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8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2篇 |
妇产科学 | 4篇 |
基础医学 | 9篇 |
临床医学 | 21篇 |
内科学 | 24篇 |
神经病学 | 11篇 |
特种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6篇 |
综合类 | 70篇 |
预防医学 | 17篇 |
药学 | 22篇 |
中国医学 | 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多发腔隙性脑梗死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multiple lacunar infarction,MLI)对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发展为痴呆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国际通用标准从门诊和住院患者中筛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通过MRI和CT扫描,确定这些患者有否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进行随访,用Kapaln-Meier生存分析法评定MLI对MCI发展为痴呆的相关关系.结果 经临床和神经心理学评估,有120例MCI患者入选,其中43例(35.8%)经影像学诊断为伴有MLI,77例(64.1%)不伴MLI.经6~24个月随访,伴有MLI的患者有27(62.8%)例进展为痴呆,不伴MLI的患者有15例(19.4%)进展为痴呆.随访期内伴有MLI的MCI患者进展为痴呆的比例显著高于不伴MLI的患者(P<0.05).结论 伴有MLI的MCI患者更容易进展为痴呆.这类MCI患者必须尽早进行干预,去除可控危险因素,预防痴呆发生.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梗死与颈动脉及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病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 1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做颈部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其相关检查,另设70名门诊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 186例患者中总共有161例检出斑块(占86.55%),对照组70名检出斑块12名(占17.14%).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和(或)下肢动脉]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龄、糖尿病史、高血脂史和吸烟史患者的斑块检出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 不论是颈动脉还是下肢动脉,其粥样硬化斑块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高度危险性,应高度重视.高龄、糖尿病、高血脂及吸烟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寒凝血瘀型胃溃疡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冬胃颗粒保护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寒凝血瘀型胃溃疡(GU)大鼠模型,观察冬胃颗粒对其胃黏膜保护作用及胃黏膜微循环血流量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冬胃颗粒组,0.85%氯化钠组,每组10只。正常组,室温饲养,自由饮食,其余各组用改良寒冷暴露法建立寒凝血瘀型GU大鼠模型,其中冬胃颗粒组造模同时给予冬胃颗粒保护。5 d后观察各组大鼠的胃黏膜损伤指数并测定大鼠胃黏膜微循环血流量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正常组大鼠胃黏膜未见损伤,模型组大鼠出现寒战、蜷缩少动、爪尾部紫暗等症状,胃黏膜溃疡指数明显高于正常组,胃黏膜微循环血流量明显少于正常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亦较正常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冬胃颗粒组仅表现有轻微的畏寒喜暖、少动等症状,其胃黏膜损伤指数低于模型组及0.85%氯化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具有较高的溃疡抑制率,其胃黏膜微循环血流量高于模型组与0.85%氯化钠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后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用改良寒冷暴露法建立的寒凝血瘀型GU大鼠模型,符合中医证候及GU"病症结合"的特点,冬胃颗粒可以保护寒凝血瘀型GU大鼠胃黏膜并改善黏膜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结肠息肉内镜下的形态和病理组织学、临床症状与中医证候等特征,探讨结肠息肉发生及生物学特征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2003年1月~2009年12月,电子结肠镜检出的大肠息肉患者1 198例中,筛选并分析630例以慢性腹泻症状就诊,电子结肠镜检出的大肠息肉患者的中医证型特点,性别,年龄,症状,息肉的部位、大小、数目、形态、病理类型及相互关系。[结果]结肠息肉多发年龄为40~88岁(88.6%),其中,息肉直径〉1.0 cm者占34.4%,复发息肉占25.4%,炎性息肉占48.1%,增生性息肉占1.7%,绒毛腺瘤性息肉占14.8%,息肉癌变占2.5%。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者占息肉发生的44.6%,占直径〉1.0 cm息肉的51.6%,占绒毛腺瘤性息肉的58.1%,占癌变息肉的56.2%,占复发息肉的43.1%,与脾虚夹湿证(29.8%、26.7%、27.9%、31.2%、25.6%)、脾气虚弱证(17.9%、18.9%、8.6%、12.5%、23.1%)、肝脾不调证(7.6%、2.8%、5.3%、0%、8.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年龄增长息肉检出率增高,以〉60岁最为多见,年龄〉60岁者中脾肾阳虚占67.4%,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脾肾阳虚者息肉发生率高、息肉大、分化差、癌变多,易复发,中医阳虚体质是结肠息肉的重要病因之一,温阳散结为主的治疗,应是结肠息肉的重要防治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临床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病变主要位于结肠黏膜层,以溃疡为主,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泻及排黏液脓血便,有复发性、难治性的特点,病程长,病情迁延反复.目前西医治疗主要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氨基水杨酸类药物,不良反应较高及治疗费用昂贵等直接影响本病治疗效果.王长洪教授在充分了解西医发病机制及治疗规范基础上,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从中医病机人手,将UC临床分期与中医辨证有效结合,采用清热解毒、脾肾同调、化瘀通络的治疗大法,收到良好治疗效果.现将王长洪教授在治疗UC的诊治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益肝化石汤预防胆总管结石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coscopic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后胆石复发的疗效,及其对胆汁成石基因血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B-UGT)与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的影响.[方法]入选对象700例,均为ERCP乳头切开取石成功患者.研究分为两部分:①将600例随机分为A、B组,每组300例.A组口服中药益肝化石汤100ml,2次/d,每月服用不少于6~7剂,每年服药不少于70剂;B组未服任何药物.2组同时进行随访,随访时间6~60(平均48)个月,每半年或出现腹痛症状时经腹部B超、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复查;以失访和治疗依从性差为截尾,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复发概率分析2组结石复发率.②将100例随机分成C、D组各50例.C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肝化石汤;D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检测并比较2组服药前、服药后第7天、1个月血B-UGT、CYP7A1mRNA的表达.[结果]①A组有19例复发,B组有33例复发,2组术后结石累计复发概率分别是6.3%和11.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成石基因检测显示,C组治疗后血中B-UGT、CYP7A1mRNA蛋白表达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D组治疗前后两基因及蛋白表达无变化.[结论]益肝化石汤辨证施治可有效预防ERCP取石术后患者的胆石症复发,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B-UGT、CYP7A1mRNA表达,抑制成石性胆汁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2009年11月~2010年10月,我院行食管金属内支架术(镍钛)治疗癌性气道狭窄患者26例,经精心围术期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在治疗子痫前期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2019年1—1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52例子痫前期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进行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单纯使用硫酸镁进行治疗,观察组在硫酸镁的基础上额外加用硝苯地平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与24...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下肢动脉超声,探讨hs-CRP与急性脑梗死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8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70例对照组进行观察.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hs-CRP含量;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下肢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观察下肢动脉粥样斑块.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hs-CRP含量、下肢动脉IMT和粥样斑块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血hs-CRP水平与下肢动脉IMT及斑块数与急性脑梗死病情呈正相关.结论 hs-CRP作为炎性指标可能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血hs-CRP水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轻重和预后判断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剖宫产后切口妊娠介入治疗中氨甲蝶呤(MTX)和5-氟尿嘧啶(5-FU)的疗效。方法将2007年至2010年收治的92例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患者随机分成两组,MTX组46例,给予MTX 60~200 mg子宫动脉内灌注和灌注后栓塞;5-FU组46例,给予5-FU 1 000~1 250 mg子宫动脉内灌注和灌注后栓塞,比较两种药物对剖宫产后切口妊娠的疗效。介入术后第1、2、3天连续复查患者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孕酮,并随访3个月。结果 MTX组痊愈率97.2%,5-FU组痊愈率100%,两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TX组和5-FU组,分别有40例和38例第1~3天血β-hCG和孕酮水平迅速下降,下降幅度为50%~8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于手术当日出现腹痛,MTX组和5-FU组分别有3例和2例术后出现轻度恶心、呕吐,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中,两组月经恢复时间、激素水平无显著差别。结论两种药物在剖宫产后切口妊娠介入治疗中的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