痕成纤维细胞培养模型上探讨稳定的干扰VEGF对成纤维细胞的影响和内皮细胞的影响.  相似文献   
58.
生长因子缓释微球的制备及其对内皮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可降解缓释微球,考察其生物活性的保存情况及它们对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乳化冷凝法交联制备复合bFGF、VEGF的明胶缓释微球,将它们加入内皮细胞的培养液中,用细胞计数法、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反应比色法(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复合bFGF、VEGF的缓释微球平均粒径(11.32±3.64)μm;培养1天后各组细胞计数、吸光度(A)值差异均无显著性;5天后两种生长因子缓释微球组细胞计数、吸光度(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7天后两种生长因子缓释微球组值仍高于其它组。结论:复合bFGF、VEGF的缓释微球制备工艺简便,具有良好的缓释活性能较长时间地持续释放活性bFGF、VEGF,可明显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采用预扩张肩胛皮瓣游离移植整复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0年2月—2020年8月,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7例(男9例、女8例, 年龄8~42岁)符合入选标准的颈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 均于Ⅰ期行肩胛区域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以下简称扩张器)置入术+Ⅱ期行预扩张肩胛皮瓣游离移植整复颈部瘢痕切除后创面。颈部瘢痕切除后的创面面积为12.0 cm×6.0 cm~30.0 cm×24.0 cm, 皮瓣切取面积为13.0 cm×7.5 cm~31.5 cm×25.0 cm。15例患者供区创面直接拉拢缝合, 2例患者供区创面移植腹部全厚皮片。Ⅱ期术后观察皮瓣存活情况。Ⅱ期术后6个月, 对出现切口瘢痕挛缩的2例患者行Z成形矫正术。Ⅱ期术后6~9个月, 对于体态偏胖或皮瓣近1/3处臃肿的5例患者行去脂修薄术。Ⅰ期术前及末次(Ⅱ期或Ⅲ期)术后6个月, 测量患者颏颈角和颌颈角, 以其角度值评价颈部瘢痕改善程度。随访时, 观察颈部运动功能, 受区皮瓣色泽、质地, 供区瘢痕情况[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进行评估]。对数据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Ⅱ期术后, 15...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颜面部大面积瘢痕的修复方法.方法 对12例患者均采用在胸三角皮瓣下置入1个扩张器,切口选择在锁骨下,术中结扎颈横动脉颈段皮支、胸肩峰动脉皮支,以加强延迟效果,慎勿损伤胸廓内动脉穿支.胸三角皮瓣预扩张充分后,将面部瘢痕切除、松解挛缩,使眼、鼻、口等器官均恢复正常解剖位置,据缺损大小设计皮瓣,以胸侧端为蒂.术中将面部部分瘢痕瓣翻转与胸三角皮瓣带部对合缝合以封闭蒂部创面.3周后将皮瓣延迟,再1周后断蒂修复颏部创面.结果 12例应用扩张后的胸三角皮瓣修复单侧或双侧颜面部大面积瘢痕,术后效果满意.结论 扩张后的胸三角皮瓣是修复颜面部大面积瘢痕的可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