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0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对手术费、诊疗费定价合理性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前,我国医疗服务项目及其价格确定存在着与医学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不适应、医疗服务价格计算方式不完善和没有体现技术难度等问题。本文就手术、诊疗项目定价方法及依据,现行手术、诊疗项目定价实际及价格标准的历史变迁进行分析,提出改革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测算方法、定期调整医疗服务收费价格、建立多元化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52.
氯胺酮对术后大鼠海马NMDAR亚单位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术后大鼠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亚单位表达的影响,探讨氯胺酮影响学习记忆的可能机制。方法将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氯胺酮组,每组12只。模型组和氯胺酮组按Brennan法制作大鼠趾部切口模型,对照组大鼠不作趾部切口。自手术切口即日起,氯胺酮组大鼠腹腔注射氯胺酮10mg/kg(1ml),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1次/d,连续7d。术后3周进行水迷宫测试,4次/d,连续6d。水迷宫测试结束,断头处死大鼠分离海马,匀浆提取细胞膜蛋白,应用免疫印迹法测定NMDAR亚单位NR1、NR2A和NR2B表达的变化。结果自测试第1天至第6天,3组大鼠寻找平台的时间均逐渐缩短,但氯胺酮组大鼠平均寻找平台的时间较对照组或模型组显著延长(P<0.01或P<0.05)。与对照组和模型组相比,氯胺酮组大鼠海马NR2A和NR2B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或P<0.01),而NR1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模型组大鼠海马NMDAR亚单位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重复腹腔注射氯胺酮对趾部切口术后大鼠的学习记忆有明显影响,同时伴有NMDAR亚单位的改变。NMDAR表达的改变可能是氯胺酮导致认知功能损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3.
近几年来,医疗收费价格已成为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目前,各省市卫生部门制定的医疗收费标准,无论在涵盖内容范围、项目名称、收费标准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为此,国家制定了3966个收费项目,其主要目的一是规范收费项目,加强医疗收费管理;二是让群众的就医观念从单纯的看病逐步上升到预防、保健、医疗、康复,从而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三是通过调整医疗价格,扩展服务项目,推进医疗体制改革.笔者有幸参加重庆市就<全国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制定工作的全过程,感受到<全国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与重庆市原有的收费标准相比,有如下几大特点.  相似文献   
54.
趾部切口疼痛对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c-fos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趾部切口疼痛刺激对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2004-02/07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学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模型组大鼠在吸入异氟烷麻醉下按Brennan法建立大鼠趾部切口疼痛模型,对照组大鼠吸入相同时间的异氟烷,但不作手术切口.术后1 h内观察动物累积疼痛评分的改变.术后2 h,每组取大鼠3只麻醉,经左心室插管灌注固定后取中脑;另外3只大鼠快速断头处死,分离中脑,匀浆提取总蛋白.分别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法观察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c-fos表达的变化.结果:12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模型组大鼠的累积疼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鼠的累积疼痛评分[(19.6&;#177;2.3)分和(2.4&;#177;0.7)分(t=1.35,P<0.01)].②模型组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可见c-fos的大量表达,Fos阳性神经元主要集中在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其次为腹中间区、背外侧区和背中间区,各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或0.01).③免疫印迹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Fos蛋白呈高表达.结论: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两种方法,在翻译水平上检测c-fos基因的表达,证实大鼠趾部切口疼痛可引起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Fos蛋白的表达,且大鼠在术后出现疼痛行为反应,累积疼痛评分明显升高,同时也说明该模型可作为术后疼痛模型用于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索大鼠脑室管膜下区神经干细胞的贴壁培养方法及其体外分化特性。方法:实验于2004-10/12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实验室进行。取出生24h内的SD大鼠,分离其室管膜下区神经干细胞,应用无血清Neurobasal培养基(含20g/LB27,20μg/L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20μg/L表皮生长因子)进行贴壁培养。采用巢蛋白抗体鉴定培养细胞,以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体积分数为0.05胎牛血清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后,用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2,3-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相应抗体检测神经干细胞分化情况。结果:①在细胞培养第4,5天即可见培养基中出现大量的由几十个细胞构成的结构紧密、大小不等的悬浮细胞球,即神经球。②神经球贴壁培养24~48h后形成片状细胞克隆,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③细胞一般七八天传代一次,经七八次传代,培养2个月左右,细胞进入生长停滞状态。④贴壁培养的细胞巢蛋白染色及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染色均为阳性。在培养基中加入血清后,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分化后细胞包括微管相关蛋白阳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和2,3-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阳性细胞,巢蛋白表达均为阴性。结论:贴壁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在体外经多次传代培养后仍可保持较强的增殖能力,仍保持了其本身的特性,同时具有多分化潜能的特性,因此可以认为贴壁培养法可作为一种理想的神经干细胞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疼痛基因-人前脑啡肽原基因重组腺相关病毒目的基因导入神经干细胞的能力和其功能表达。方法:实验于2004-03/09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学实验室完成。①用带有报告基因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腺相关病毒/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转染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观察其对神经干细胞的感染能力及持续时间,并用血清诱导被感染干细胞分化,观察细胞分化对外源基因表达的影响。②运用重组腺相关病毒/人前脑啡肽原将人前脑啡肽原基因导入神经干细胞,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织化学及放射免疫法检测人前脑啡肽原在神经干细胞中的表达及功能实现。结果:①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转染神经干细胞后2d即发出强烈荧光,5d出现荧光表达高峰,能持续2个月以上;干细胞分化不会影响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②转染重组腺相关病毒/人前脑啡肽原1周后,干细胞人前脑啡肽原的表达量及其表达产物亮脑啡肽均明显高于未转染细胞犤(286.98±23.44),(304.25±21.73),(97.34±15.68)ng/L,P<0.01犦。结论:重组腺相关病毒能将目的基因整合到神经干细胞并持续而稳定表达,这种特性可使其能成为基因治疗疼痛的重要工具和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7.
全麻诱导管气内插管时常可引起心血管反应,患者出现呛咳,血压升高,心率增快,颅内压增高,对颅内动脉瘤和原有颅高压的病人十分不利,可诱发动脉瘤破裂、脑血管痉挛,颅内压进一步增高。手术野不清晰,不利于术者操作。本文选ASA分级Ⅱ-Ⅲ级的颅脑手术患者,采用芬太尼伍用硝普钠控制性降压麻醉,减少了口咽软组织的有害刺激,预防播等应激反应,扩张血管平滑肌,使脑组织塌陷,术中出血减少,提供少血手术野,保证重要脏器的供血供氧,生命体征保持稳定。避免动脉瘤破裂和颅内压进一步提高,是目前对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和颅高压患者手术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8.
我们利用前强啡肽基因(prodynor-phin gene)构建pDC316-prodynorphin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59.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机理渐渐明确。治疗药物也逐渐确定,目前已经有比较确定的一二三线治疗药物,一些新药和新的治疗方法也渐次开发出来。可是,尽管有确定的治疗药物甚至标准的治疗方案,却未必有良好的效果。相比其他慢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更难治,有更多的身体和精神不适,对生活质量影响更大,造成社会和整个医疗健康系统的负担更重。本文按照循证医学的证据,对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治疗的原则、治疗阶梯和常用药物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0.
目的:构建人前脑啡肽原(hPPE)基因修饰的永生化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株.方法:采用DNA重组技术将质粒pCMVhPPE.SEQ中的人前脑啡肽原基因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上,经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后,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重组质粒pcDNA3.1( )-hPPE和空质粒pcD-NA3.1( )分别转染永生化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株(IAST).经G418(600μg/ml)筛选,挑选阳性克隆并扩大培养.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RT-PCR和放射免疫法检测转染细胞亮氨酸脑啡肽(L-EK)的表达及分泌,同时检测Neo基因的存在以证实转染成功.结果:重组质粒经酶切后分别出现5.4kb和950bb片段,测序分析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表明重组质粒pcDNA3.1( )-hPPE亚克隆成功.Neo基因检测显示重组质粒和空质粒已成功转染至IAST中,筛选获得IAST/hPPE和IAST/Neo两个细胞株,L-EK免疫染色均阳性,但平均光密度结果显示IAST/hPPE的L-EK表达明显强于IAST/Neo和IAST(P<0.01).IAST/hPPE细胞与IAST/Neo和IAST细胞相比,hPPE mRNA表达水平和培养上清液中L-EK的分泌量明显增高(P<0.01),而IAST与IAST/Neo细胞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人前脑啡肽原基因修饰的永生化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株(IAST/hPPE),为该细胞移植用于镇痛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